金融反诈攻防战

本报记者 郑瑜 北京报道

在金融业务越来越便捷的当下,金融诈骗的手段多种多样,令人防不胜防。对此,司法、金融监管等部门以及各金融机构亦在不断金融反诈能力,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报告显示,2019年~2020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理的金融诈骗案件呈现逐年递减的特点,三年案件总数下降59.55%。在监管高压下,金融诈骗风险逐年缓解,预计相关案件的审结态势会进入持续回落走势。

但上述报告同时指出,金融诈骗“网络化”特点显著,作案手段多变,智能化、高科技化、隐匿性强。加上金融行业本身所具有的专业性、复杂性等特点,打击金融诈骗犯罪面临着新问题、新要求、新难度。

互联网金融诈骗手段多样

“因为政策原因,为了您账户安全与个人征信需要注销网贷账户。在注销之前,账户里的额度需要全部提现并转账至指定银行卡号。”2023年3月,吴女士接到一通自称是某金融平台“客服人员”的电话。担心征信记录受影响的吴女士,随即按照对方的指示在360借条(奇富科技旗下信贷科技服务品牌)等平台开始操作借款。

这一异常行为,触发了奇富科技(原360数科,Nasdaq:QFIN)的反诈风控预警。平台反诈劝阻员在询问相关问题后,确定吴女士遭遇了电信诈骗,对其反复进行劝说提醒,并终止了她的借款申请。此时,吴女士方如梦初醒,赶忙终止了在其他平台的贷款行为,避免了更大的财产损失。

奇富科技反诈团队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总结道,当前,常见的电信诈骗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假冒金融App、平台客服或金融监管机构工作人员,以注销账户、降低利率、影响征信等各种理由,诱骗受害人转账;二是叠加刷单、网购退款、投资理财等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引诱受害人在金融机构或互联网金融平台贷款,然后转账给诈骗人员。

除了电信诈骗,反催收也是网贷诈骗的高发领域。

反催收,一般是指一些个人或组织以代理维权、征信修复等名义充当中间方,自称可以帮助欠款人或已经逾期的贷款人免除部分或全部债务,实则是采用一些恶意投诉、伪造虚假征信报告的方式,让金融消费者与社会诚信体系进行对抗。

相关案例显示,王某在2021年因买房需求主动查询打印征信报告,发现征信记录存在瑕疵,遂通过银行门口人员发放的“代理修改征信”宣传单找到赵某。赵某向王某展示了过往的“征信修复”案例,并表示可为王某修改银行及重庆度小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度小满”)的逾期征信,收费88000元,还让其花费3000元试听征信代理维权课程。

因收费及法律风险问题与赵某停止合作后,王某又找到了孙某。孙某帮助王某向监管部门发起了投诉。度小满在接到监管部门转办的征信投诉案件后,在处理过程中发现可能存在代理维权情况,及时与王某取得沟通并对其进行了说服教育。

“所谓代理维权等黑产是用户信息泄露的‘重灾区’,一旦将个人信息交由不法分子掌握,后果不堪设想。广大群众一定要警惕所谓‘征信修复骗局’,切勿轻信或参与其中,尤其要拒绝涉及编造理由、伪造证据、提供虚假信息等非法行为。”上述度小满相关负责人指出。

联手行动净化金融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对2022年工作的盘点显示,2022年,央行开展“征信修复”乱象专项治理“百日行动”, 累计开展各类线上线下宣传活动1万余场次,触达受众超2亿人次,清理违法广告2.01万条,关停违规账号596个,纳入异常经营名录2287家,移交诈骗线索1563条。通过广宣传、强监测、抓源头、重处置,“征信修复”乱象得到有效治理,征信市场总体环境得到显著优化。

此外,针对互联网金融背后的金融诈骗黑色产业链,除了监管持续加码,新型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平台等也在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平安消费金融在通过科技识别黑产的同时,还进一步加强与监管机构、公安、司法等多个部门的沟通,以期形成合力打击黑产,共同净化金融环境。

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联金融”)透露,如今,冒充金融机构名义实施诈骗已成为电信诈骗的常用手法之一。针对此类情况,招联金融建立了由电信诈骗模型和多维度实时风控策略组成的诈骗识别体系,识别率高达95%;还搭建了包括AI外呼、专家审核、弹窗提示、延迟放款等措施在内的提醒和拦截体系,诈骗拦截率达到90%。同时,招联金融积极借助外部力量,通过向公安机关报案、委托律师事务所向假冒短信的通道商发送律师函、向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举报等方式,协同打击电信诈骗,捍卫客户和自身合法权益。

数据显示,通过网络核查、大数据分析、电话核实、综合评估到最终审批放款环节的把关,截至2022年11月底,招联金融成功识别并拦截电信诈骗损失金额3亿元,电信诈骗模型覆盖率达97%,拦截率为91%。

记者从奇富科技获悉,自2019年起,为应对频发的电信诈骗网络犯罪,奇富科技成立诈骗风险全域联防项目组,多业务线形成技术驱动、业务协同、全域场景的联防机制。在技术层面,基于信息安全与智能反欺诈技术,追踪电信诈骗全流程环节,风险筛查、预警、识别、分析、决策、处置。在事前,通过大数据分析感知风险态势,利用机器学习、AI智能分析做实时的风险智能决策,并及时进行劝阻。截至2023年3月末,奇富科技反诈系统已累计报送涉骗阻断预警31万次,拦截潜在被骗者2.8万人,帮助用户避免损失3.55亿元。

度小满则通过引入电诈CV模型、微表情模型及视频面签查核手段精准识别电信诈骗风险,将电信诈骗攻击人数压降50%,保证信贷风险稳定性。自2023年以来,已累计提醒162699人,唤醒被诈骗人数8314人,拦截资金损失1.71亿元。

重视数字化时代下的消费者保护

“当前新的诈骗和洗钱手法层出不穷,对各类互联网产品的利用无孔不入,隐蔽性越来越高,互金平台很容易成为电信链条的组成环节,受到来自被害人、社会舆论、司法机关等各方面的压力,品牌声誉连带受到伤害,对平台获客产生不良影响。”前述度小满相关负责人认为。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非法组织或个人明面上打着为消费者维权的旗号,冒充律师、专业人士等身份,推出“代理投诉”“代理退保”“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等所谓代理维权服务对金融消费者进行诱骗,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

上海银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ShowFin)智库首席研究员寇向涛则对记者表示,在监管部门强调与政策引导的大背景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为消费金融公司带来的不仅仅是合规化,更是一种正面传播与业务模式的升级。“在过去野蛮生长的年代,消费金融公司与消费者的沟通机制并不完善,导致很多利率协商、停息免息的工作被黑产盯上。现在,消费金融公司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加以重视,可以大大减少这部分因为沟通不畅带来的损失,更好地维护贷款前后端与消费者的关系。”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鹏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可以简单分为被动与主动两种模式,出现相关投诉之后再去解决时,无论是公司正常经营还是口碑形象都会受到不小影响。当前,更重要的应该是主动的消费者保护工作,比如不断优化业务流程,重视人员素养的提升。同时,教育宣传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也可以营造更好的市场氛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