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红”存款利率涨跌不一 部分短期产品逆势上调

“开门红”存款利率涨跌不一 部分短期产品逆势上调
2023年12月25日 12:05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张漫游北京报道

    在2023年年底“开门红”阶段,部分中小银行逆势上调了存款利率,且上调利率的产品多为短期存款产品。

    总体来看,2023年储蓄存款增速高于2022年,且定期存款占比亦处于较高水平。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储蓄存款回归趋势水平仍有个过程。这种情况下,“开门红”期间银行整体吸储热情与常年有差异。

    分析人士认为,少数银行上调存款利率对区域储户存在一定吸引力,但宏观经济前景、金融市场情绪、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等方面将对居民储蓄偏好产生一定影响。

    部分银行“开门红”存款利率不升反降

    存款利率上涨主要是3个月及1年期产品,这不仅有助于调整存款结构,也有助于稳定成本。

    近期,进入2023年“开门红”阶段的银行机构未出现大规模提升存款利率的情况,仅部分中小银行上调了存款利率,上调幅度普遍为5—15BP。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近期部分中小银行提升存款利率主要是3个月及1年期产品的存款利率提升幅度较大。

    “一般来说,1年以内的储蓄存款占比相对高一些,主要是这些期限能较好平衡收益与流动性需求。”光大银行(601818.SH)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目前国内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各家银行在满足自律机制前提下,根据区域存款市场供需情况、自身经营状况合理调整存款利率。同时,临近年底,部分中小银行也在积极备战“开门红”,主动增加负债,毕竟部分中小银行在负债方面相对处于弱势。

    “在国内‘稳增长’的背景下,各家银行供需两端发力,主动负债积极推动宽信用。而地方银行负债能力相对弱一些,竞争压力大,年底表现更加进取,同时年初往往是信贷投放高峰期,提前备战‘开门红’能更好地锁定全年收益。”周茂华说。

    邮储银行(601658.SH)研究员娄飞鹏认为,存款利率上涨主要是3个月及1年期产品,这不仅有助于调整存款结构,也有助于稳定成本,这些期限短的存款相对长期限存款的利率更低。

    “对银行来说,岁末年初往往是揽储旺季,在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的情况下,银行根据自身负债结构特点,有针对性地调高存款利率,有助于更好地吸收存款,也有助于优化存款结构。”娄飞鹏说。

    总体来看,2023年的存款利率走势持续下调。2023年12月22日,工、农、中、建、交等国有银行再次下调了存款挂牌利率,调整幅度为10—25BP,其中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幅度较大。在此之前,2023年6月、9月,国有大行分别两次官宣调降存款利率,调降幅度为10—25BP。中小银行也紧随其后陆续下调了存款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此前解读称,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利率走势,综合考虑自身经营情况,主动下调部分期限存款利率,反映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在持续发挥作用,也表明存款利率市场化程度在进一步提高。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的数据显示,2023年11月,银行3个月、6个月、1年期存款平均利率环比持平,2年及以上期限存款平均利率涨跌不一,其中2年、5年期存款平均利率环比下跌0.2BP、1.3BP。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统计显示,从不同类型银行利率调整情况来看,11月国有银行利率调整情况较少,中、农、工、建四大行基本没有调整,交通银行(601328.SH)个别城市网点长期存款利率下调,邮储银行多个城市网点3年期存款利率上调。

    11月,股份制银行3年、5年期存款利率调整情况较多,有涨有跌,上涨情况多于下跌情况,部分股份制银行上调3年期存款利率。整体来看,1年期及以上存款平均利率均环比上涨,其中3年期涨幅较大,环比上涨9.5BP。

    “存款利率有升有降,反映国内存款市场机制在起作用,属于正常现象,但前提是国内存款市场保持正常竞争秩序,各家银行存款利率调整要满足自律组织要求,存款利率调整要与银行负债、净息差等实际经营状况相一致。”周茂华告诉记者,“银行存贷一体两面,部分中小银行兼顾短期与中长期发展,提升机构服务区域市场能力,提升客户黏性,经济活跃了,货币创造能力将随之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6月银行进行存款利率调整时,长端存款利率下调更多。中金公司方面分析认为,此举旨在“压平”存款利率曲线,与国债收益率曲线趋近,从而降低银行长端负债压力,缩短负债久期。

    存款利率仍有下降空间

    为推动存贷利差稳定、压降资金在体系内的空转套利空间与前期虚增规模,引导存款成本有效下行仍有必要。

    谈及下一步,银行存款是否还会持续下调,民生银行(600016.SH)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指出,2023年以来负债端管控措施不断出台,2024年政策红利将进一步释放;但市场不规范竞争以及存款定期化、长久期化亦部分对冲前期调降存款挂牌利率等政策效果,导致负债端定价相对刚性,负债成本管控短时间难以对冲资产端下行压力。

    惠誉评级亚太区金融机构评级董事薛慧如认为,展望未来,银行净息差压力仍然存在。“从资产端来看,伴随着整体利率中枢的下移,对公贷款收益率持续下行,按揭贷款利率也将因房地产政策放松和存量按揭利率调整而继续下降。从负债端来看,监管降准以及引导存款利率下调将使得整体负债成本有所优化,但是预计资产收益率降幅将大于负债成本降幅,净息差仍将收窄。”

    “为推动存贷利差稳定、压降资金在体系内的空转套利空间与前期虚增规模,引导存款成本有效下行仍有必要。预计2024年银行负债端成本管控仍有举措,如继续下调存款挂牌利率或MPA考核上限,对协议、通知、协定等高息主动型负债产品做进一步自律和规范,推动中小银行降低长端存款利率等。”温彬说。

    不过,记者注意到,2023年以来,虽然存款利率有下降趋势,但居民储蓄规模却始终上涨。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11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84.18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分别比10月末和2022年同期低0.3和1.3个百分点。今年前11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5.65万亿元,同比多增1301亿元。11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53万亿元,同比少增4273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089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487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329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57万亿元。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认为,2023年以来,人民币住户存款规模保持较高增速,是由于长期存款利率优势明显,居民倾向于购买长期存款,近两年经济增长压力较大,投资环境不景气,股市持续低迷,理财产品净值波动不稳,且投资者对净值波动的理财产品接受程度不高,投资风格较为保守,这也是存款定期化、长期化的主要原因。虽然很多银行储蓄存款利率下降,但储蓄存款成本却不降反升。

    从中长期来看,长期存款利率不断下调,未来存款搬家现象是否会加剧?

    今年存款利率经历两轮较大范围调整,刘银平认为,银行主要下调的仍然是长期存款利率。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的数据显示,2023年11月,2年、3年、5年期存款平均利率相较去年年末分别下降了27BP、39.5BP、43.5BP,接下来银行存款定期化趋势或有所缓解。部分存款资金或流向理财领域,对理财市场来说属于利好,但这也要看理财产品自身净值波动情况,产品收益稳定才能吸引更多的存款资金。

    下转 B6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