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旅企扭亏

本报记者 庄灵辉 卢志坤 北京报道

伴随旅游市场加速修复,2023年A股上市旅企集体实现扭亏。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A股21家旅企年报或业绩预报发现,2023年有15家企业扭亏为盈,有2家企业业绩预增,合计占比超八成。剩余4家亏损企业中半数减亏,此外云南旅游(002059.SZ)亏损扩大,宋城演艺(300144.SZ)则在上一年盈利基础上出现亏损,这2家企业均表示业绩亏损主要受投资收益及减值损失等因素影响。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2023年上市旅企集体实现扭亏主要得益于旅游市场加速回暖,也与上一年基数效应因素有关;积压需求得以释放后,展望后续市场发展速度或将放缓,尤其在2023年较好业绩基础上,2024年上市旅企业绩恐难实现大幅度上涨;面对后续业绩提升问题,如何进行全国市场拓展以及提升旅游新产品供给等将是企业破题重要方向。

亏损企业不足两成

截至发稿,Wind餐饮旅游行业中涉及旅游景区、主题公园、旅行社及旅游综合等业务的A股企业共21家,其中长白山(603099.SH)和丽江股份(002033.SZ)已于近日发布2023年年报,其余企业也发布了2023年业绩预告。

数据显示,这21家企业中,2023年业绩亏损的只有4家,占比不足两成。

分行业来看,旅游景区类企业13家,2023年亏损企业2家,为张家界(000430.SZ)和云南旅游;主题公园类3家,亏损企业1家,为宋城演艺;旅行社企业4家,亏损企业1家,为西安旅游(000610.SZ)。这4家亏损企业中,张家界与西安旅游均减亏,云南旅游亏损扩大,宋城演艺则在上一年盈利基础上出现亏损。

对于亏损原因,上述4家企业多表示是受投资收益、减值损失及工程建设等因素影响。

云南旅游在业绩预报中表示,2023年公司传统旅游业务经营情况明显改善,旅游文化科技板块项目拓展则不及预期;同时,随着各主题公园项目建设进度的推进,工程建设收入随之增加,导致综合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此外,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加、参股企业确认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等因素也影响了利润。

宋城演艺则表示,2023年文旅消费迎来复苏,公司旗下景区陆续恢复营业,演艺主业营运天数、游客人次、营业收入和毛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若不考虑持有花房集团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形成的投资收益以及减值损失,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盈利7.5亿元至9亿元。

张家界也表示,2023年公司营收大幅增长,但因大庸古城公司折旧摊销、财务费用、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导致公司仍处于亏损。

以此来看,随着旅游市场好转,仍在亏损的旅企主要受会计准则影响,亏损停留在纸面上,公司运营层面皆已出现好转盈利。

旅游市场修复

根据其余十余家扭亏或预增企业披露的信息,2023年上市旅企业绩修复主要得益于旅游市场持续回暖。

对于旅游景区类企业,旅游人次多少是影响其业绩表现的主要因素。上述十余家旅游景区企业大多表示,2023年旅游市场持续回暖,景区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大增,促使业绩提升。

如峨眉山A(000888.SZ)表示,2023年,国内旅游行业全面复苏,峨眉山景区接待人次同比增长176.9%,公司利润扭亏为盈;桂林旅游(000978.SZ)也表示,2023 年度,公司游客接待量约619万人次,同比增长约230%;黄山旅游(600054.SH)则表示,2023年黄山景区累计接待进山游客457.46万人,同比增长227.48%,公司主营业务实现较好增长。

截至发稿,Wind数据显示,旅游景区行业中A股及新三板企业共20家,2023年营收增长率为152.37%,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5971.91%。在此之前,相关企业净利润已连续三年同比下降。

多位业内人士也向记者表示,2023年上市旅企业绩修复主要与旅游市场回暖有关。

“2023年旅游业整体复苏,旅游需求逐步释放,带动了上市旅企营收增长。”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告诉记者,除市场复苏外,企业降本增效举措与政策扶持等因素也对业绩提升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也认为,2023年上市旅企业绩扭亏,主要因为旅游市场需求回暖、政府政策支持、企业自身调整优化等。

在集体扭亏后,2024年以及后续一段时期,上市旅企业绩将如何发展?对此,业内认为主要与市场变化以及企业应对等因素相关,但在基数效应下,2024年恐难维持上一年的高速增长。

“在积压的旅游需求以及游客弥补性心理等因素影响下,2023年国内旅游市场出现报复性增长,上市旅企业绩快速修复。但基数变化后,2024年旅企业绩增长速度可能要发生变化。”产业研究咨询机构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告诉记者,后续上市旅企业绩表现主要还是看企业能否根据市场变化针对性提升自身能力。

Wind资料显示,旅游行业与GDP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旅游对部分居民仍属可选消费,收入增长放缓及对预期收入的不确定性增强时就会直接减少对旅游这类非必需商品的消费需求。

Wind数据显示,2019年前,全国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整体呈增长趋势,2017~2019年这一比重均在6.5%左右,此后3年则下跌至3%以下。记者据文旅部披露的数据计算也发现,2017~2019年全国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均在6.5%以上。照此测算,后续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能否回到6.5%左右将是行业发展修复的重要指标。

同时,由于景区存在垄断性和稀缺性,门票价格稳定甚至上涨,往往不呈周期性波动。

因此周鸣岐认为,景区类上市企业成长性一般不佳,客流变化也不会太大,未来业绩提升主要还是看企业能否提升业务拓展能力,布局全国市场,发展管理服务能力、产品打造等软硬件实力。

新旅游供给

在受益于旅游市场复苏的同时,多家企业还表示,2023年公司加强了景区宣传与营销力度,并强化内控管理,创新旅游产品供给等,相应举措也对业绩提升起到一定作用。

如*ST西域(300859.SZ)表示,2023年,公司一方面致力于提升公司综合管理水平和经营质量,持续强化内控管理,落实降本增效措施,优化公司精细化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对外积极拓展营销策略,加强景区宣传力度,有效地提升游客流量。

创新旅游供给也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旅游提升的一项重要任务。长白山近日在业绩会上表示,今年将围绕冰雪运动、冰雪民俗、冰雪娱乐等积极谋划新项目、新产品,在冰雪旅游新赛道争取更多份额。

业内分析认为,后续旅企将围绕旅游新产品、新场景和新业态等方面发力,通过加大科技投入与提升服务水平等提升旅游产品吸引力。

“旅游新产品主要指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旅游产品;新场景指利用现有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新业态指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如智慧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等。”郑磊认为,推进旅游新供给,应通过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创新研发新产品;同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加强旅游宣传推广,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等。

“旅游新供给主要体现在产品创新、场景体验、业态多样化等方面。具体可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服务水平、拓展旅游线路等方式推进旅游新供给。”柏文喜则认为,在推进旅游新供给方面,各景区可以发挥引领者作用,加强创新、提升服务水平,打造独特的旅游体验;但各景区也应注意解决服务质量不稳定、景区管理混乱等问题。

“当前各景区设施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影响游客体验感;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景区环境卫生、客流调控等管理水平也有待提高。”郑磊表示,在推进旅游新供给方面,各景区应注重自身内涵挖掘,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景区运营效率;加强与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等合作,拓宽市场渠道。

此外,周鸣岐认为,推进旅游新供给方面,打造高端化且具备自身品牌认可度的度假产品也将是一个重要方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