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募资行不通,LP直言:不到5%的GP能让人眼前一亮

PPT募资行不通,LP直言:不到5%的GP能让人眼前一亮
2020年11月24日 10:38 投中网

VC/PE市场的大洗牌,也让GP与LP之间的关系面临新的考验。

例如围绕DPI,GP和LP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因为在退出的问题上吃过亏,当下的LP对DPI指标极其重视,以至于GP常常迫于LP的压力,不得不提前退出他们认为还有增长潜力的公司。这一问题在注册制的背景下更加严重了。

在GP同质化的情况下,LP们对“PPT募资”的方式也难以认可。LP们希望能从GP那里听到更多独特的思考和认知,而不是已经被重复了无数遍的所谓投资逻辑。

另一个趋势是,LP普遍越来越强化直投,或者倾向于co-GP的模式。一些有产业资源或地方资源的LP认为,自己在基金中的贡献和作用远远超过出资比例所体现出来的部分,因此要求GP分享更多话语权和利益。但GP对这样的要求感到难以满足,认为某些LP过于“自负”。

所有这些困扰着整个行业、常常充满争议性的问题,都在由投中网打造的最新一期“投中十问”系列LP/GP 闭门研讨会上得到讨论。

“投中十问”致力于提供一个LP与GP互相之间可以坦诚、直率、高效的沟通的平台,打破LP和GP之间的信息屏障,促进行业发展。每期“投中十问”会分别邀请十余位优秀的GP和LP高管,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进行面对面的深度交流。嘉宾们可以针对当前的行业痛点畅所欲言,将自己的诉求传达给对面的LP或GP。“投中十问”目前已连续举办多期,每一期现场都气氛热烈。

最新一期投中十问嘉宾名单如下。

LP嘉宾:

张  挺 中岩投资管理合伙人

刘昊飞 盛景母基金创始合伙人

王吉鹏 元禾辰坤合伙人

王  荣 越秀产业基金合伙人

侯黎明 天府文投总经理

苏红伟 北京新航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胡焕瑞 熠美投资合伙人

何  丽 北京大兴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雷鸣宇 两江资本高级副总裁

渠  泉 江北新区科投集团副总经理

罗仁学 成都创新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GP嘉宾:

缪  律 苏州高新创业投资集团融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

李小毅 天图资本管理合伙人

何南星 仙瞳资本合伙人

李  黎 嘉程资本创始合伙人

宫  澄 初心资本运营合伙人

汪满祥 中电基金总经理

杜娟娟 浩蓝行远合伙人

罗  飞 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

任  溶 腾飞资本创始合伙人

李世默 成为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

以下是由投中网节选的现场嘉宾精彩发言:

有产业能力的GP最受捧 不到5%的GP能让LP眼前一亮

在会上,到场的LP嘉宾们分享了对什么是好GP的看法。

很多GP在募资中喜欢“照本宣科”,缺乏与LP的交流与互动。多位LP表达了对这种募资方式的排斥。在GP同质化的大环境下,LP们更喜欢听到GP能分享对投资和产业的独到理解。

还有多位LP表示,希望GP能更充分的理解LP的诉求,尤其是政府资金在产业引导上的诉求。

一个到场LP的共识性观点是,与过去以财务型投资为主不同,现在LP越来越看中GP的产业能力,要么在股东层面背靠产业资源,要么团队在某一行业内耕耘足够深,能掌握话语权。有LP指出,GP对产业的认识深度应该达到“运营级”。

中岩投资管理合伙人张挺:五六年是DPI的一个槛

"琅琊母基金一直比较关注管理人在管基金的真实IRR。有些企业已经没实际业务,应该在基金估值的时候把标的公司的账面价值清零,这是尽调过程中比较注重的。我们也会看GP能不能投出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投出生态,而不止是只赚一次钱。

这几年LP比较注重DPI,对GP来说六年左右能否把本金还给LP是一个槛,怎么做好DPI的规划和安排也是GP的重要能力。

还有一点,琅琊母基金也会看GP能不能坚持投资的初心和目标,投资逻辑有没有独特性和持续性?这几年投资风向经常变化,能坚持初心的一般管理人在行业里会扎得比较深。"

盛景母基金创始合伙人刘昊飞:对产业理解要达到运营级

"最近我们看到的一些有产业背景的GP,确实做的比较有特色。我们发现,有产业背景的GP,相比于独立的、财务型的机构,对未来出现的新事物敏感度更高,而且避免踩坑的能力更强。它们对产业的探讨能够到运营级的深度,并不是每个GP都能有这样的理解。如果你对产业的认识能有运营级的深度,我认为会是很大的优势。"

元禾辰坤合伙人王吉鹏:只有不到5%的GP能让人眼前一亮

"在见第一面的时候,可能只有不到5%的GP会让人所谓的“眼前一亮”。跟这样的GP聊完之后,你就觉得这是你想要的GP。

这样的GP有一个特点,就他解决了最近一直困扰我的某个问题。比如对行业投资趋势的某个问题,我见过很多GP之后一直找不到一个很好的答案。但他今天给了我一个答案,未必就是对的答案,但是至少在他的逻辑体系里是自恰的,能够解决我的问题,能让我感觉今天聊了两个小时收获是很大的,我就会觉得他是一个很特别的GP。市场上85%的GP,你聊完以后不会觉得有很大收获,就是所谓的同质化的问题。"

越秀产业基金合伙人王荣:GP应清楚了解LP需要什么

"第一点,在跟LP募资的时候,首先要清楚地了解到你的LP到底需要什么。

第二点,我们在选GP的时候特别关注是否有产业背景。可能在过去1.0时代更多看有没有财务型投资或机会型投资,现在GP的同质化越来越明显,我们未来选择GP会更加看重团队、股东以及合作方的产业背景。

第三点,我们在跟很多GP合作的时候,我们会看重资源导入的优势。客观讲,因为我们有母基金,也有直投,这么多年做下来,我们觉得母基金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导入品种,在这个维度我们会跟很多券商直投机构等一些企业合作。

第四点,我们一直在做GP的持续LP,我们不会选太多的GP,可能在每个行业选不到十家持续投,把每个GP研究透。

第五点,我们很看重GP的组织能力。一家GP在前期主要靠各种合伙人,发展一定阶段,我们会更看重机构的组织能力。"

天府文投总经理侯黎明:成功募资是及格线

"因为我们政府引导基金的要求不算特别市场化,我们也不提那么高的要求,首先第一点基金得募起来。因为凡是找政府引导基金的,往往募资比较麻烦的。大家都知道政府的钱有点麻烦,管理严、反投多、规矩多,找政府募资的时候往往是社会资金募集不够。我们最担心的是最后基金募不起来。就像考试一样,首先你得上了及格线才涉及到后面分数高低的问题。"

北京新航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苏红伟:希望GP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口碑

"我们当然希望合作伙伴特别优秀,这个优秀不是说大,而是一定要专,在行业有一定的知名度,具有引领能力。

再一个团队人员要稳定,尤其是核心人员一定是稳定的。隔三差五出现辞职,人员大量的流动,我们会认为这个出资不可靠。如果我们跟这个团队以前有合作,这在我们心里是一个加分项。

另外,因为投资圈说实话比较小,我们希望GP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口碑,别我们跟其他的GP聊了之后发现,别人都说这个GP不行,这会让我们心里很担忧。很坦诚的说,我们是一个新LP,可能还没有这么长的时间深入了解。"

熠美投资合伙人胡焕瑞:把自己的特长表达出来,总有LP会投你

"到底什么样的GP让我们感觉眼前一亮?从百分比来说可能比较低,我们每年看的GP从几百到大几百家,真正能看上眼的基本是在1%-3%左右,一般大数不超过5%,从选择GP的层面来讲,我们会看几个特点。

第一,对行业的认识有深度和洞察力,所谓的专业性。可能在硅谷那边GP更单纯些,因为国外的机构LP群体比较成熟,也比较标准化,可能一家GP并不是所有的LP都喜欢,但只要把自己的特长充分表达出来,总有一批人会投你。

第二,在国内来说,除了专业性要求外,我们要多看一块,就是在整个生态圈里的资源及产业赋能的能力。但凡投资阶段往后一点点,好的项目确实不缺钱,GP 要能投进去,除了钱还要有些其它的东西,能够真正帮到企业,和企业共同成长。"

北京大兴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丽:GP不应只要给钱就要

"第一,我们始终相信什么人能干成什么事,我们首先看的肯定是团队,可能见两次一个人就能判断出绝大部分东西。政府的一些诉求跟其他的LP不太一样,有些GP很好沟通,知道你想要什么,我们也很关注。

第二,我们比较关注GP清晰的投资逻辑,例如具体要投什么行业方向,投什么阶段,包括投一个项目的时候他从什么维度进行思考,不是有点跟风式的投。

第三,因为我们毕竟是政府投资平台,目前大部分是财政或国资出资,我们比较关注GP所投的领域跟我们整个区域产业的匹配度。

第四,我们也比较关注基金其他LP的大概构成。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我不是很欣赏只要给钱就拿的GP。"

两江资本高级副总裁雷鸣宇:募资不能只有PPT 头部GP也需要深度接触

"我们接触的GP很多,我自己在2018、2019年大概每年跟五十家以上GP谈,各种类型都有,有国家级的、央企的、券商系的,最多的是市场化的民营GP。

要高度重视风险防范。我们早期也有一些经验教训,个别基金去做LP退出比较困难,所以我们选择GP的时候会比较小心,对头部GP、制度好信用好的GP要放心一些,对新成立的GP要谨慎一些。总的来讲愿意跟一流机构合作,产业资源也相对较多。

除了风险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设立一只子基金在程序上很麻烦。从逻辑上讲,做LP比做直投简单多了,但实际上每只基金都由很多LP组成,每个LP都有不同的诉求,新设基金里面像政府引导基金可能还不止一家,每家都提出各自的要求。一只基金要谈成很不容易,能够一年内谈成的很少。

有些GP就拿一个PPT来,直接问我能出多少钱,对这种GP我们确实很头疼。合作更多是看双方的互相了解和相互契合,就算是很有名的头部GP,没深入接触过之前也不知道是否契合。我们需要从高层到他的投资经理,了解GP整体的风格、过往案例、资源整合能力等,这需要一个过程。"

江北新区科投集团副总经理渠泉:创新性设计国资主导的产业基金

"要让GP团队既满足政府的诉求,同时也满足其他市场化LP的需求,这可能是个矛盾。我们也做了一些事情尝试解决这个矛盾。

我们有政府或国资为主导的基金,这个基金不需要进行社会化的募资,管理团队不会把市场化LP追求回报作为最大的诉求,它就是为我们园区产业服务的,围绕我们在一个产业链的布局,帮助我们选择企业,选择优秀团队、高端人才落户我们江北新区。"

成都创新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仁学:偏好国资背景GP 希望采用双GP模式

"第一个,我们希望子基金GP最好有国资背景,这样比较一拍即合,大家语言也好、沟通也好都比较顺畅。

第二个,希望GP在行业头部,过往业绩相对比较好。另外有一些区域、行业的资源优势,包括人脉等。还有就是跟成都的产业匹配度比较高,在成都或四川、西部地区等曾经有过合作。

另外,我们最希望、最期待的,是我们不纯粹做LP,能够采取双GP的形式。为什么我们作为国资一定主张这个?成创投成立已经20年了,本身有一支比较优秀的直投团队。在子基金中,我们可以提供本地资源。"

要DPI还是要收益?GP呼吁LP多一些理解

在GP方面,各位合伙人谈到了LP直投化、DPI、政府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利益平衡等各大痛点问题。

在交流中,GP们比较集中的诉求是,希望LP能重新审视DPI的问题。过去由于退出难,LP非常注重DPI指标,这给GP的投资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多位到场GP嘉宾表示,有些LP在投资一两年后就开始催促退出,很多项目还有很大升值潜力,但为了DPI数据好看而不得不提前卖掉。

尤其是在注册制改革之后,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较早阶段就实现了上市,如果上市就减持,就会错过企业上市后的黄金发展阶段。如果延迟减持,需要得到LP的充分理解和支持。

天图资本管理合伙人李小毅:希望LP给GP多一些理解

"在投资管理中,我们希望LP给GP多一些理解。在投资中,肯定一个基金有好项目,也有不好的项目,要给GP足够的时间。一定要相信,要过五年左右基金的业绩才能显现出来。

因为行业、阶段不一样,有些基金有可能业绩立马就出来了,但也有的时间比较长。总的来说,要看最后的投资组合结果是怎样的,才能下判断。

有些LP中途可能比较急,因为他们也有业绩考核。如果中途打乱GP的投资节奏和投资方法,特别是说某个项目不能投了,因为已经死了很多类似的项目等等,有可能导致GP迎合LP要求去投资,而不是以它擅长的方式,这样就把整个节奏带慢。"

仙瞳资本合伙人何南星:双GP会增加募资难度

"刚才提到期限的问题,我们现在的基金期限大多是七八年时间,还算OK,这确实是国内普遍现状。我们有碰到LP提出三年或更短的时间退出,基于对生物医药整个产业投资周期的理解,我们觉得这是比较难的。

另外,关于双GP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有时候募资碰到的问题,双GP的做法确实会增加募资的难度。"

嘉程资本创始合伙人李黎:长期收益和短期DPI之间有矛盾

"长期收益和短期DPI之间相对来说有一些冲突,作为早期投资基金,我们的很多项目发展都挺好的,但目前不得不做一些退出,因为市场上的LP们更看重DPI了。但是短期DPI和长期的收益就是很难平衡,GP在时间点的把握上往往也是非常矛盾的。

实际上,好的项目随时都有退出的可能性,反而不好的项目需要卖掉,想方设法把钱收回来。我们对投资收益比较有信心,但是IRR和DPI天然就有矛盾,作为早期基金,要对好的项目长期有耐心,长期跟随项目的话,DPI就会比较慢,有时候也会有一些困惑,但是总体上来说,核心还是要投出好项目,因为越好的项目,流动性就越好。"

初心资本运营合伙人宫澄:GP应当有清晰的定位,坚持长板很重要

"每一个GP有都有应当有自己清晰的定位,要坚持自己的长板很重要。我认为LP加大直投力度、要求跟投权,这对GP来讲也是一个提示我们需要不断自省的时机,LP选择我们,我们和核心竞争力到底是哪些。

以初心资本来说,做早期投资的核心门槛和壁垒是独特且可持续的项目源,这是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我们通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代号为“匠心计划”的动态项目与人才数据库,人才库录入了几百位优质的潜在创业者,打造业内独树一帜的主动型投资风格。在项目源上,初心资本通过行业内关键节点的覆盖以及“匠心计划”,能够更早、更精准地接触到有意向投资的潜在创业者,我们共同探讨创业方向,成为创业者的第一个机构投资人。

这是一个辛苦、见效慢的过程,没有长期的打算,没有忍受寂寞的耐心,是很难做成功的。"

中电基金总经理汪满祥:做投资需要耐心很多产业做起来很辛苦

"虽然LP的诉求各有不同,但是有一点是改变不了的,那就是大家都希望赚钱,国有平台说看重反投,但依然希望可以赚钱,这一点是共性。

确实现在做投资需要耐心,但这个耐心倒不是刚才说的时间上,而是大家对回报要有个耐心,有时候市场漫天传的回报不一定是资金真正能够实现的回报。

再讲一个笼统的话,现在的硬科技行业,可能接下来会死掉一大片。现在大家觉得硬科技很好将来一定有回报,科创板也让大家有一个美好的预期。实际上很多产业做起来是很辛苦的,我觉得预期是不太成立的,可能会让我们的LP失望。这反过来对LP也有压力,我们要理解产业本质的同时,在同质上也要理解一些规律。"

浩蓝行远合伙人杜娟娟:LP不可能像GP一样看企业

"GP和LP做直投有什么区别?母基金和子基金从框架上来说,工作环节都是募投管退,但LP需要花更多时间做行研选赛道,然后才是选择GP,很难做到集中精力在某个产业里深耕具体项目。

拿浩蓝行远来说,我们日积月累的看项目,构建了一个军工行业的产业地图和数据库,哪些地域有什么样的企业发展到哪个阶段,基本做到70%-80%的项目覆盖率,并持续跟踪。同时一个企业至少70%的客户和供应商也要覆盖,能够独立开展背景调查,甚至很多企业的客户和供应商就是我们的已投企业,我们投了一些枢纽型项目。这是整个团队经年累月形成的能力和壁垒,我们相信LP也有能力这么做,但可能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投入,这是所谓的行业分工。"

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罗飞:注册制之后 DPI和收益面临再平衡

"以前投完一家公司之后,上市可能需要三到四年。注册制出来之后,可能一两年就能上市。我们认为上市之后很多真正优秀的公司的才真正走上发展的快车道,那要选择什么样的时间点来退出?这里GP跟LP会有一个博弈或者是冲突。

从流动性的角度看,我们理解LP希望落袋为安,但从盈利性来看,有的公司上市10年,市值的增加不是10倍而是30倍、50倍,回报极其可观。

作为GP来讲,这可能是我们和LP要共同面对的,要更理智地平衡DPI和公司上市之后的市值增长。"

腾飞资本创始合伙人任溶:回报LP共度难关

"我们腾飞资本重点投资信息技术和材料技术,以及军工信息化、城市大脑等场景应用,有天使、VC、PE各阶段的基金,基地在海淀区。我们GP的责任是管好资金,不管多少、大小,回报LP。我们一个项目,我们投进去的时候成本8块钱,今年退出的时候均价54块。有的LP说他们今年应对疫情缺钱了,希望我们能支持,其实我们知道这个项目后面还有升值潜力,但本着回报LP共度难关以及“二级市场不赚最后一个铜板”的想法退出了。能较快的给LP分配收益,让他们见到回头的钱,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其实这是我们GP该做的,也是我们能力的一个体现。

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按我的理解,还不是完全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很多企业经营机制也没有理顺。面向未来一段时间,很多一时之秀的机构,如果干不好也会在未来几年开始不行了。我们腾飞资本是个混合所有制的机构,还在服务科技创业创新的路上,我们能做的事就是就是增强我们自己的行业理解力,管理好我们对创业赛道和选手的预期,管理好我们自己对资产组合的预期,服务好我们LP的预期,努力做一个垂直细分赛道的“捕鲸手”。"

成为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李世默:成就伟大公司离不开政策、资源引导

"国家资本寻求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无可厚非的,市场资本寻求财富增长也很自然。我们GP能不能使得这两个目标互补,1+1大于2,而不是相互减分?这是GP扮演的角色。

从我们这些年投资的经验看,我觉得潜力很大的。回顾一下看,从2005、2006年投的制造业到现在的高科技产业,我们取得成功的很多公司,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地方政府巨大的推动力下成功的。前十名最牛的公司中,至少一半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推动是成不了的。没有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资源导向,是成不了大事的。在下一轮增长期,我们怎么可以利用这个引导力量,一方面给市场资本创造价值,在帮助私人资本获得财富增长的同时,帮助国家资本达到发展的战略目标,我想这是值得我们探索的。"

苏州高新创业投资集团融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缪律:国有机构为什么做直投

"我们基金是隶属于苏州高新创投集团的直投基金,正式运行是2019年初的时候,不到两年的时间投掉了将近5亿,因为我们每单投的不是特别多,一般在三五千万,最多一单是8000万,动作还是蛮快的。从团队正式成立到现在有两个IPO,明年预计有四到五个。

我们国有投资机构为什么重新加强做直投?一方面当然是政府和国资从政治站位出发的安排部署,另外还有现实的考虑。一个原因是,高新区要大力发展医疗器械为主的大健康产业,需要有市场化的投资机构来支持。另外,高新区近几年很多科创板拟上市项目和重点产业招商项目,政府在土地、财政补贴等方面提供了很大力度的支持,由此获得的投资额度不能留给完全市场化的基金,否则有国有资产流失之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