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嘉定又跑出一个IPO

上海嘉定又跑出一个IPO
2024年03月12日 10:51 投中网

“2022年,氢能燃料电池的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90%,处于一个逐渐摆脱依赖进口的状态。”

给出这个数据的,是一家近期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的企业,“重塑能源”。当前它是一汽解放、东风、宇通、中通等40多家国内一线商用车企的供应商。

重塑能源也是中国氢燃料电池领域内,首家同时实现自主研发及量产燃料电池电堆、膜电极、双极板的企业。同时,公司亦是氢能技术的先行开拓者,是氢燃料电池行业首家同时布局PEM和ALK电解产品的企业。

在市场份额上,重塑能源一直位列榜首。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重塑能源是2022年已售重卡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总输出功率的中国市场第一,市场份额为25.9%。是2023年已售安装燃料电池系统的燃料电池汽车的累计行驶里程的中国市场第一。

7轮融资,红杉、高瓴等数十家机构入局

创办重塑能源的是80后林琦,毕业于南昌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后续进一步获北大光华的MBA。

林琦2004年进入燃料电池汽车行业,曾是上汽系统工程师。林琦参与过国家“863计划”燃料电池汽车重关项目和工信部的创新工程项目,在燃料电池行业拥有超19年经验。

2014年,林琦在上海嘉定创立重塑科技,瞄准长寿命石墨板燃料电池动力系统这一技术路线,进行攻关研发。

彼时,燃料电池产业正处于低谷,氢能源的使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14年,日本燃料电池技术率先取得突破,这一技术路线重新回到大众视野,但国产燃料电池应该怎么做,仍旧是个未知数。

比如,难点之一的供应链。从材料、零部件到最终的产品,燃料电池有着非常长的产业链,

但当时大牌的供应商看不上氢燃料电池发动机这个小众冷门的市场。于是,从零开始,他将技术团队直接驻扎到供应商工厂里,每个零部件都由工程师守着协助开发。

就这样艰难起步、摸索,重塑能源已具备在燃料电池电堆、膜电极、双极板、氢循环系统、升压转换器等关键零部件上的自主开发和规模化生产能力,实现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接近90%。

氢能源技术的不成熟、市场化的不彻底、国产化的不足,都使得重塑能源需要长期的资金、政策、产业环境的支持。这背后上海市政府起了重要作用。

首先是给予充分的研发环境。2022年,上海市科委发挥了在氢能产业发展的前瞻性,由重塑能源作为依托单位的上海市燃料电池系统技术创新中心成立。其次是服务。上海市科委在政策指引、研究项目承接、研发荣誉申报、产业链头部企业塑造等一些列工作进行支持,助其获得更多资源与知名度。

除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要“重塑”一个国家甚至社会的能源结构,一定需要强大的资本、产业的结合。所以,在重塑能源的发展历程中,林琦撬动了一众来自产业届的隐形大鳄。

比如,成立伊始,除了林琦个人,出资的还包括鸿运氢能。2017年重塑能源同年完成Pre-A轮融资及A轮融资,募集资金约2.2亿元。该A轮融资主要由春阳资本及惠洋资本进行认购,但事实上绝大部分份额均由鲁清平家族完成了实际的认缴。而鲁清平则是大洋机电实控人鲁楚平的弟弟。

据悉,2019年时,大洋电机就曾试图收购鲁清平家族共计占有的14.586%的股份,给出了超过6倍的溢价以布局氢能,但最终因涉及太多商业机密为由放弃。

B轮融资重塑能源再度引入了君联资本、挚信资本、博华资本、三行智祺等一众知名机构。2019年8月,重塑能源迎来一个重要股东。中石化资本以5亿元投资进入B轮融资,增资完成后持有重塑能源21%的股份。直到目前为止,中石化资本一直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2020年,重塑能源先后完成了C轮和D轮融资,获得投资约7.48亿元。其中包括日本丰田集团的核心企业丰田通商,至今丰田通商仍同时为重塑能源的主要客户及第一大供应商。另外,宇通集团通过郑州云杉投资入股、水木氢源、凯辉基金也来了。

2021年,重塑能源首次递交招股书申报科创板上市,而后放弃。紧接着重塑能源启动了E轮融资,是公司有史以来最大金额的融资轮次,募集约21.78亿元,股东包括红杉、高瓴、国家制造业基金、中津创新、浙民投、杭州金投、嘉兴氢能、苏州众恒以及大客户宇通客车和一汽解放等二十多家国内知名机构。

据不完全统计,重塑能源公开的7轮融资中,总共筹得资金超过39.39亿元。

重卡氢能市场份额第一

目前,重塑能源的业务主要包括氢燃料电池系统、氢能装备及相关零部件的销售。按2022年已售重卡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总输出功率计,重塑能源位居中国氢燃料电池系统市场第一,市场份额为25.9%。

业绩方面,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前9个月,重塑能源实现收入分别为约5.24亿元、6.05亿元及2.19亿元人民币;其中大约有9成左右的收入都来自前五大客户,包括宇通客车、飞驰客车、一汽解放等。

同期,公司年内亏损分别为约6.54亿元、5.46亿元及4.60亿元人民币。一方面是由于公司尚未进入业绩爆发期,另一方面,氢能的市场化还不高,成本高昂。

在近几年间,重塑能源均有超过6成的燃料电池系统搭载于重卡,公司表示使用氢燃料电池的重卡百公里运行成本普遍能够降低35%左右,2023年前三季度,重卡搭载比例提高至84.3%。

此外,要推动氢能重卡真正实现脱离补贴的商业化、市场化。“要实现‘从1到10’的市场化,还要进行产业生态的开拓和构建。”林琦说道,过去几年,行业实现了两次重要的降本:第一轮是技术降本,将过去庞大复杂的燃料电池系统进行了车用化开发,这几年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构型在行业里也逐步统一规范了;第二轮是以电堆、膜电极为代表的核心零部件国产化降本,也包括空压机、氢循环泵等。

目前,重塑能源的氢能燃料电池的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国产化率已达90%,随着这个数字不断提升,重塑能源的成本将会进一步降低,后续业绩也将不同。

目前,重塑能源已为全国四十余家汽车企业提供了燃料电池系统产品及工程服务,累计已配套超过40款燃料电池车型,是国内开发燃料电池车型及配套应用最多的企业之一。在中国市场已投入商业化运营的燃料电池汽车中,有一半均搭载了重塑科技CAVEN系列燃料电池系统产品。

氢能爆发期来了?

2022年全球氢燃料电池行业的市场规模已达到58亿美元,自2018年起以37.6%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预计全球氢燃料电池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于2027年达到820亿美元。

2023年,港股已有两家氢能燃料电池概念股接连上市。年初时,燃料电池系统制造商亿华通实现A股、H股两地上市。12月29日,同样销售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国鸿氢能也实现港股上市。不过,两家企业上市后相继破发。

在新能源方向上,氢燃料电池还是锂电池一直在产业界争论不休。比如,最近,马斯克又上热搜,起因是炮轰氢能源是“储能领域最愚蠢的选择”。他此前已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态,认为氢的储存效率令人堪忧,而且成本高昂、运输危险,应该专注于发展电池、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

但资本市场依旧看好其发展前景。马斯克炮轰完,3月4日,天元智能、四川金顶、康盛股份、全柴动力等氢能源相关股票纷纷涨停。

在一级市场上,2023年下半年开始也进入了投资活跃期,多家企业融资回血,接连传来千万级融资事件。比如,涌氢能源、国科领纤都是在2023年上半年新成立的聚焦于新型材料研发的公司,成立不到一年便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

2023年11月,浙江蓝能完成数亿元战略股权融资、氢易能源完成由国中资本领投,西安财金跟投的近亿元A轮融资;2023年10月,协氢新能源完成数千万PreA轮融资;再往前一个月,福氢氢能完成A轮数千万元融资、清氢科技获启迪之星创投独家投资的千万级种子轮融资等。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售约1.82万辆,仅次于韩国的3.4万辆,成为全球第二大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累计建成加氢站417座,位居全球首位,相比2022年底增加63座。

不过,相比政策对整个产业的扶持,想要真正让氢能源汽车走进寻常百姓家,还需把价格“打下来”。(作者/鲁智高 来源/投中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