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上海"兰溪的十年变迁,从工厂凋敝到自然美景重现

"小上海"兰溪的十年变迁,从工厂凋敝到自然美景重现
2020年11月04日 10:58 一财网

父亲96岁离世那年,吴志强整理遗物,发现厚厚一叠汇款单。他一张张翻看,最早的汇款单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晚的是父亲去世前几年,90多岁的老人写字已经颤颤巍巍。每一张汇款单的去向,都是兰溪。

父亲是家中年纪最小的,14岁离开兰溪去上海,之后奶奶病重不起,他便把对故乡兰溪与母亲的牵挂,全部寄托在一张张汇款单上。从父亲青年、中年到老年,汇款从未中断,甚至在上世纪60年代三年自然灾害的艰难时期,他也坚持省下钱寄回家乡。这些钱有的用于村庄修自来水、修路、建桥,有的用于祠堂修葺或是灾后重建。

“这些汇款单,汇集了一个男人对母亲和这片土地的所有情感。”吴志强整理完遗物,很感慨,“他对兰溪的爱深深影响着我,我也在想,能为兰溪做点什么,能继承父亲的愿望。”

2010年,吴志强担任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时,日程繁忙。兰溪市长获知他祖籍在兰溪,一次次到上海登门拜访,邀请他回家乡做城市规划。从那时起,他开始不断返回兰溪,用城市规划专家的身份,接力完成父亲的人生愿望。

十年后,在参加10月30日在北京举行的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2020上,吴志强以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身份出席CADE建筑师主题沙龙,将兰溪这座曾经的工业小城十年来的变化带到现场。

凋敝的工业小城

去年上映的电影《银河补习班》中,影片大部分的取景地都在兰溪。

兰溪是浙江省中部的一个县级市。从杭州到兰溪,有一趟一天仅一班的绿皮火车,时长2小时42分钟。对于拍电影的人来说,这座历史工业小城有绿皮火车、老工业园区、高大的厂房烟囱这些现代生活里几乎消失的风景。

“以前的兰溪,有‘小上海’的美誉。”吴志强说,在1920年代,兰溪工业发达,是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计划经济时期,国家部委和各种工业项目都在兰溪建厂,冶炼厂、棉纺厂、汽配厂、化工厂、农药厂密布在城市里,集中了金华市70%以上的工业。这里也曾是浙江省第一个财政收入超过亿元的县。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在私有化过程中,很多工厂倒闭了,荒废了。”在他十年前拍下的黑白照片中,兰溪是一副凋敝的画面,厂房因废弃而显出衰败,“道路两边都被小吃摊、修车铺占道,河边都是废弃物,池塘的水边也堆满垃圾。”

更让他心痛的是,大跃进时期造的高潮水库周围,变成一片垃圾场。水库周围是大型养猪场和数万平方米的鸡鸭舍,当地盛行鸡鸭猪养殖业,严重污染环境。空气里弥漫着腐臭味,工业垃圾扔得到处都是,浑浊的水面上漂浮着翻着白肚的死鱼。

“如果请我做规划,水一定要干净。”提出治理水资源的要求之后,吴志强并不着急做规划,而是请来同济大学做水环境的专家治理兰湖,给猪、鸡、鸭做排废系统,重新还原生态资源。

9个月之后,吴志强画完图纸,回到兰溪,为眼前的景色惊讶,“那天我很高兴,看到一片阳光明媚的水面,有水杉树的倒影,那么多的白鹭都飞回来了。“通过水体与环境治理,兰湖成功实现生态修复。在这个基础上,他的梦想一点点成为现实。

媲美千岛湖

高潮水库3000亩水域,是吴志强和他的团队规划兰溪时最先考虑的改造重点。

对比十年前的照片,很难想象,过去污水横流的水库如今是一片静谧的湖面,吸引鸟群回归,周围还有4000多亩茶园、湿地、溪流和生态农田。曾经的肮脏环境,已经跃升为兰溪标志性的生态度假区。

过去,通往兰溪的公路是杂乱无章的,周围到处是工厂,垃圾成堆。在9公里长的入城公路上,他规划了三个区域,“我们就像是马路的清道夫,规划师就像是扫马路的。”

一点点清理垃圾,规划迎宾大道,用最省钱的办法做了一道大门,上书“兰溪”。吴志强带着一帮设计师,做了很多小而美的创作,民居、兰花造型的路灯、BRT公交车站,甚至采用当地建筑特色的天井屋公厕,都散落着设计的巧思。

“中国的道路太多需要清道夫的工作。”吴志强感叹,规划师所做的工作中,10%都属于不需要花什么钱,但必须扫马路的活儿。让道路变得整洁的办法很简单,“一绿遮百丑”。

2015年,数百家生猪养殖场和鸭场被清退整治,同时,兰湖游客接待中心开始兴建。总面积20多平方公里的兰湖度假区,将在吴志强的构想中成为现实。兰湖分成两个区块规划建设,高速公路北侧建设大型水上世界,东西侧则以休闲度假为主。五个支状半岛形成兰花的图案,11.6公里长的生态游步道串联起所有半岛。完全建成后,这里将媲美千岛湖。

通往景区的入口是一段步行景观桥,过去的鸭舍和猪圈,被一片瑞士建筑风格的小镇所取代。自2016年国庆开幕之后,这里只要逢年过节,游客接待量就在日均4000人以上。

在吴志强的远景规划中,还有金兰创新城、“三江六岸”、高铁小镇等多个规划。要让兰溪流失的人才回归,未来的金兰创新城就要吸引年轻人回归。他想让创新、创业成为金兰创新城的核心引擎,这里既有多元生活,也有田园风光,吸引人才返回家乡。

“昨天的兰溪,文化特征是缺失的。现在,我们要让它的人文属性重归。”吴志强的绿色规划,不仅仅是眼睛所能看到的,中国是全球碳排放最大的国家,他希望把兰湖作为碳排技术在中国的第一个实验示范区。

“我的父亲如果看到今天的兰溪,会很高兴。”说这句话时,60岁的吴志强脸上,有着一位兰溪人的自豪。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