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理想常州故事:本土供应链跻身“高端局”“核心局”

百万理想常州故事:本土供应链跻身“高端局”“核心局”
2024年10月15日 19:40 第一财经网

国产供应链推动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赛道上换道超车

10月14日,位于江苏省常州市的理想汽车智能制造基地,迎来第100万辆整车下线。由此,理想汽车(02015.HK)成为中国首个达成百万辆的新势力车企。此时距其2019年11月首款产品下线,仅58个月,创下了中国豪华车最快达成百万辆的纪录。

炫目的数字背后,是一个国产供应链推动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赛道上换道超车的故事,也是更多本土供应商依托自主品牌,快速杀入全球汽车零部件的“高端局”“核心局”的故事。

在当天举行的2024常州新能源汽车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暨理想汽车百万辆下线活动上,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表示,目前理想L系列近地化供应水平接近60%,预计到2026年,将有70%的关键零部件实现近地化供应,进一步带动江苏汽车产业链发展。

新能源汽车狂飙

速度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成长中的关键词。 10月12日乘联会数据显示,9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再次超过百万辆,为112.3万辆,同比增长50.9%,渗透率为53.3%。

以市场渗透率来看,2021年至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分别为14.8%、27.6%和35.7%,提前三年完成了“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0%的目标”。

得益于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车企也快速成长。在9月26日的2024新能源产业发展大会投资常州大会上,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讲了三组“时间数据”,其中之一,就是一个千亿级企业成长——理想汽车从3页PPT创业,到营收破1238亿元,用时六年时间。

2023年财报显示,理想汽车全年实现营收1238.5亿元,同比增长173.5%;全年净利润达到118.1亿元。理想汽车成为中国第一家年营收突破千亿元的新势力车企,首个实现盈利的新势力车企。

今年上半年,理想汽车总营收573.12亿元,同比增长20.81%,毛利润实现13.9%的同比增长,达到114.6亿元;归母净利润16.95亿元,同比下降47.40%。

新能源汽车产业狂飙,也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

当天,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许昆林,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盛蕾,共同见证了理想汽车第100万辆整车下线。

这背后,是2024年上半年,理想汽车产量占江苏省汽车产量的35.4%,成为江苏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的车企。同时,理想汽车供应制造的近地化战略,也不断吸引省外供应链在江苏和常州布局。

数据显示,在理想汽车的供应体系中,江苏省内的Tier1供应商(即直接与品牌合作的顶级供应商)有144家,其中位于常州本地的32家。

今年,理想汽车新增投资16亿元对常州基地实施改造升级,常州基地正式冠名“江苏理想”,以新身份对研发、制造、销售、零部件等业务进行重组,实现集团化运营。未来,理想汽车在江苏的研发、管理人员将逐步增加,加快零部件产业园建设,引导“理链”近地化集群发展。

当天的仪式上,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正式揭牌。常州市政府发布《常州新能源汽车全场景生态支持计划》,推动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预计到2027年,常州市新能源整车和零部件产值将达10000亿元。

本土供应链崛起

基于更短的开发周期、更高的质量要求、更快的产能爬坡要求,中国本土供应链成为新能源车企快速成长的重要支撑。

以空气弹簧为例,从2022年实现单腔空簧量产,到2024年、2025年切换至双腔空簧,保隆科技(603197.SH)董事长兼总裁张祖秋表示,这种迭代速度对海外供应商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同样,伯特利的线控制动系统,从立项到量产共11个月。“现在国内比较快的开发节奏一般是18个月,国外客户一般需要36个月。”伯特利董事长兼总经理袁永彬说。

2021年6月,保隆科技成为理想L8空气弹簧的定点供应商。张祖秋告诉记者,空气悬架在国内起步较晚,当时还主要用于BBA、保时捷、捷豹路虎等80万-100万以上的豪华车型,也因此,空气悬架主要被国外大供应商垄断,如采埃孚、威巴克等,“2021年初没有任何一家中国供应商有大批量制造的经验。”

对于整车企业而言,选用没有量产经验的供应商,风险是非常大的。因此理想汽车制定了一个保底方案:选一家国内供应商、一家外资供应商,二者同步做开发。最终保隆科技胜出。

2022年10月,保隆科技搭载于理想L8的首批空气弹簧量产件正式交付。“2023年理想汽车搭载空悬的整车量超过36万台,是全球范围内搭载量最大的一家整车企业。”张祖秋说。

也因为理想汽车大规模使用空悬,使得保隆科技迅速跨越了大规模量产阶段,空气悬架也率先下沉到了30万元级别的车型上。

同时,中国市场的空悬系统渗透率、配置率快速拉升,2024年中国乘用车空悬渗透率预测在5%左右,张祖秋认为,未来五年内渗透率会接近20%,“这是很大的机会。”

目前,空悬的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根据盖世汽车数据,今年1-6月空气悬架供应商装机量排行中,孔辉科技、保隆科技、拓普集团(601689.SH)3家国产供应商位列前三,市场份额分别达到36.5%、26.9%、18.8%,三者合计占比82.2%。而威巴克、大陆的市场份额分别是10.1%、7.1%。

在过往量产经验积累和质量数据得到证明的基础上,保隆科技今年杀到了国际供应商的大本营。

9月2日,保隆科技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欧洲某知名主机厂的《定点通知书》,被选为其全新平台项目的空气悬架系统前后空气弹簧的零部件供应商。根据客户规划,该平台每个项目生命周期为7年,生命周期总金额超过人民币2.4亿元,预计2027年开始量产。

“我们的空悬获得欧洲本地豪华车企的业务定点,而且这个业务是针对欧洲的需求,我们战胜了欧洲本地的供应商。”张祖秋说,保隆科技也与BBA在交流当中。接下来会继续扩大产能,并在欧洲本地建设产能,配合国内整车企业出海,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本地化合作。

芜湖伯特利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603596.SH),2022年3月成为理想L8和理想L7项目WCBS(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定点供应商。

线控制动是制动控制领域的最新一代产品,伯特利则是全球第五家实现量产的公司。袁永彬表示,行业竞争者基本上是博世、大陆、采埃孚这些老牌供应商,也是BBA的供应商。“2021年末,我们与理想汽车首次接触。当时正值芯片短缺时期,国内制动产品市场通常依赖国际巨头供应。由于芯片不足,许多主机厂面临停产的困境。理想汽车需要寻找其他供应商,最好是本土企业,以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因此,双方迅速达成了合作意向。”袁永彬说。

目前理想汽车并非伯特利的大客户,按照今年伯特利预计营收95亿元计算,来自理想汽车的营收约3亿元。不过,袁永彬表示,通过与理想汽车的合作提高质量使产品表现更加稳定,伯特利能够更好赢得其他客户和后续业务。“在产品技术架构,产品创新型方面,我们与全球主流供应商之间并没有太大差距,尤其在产品创新我们某些方面做得更好。但是综合而言,我们是新兴企业,入局时间比较短,在一些地方的过程管控和质量管理上有一定差距,在理想汽车的帮扶下,我们已经将这个差距缩小了。”袁永彬说。

在线控制动产品方面,目前伯特利大约有130~150个项目正在运作,其中一些已经进入量产阶段,此外还有几十个项目正在开发中。“我们得到的反馈和统计数据显示,从项目数量上看,我们与博世几乎不相上下。虽然总体产量仍比博世小很多。”袁永彬说。

获得机会最重要

在采访中,多家供应商都表示,日系、韩系的整车企业带动了一批日本和韩国本地的供应链企业成长为全球巨头。但在中国以合资车企为主的年代,合资车企用的主要还是全球范围的供应商。而本土供应商进入到核心领域的历史机遇,则来自于国产自主品牌,特别是新势力崛起之后。

“汽车供应链里,获得机会很重要。”张祖秋表示,在空气悬架领域,如果没有自主品牌的崛起,给到国产供应商0-1跨越的机会,国产供应商要打破壁垒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如果没有这样的突破机会,本土的空气悬架供应商,应该都还在量产前徘徊,可能在做后装市场、维修市场,大概率还是这种情况。”张祖秋表示。

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首席运营官杨睿诚同样提到了机会。他表示,汇川从商用车起步,但当开始布局乘用车市场,试图进入传统主机厂的供应链时,由于缺乏乘用车领域的经验,因此一直没有太多机会。

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是汇川技术(300124.SZ)的控股子公司,也是理想汽车电驱动品类第一大供应商,2023年业务占比约40%,2024年占比约60%。

机会来自于新能源技术路线的不同选择。“当时国外的Tier1供应商认为纯电动是未来的趋势,但理想汽车想要的是增程系统双电机配置,国外Tier1不愿意做。”杨睿诚说。

作为增程领域国内较早的一批国产零件供应商,汇川的双电控产品跟随增程技术路线,目前已经迭代到了第五代,而每开发一代,汇川就会将其尺寸缩小30%,成本降低20%-30%。目前,双电控也是汇川出货量最大的产品,外购双电控的客户,基本100%都是汇川的用户。

当理想汽车的增程路线实现100万辆下线,汇川也借此把自己的产品抬上了百万级的数量规模。目前,在第三方供应商出货排名中,汇川位列电控第一、电驱总成第二、电机第二,站稳了头部位置。

共创整零关系新局面

新能源汽车的中国速度,既体现在整车企业的整车开发周期,也体现在供应商的产品开发周期上,都比传统汽车产业的周期要短得多。也因此,这对于传统的整零关系提出了新需求。

袁永彬表示,新产品开发更关注开发进度,需要尽可能缩短开发周期。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单纯依靠供应商自身的能力,没有主机厂配合,就会遇到很多障碍,包括产品空间布置、上层控制等。

“在现在集成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零部件供应商需要在技术层面和主机厂进行更密切的交流,更深度的合作开发,这是行业的大趋势,尤其在智能电动车领域,通过共同开发的方式能够加快整体开发速度。”袁永彬说。

李想则表示,理想汽车坚持与本土优质供应商合作,不断完善供应链体系与管理标准,让‘理链’快速、健康生长。

去年以来,理想汽车平均每三天投入1亿元用于技术研发,在核心技术自研的同时,理想汽车在关键零部件上与供应商在研发、生产、质量追溯,在企业数字化、智能工业上开放合作,与供应链共享海量数据。作为链主,理想汽车的研发、质量、工艺等团队还深入供应商一线作业流程中,形成新团队。

迄今为止,理想汽车与伯特利已经举办了两次共创会。今年9月,伯特利与理想汽车在线控制动领域采用虚拟事业部的合作模式,由理想汽车派人担任虚拟厂长,伯特利从各个事业部抽调人员加入其中。在袁永彬看来,这与其他主机厂的做法大相径庭。

而在动力电池供应商欣旺达(300207.SZ),2020年,理想汽车向其投资4个亿用于研发生产。2023年4月,欣旺达成立理想事业部,抽调核心骨干1300人,欣旺达研发负责人陈辉担任理想事业部总经理,这也是欣旺达首次采用以事业部制的形式服务单一客户。

目前理想汽车占欣旺达动力电池出货量40%,是欣旺达的第一大客户。在共创中,欣旺达实现了交付电芯的缺陷率低至PPB(十亿分之一)级别。

欣旺达集团董事长王威对记者表示,随着市场的拓展和变化,欣旺达每个月都会和理想进行数据迭代,随着合作的推进加速产能布局。目前已经为理想汽车规划了27万台的年产能。

而在汇川,2021年4月,汇川与理想成立合资公司常州汇想。在合作过程中,理想汽车为汇川提供数亿研发和产线投资费用,并通过产品定义、技术开发、采购体系以及供应链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的优势,全方位地赋能汇川。

杨睿诚说,过去两年,特别是与理想、小鹏、小米等公司的合作,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最初无法进入国内外的传统主机厂。但随着这些自主品牌的崛起,大约在2019年、2020年左右,大家都开始向新势力学习。这时我们再尝试进入传统整车厂,发现情况已经好了很多。”杨睿诚表示。

尤其是近半年来,杨睿诚又发现,欧洲客户非常关注中国的主机厂,他们对小米、理想等品牌为何能做得如此具有竞争力感到好奇。这对汇川来说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点,为汇川进入海外市场提供了巨大帮助。

杨睿诚说,整车中最重要的是功率器件和算力的MCU。2021年之前,国内的功率器件完全依赖欧洲、日本和美国。但到了今年,硅基器件已经有80%实现了国产化。而且,由于目前国内的技术已经不逊色于国外,国外产品的价格优势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明显。以前国外产品的价格要比国内高30%-50%,现在只高出5%。

“过去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中,基本上都是非核心部件,轮胎、轮毂、内饰等,我觉得接下来中国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会越来越多。”杨睿诚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