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繁华中蛰伏,在沉淀后惊艳:女将张东一的十三载投研路

于繁华中蛰伏,在沉淀后惊艳:女将张东一的十三载投研路
2021年05月18日 15:55 商业经济论

特别擅长讲道理的投资大师查理·芒格的建议是:“工作,工作,再工作,并期待能够看准几次机会……碰到好机会就下重注。”

听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如何才能够分辨出真正的好机会呢?

优秀的投资人或者基金经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必然要经过市场的磨砺,在实践和考验中不断培养自己分辨真正好机会的能力。在这一点上,广发基金张东一的分享就显得尤为让人信服。

张东一是一位从熊市走过来的基金经理,有13年从业经历,她入行是在2008年,研究的也是在当时并不起眼的“冷门”行业——消费。从最难的时刻起步,经历过完整的牛熊周期,她一步一步建立起了长期投资框架,并在市场检验中收获了2只“翻倍基”。其中,广发聚优任职回报198.17%,广发估值优势任职回报180.12%(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年4月30日)。

数据来源:银河证券,Wind 截至2021/4/30 广发聚优为灵活配置型基金(股票上下限0-95%+基准股票比例30%-60%);广发估值优势为偏股混合型基金(股票上下限为60%-95%)。基金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这一成绩显然并不简单,在成绩单的背后,是张东一将自己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专注在投资这件事上。

“我们这一行跟其它行业不一样,投资一定要沉浸在那个状态里,不能出戏,如果出戏了,会觉得这个工作干起来挺痛苦”,张东一说。

“沉浸式”投资,加上热爱带来的自驱力和学习力,是张东一在坚持价值投资的长跑路上的“加速器”。

柔情:“沉浸式”投资

2008年,张东一从英国求学回来,第一份工作是在广发基金研究发展部担任行业研究员。

当时是2月份,A股刚经历了2006年-2007年大牛市,正处于均值回归的过程中。张东一首先研究的是当时的“冷门”行业——消费,“那时候消费的地位跟现在完全不能比。”

很多老股民可能还有“五朵金花”时期的炒股记忆,在2007年那波行情中,周期才是真正的“核心资产”,周期赛道就是投资圈里的“当红炸子鸡”。张东一尤其记得,当时钢铁行业有专门的研究员,银行和保险分属两位不同研究员覆盖,而消费“冷门”到什么程度?偌大一个行业,仅有两位研究员。

在热闹当中独享一处清净,回过头来,张东一反而觉得那是一种馈赠。

2008年初到2013年末,上证指数跌幅近60%,中间虽然也有短暂的反弹,但熊市的低迷环境,让市场中的投资人备受煎熬。

当时,A股消费行业除了白酒以外,好的投资标的有限,从涨幅来看也远远不如周期股,并不受基金经理青睐。漫长的5年研究生涯,在这个相对“冷清”的赛道里,张东一蛰伏并深耕,慢慢积累了自己日后精进的能量,也练就了一套扎实的研究功底。

第一,比起动辄谈品牌、渠道和空间的投资人,张东一的特色是善于从财务报表中找机会。

有人曾问巴菲特,为什么他投资赚的钱比别人都多?巴菲特的解释是:“别人喜欢看《花花公子》杂志,而我喜欢看公司财务报告。”

作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英国约克大学的金融和会计双硕士,张东一从入行第一天就把自己的专业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消费行业价格波动不大、也鲜有故事概念的炒作,对研究员而言,需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地看报表。

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张东一把每家消费公司的报表都进行了庖丁解牛式的拆解,比如开了多少家店、每家店能挣多少钱,再将分析结果与实际调研情况进行相互印证,最终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形成完整、准确的结论。在这个过程当中,她见证了优秀的消费公司逐步成长的过程,也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好公司。

即便到了现在,消费成为了市场的宠儿,张东一也始终秉承着从报表出发的研究思路,从中把握上市公司的产业逻辑、业务模式和财务状况。

“会计是一种商业语言。”张东一在交流中解释道,研究上市公司的三张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财务指标、盈利质量指标、资产周转指标等,就可以想明白这家企业做的是一门怎样的生意。

第二,更敏锐的港股投资触觉。

在消费最冷清的时代,张东一一个人覆盖几个子行业的研究,包括零售、纺织服装、家电等。

当时,零售和服装行业很多好公司都是在港股上市,作为一枚干一行爱一行的深情女汉子,即便没有工作任务,她也常常会去研究港股的消费公司,通过对两个市场的研究和对比,她在消费领域的能力圈迅速积累起来,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用全球视野去审视消费赛道中的好公司,这也让她在随后担任基金经理的时候,更精准地把握住了消费龙头公司的机会。

以她2016年7月开始管理的广发聚优为例,从2017年一季度开始,泸州老窖就进入了前十大重仓股行列,持有时间超过四年。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基金持有期间泸州老窖累计涨幅达到472%(数据来源:wind,时间区间:2017.4.1-2021.3.31)。

而她管理的可以投资港股的广发估值优势,则在低位大比例买入并长期持有了腾讯控股、美团-W、李宁等公司,在港股投资中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由此,张东一也成为较早把握住了港股投资机会的基金经理。

从入行到现在13年,张东一在广发基金从研究员、专户投资经理到基金经理,一路甘之如饴。

每天7点半起床,在广州这个包容的城市里面,不需要精致的妆容,也不用忍受远距离的通勤,8点多就能够达到公司,准时参加每天的晨会。

一天的忙碌之后,回到家里,张东一也并没有从基金经理的角色中脱离出来,而是跟她同为金融圈的先生继续在家讨论行业或公司。在这种投资与生活融为一体的家庭氛围里面,她的孩子从小学时开始,就了解什么是基金投资。

投资与生活融为一体,这也是张东一一直强调的:做投资“一定要沉浸在那个状态里,不能出戏”。如果爱就深爱,她常常自嘲自己是个“女汉子”、“假小子”,但对于投资,她的深情和专注一点也不输给热恋中的女子。

果断:“铁娘子”的字典里没有“慢慢”两个字

“你一个女孩子,操作起基金来怎么这样猛?”在广发基金内部,负责投研的领导在评价张东一的时候,下意识地用了“猛”这个字。

杀伐决断,在关键时刻手起刀落,说张东一是基金圈中的“铁娘子”,可是一点都不为过。

正如入行的时候刚好是2008年熊市一样,十年之后,同样在一轮熊市最黯淡的时刻,张东一管理的第二只公募基金广发估值优势发行,基金成立时间是2018年9月份,上证指数在2700点上方苦苦支撑了一个月,随后又开始掉头向下,开启这轮熊市最后一波杀跌。直到2019年1月,上证指数触及调整的低点——2440点。

作为一位从熊市中走出来的选手,张东一这一波的操作可谓精彩。广发估值优势的基金季报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基金的股票仓位仅有17.6%,也就是说,从9月份基金成立到年底3个多月,张东一一直维持着建仓期内相当低的仓位,以蛰伏的姿态躲过了熊市的最后一跌,在当年的年报中,张东一写道:“目前估值在底部区域,但由于宏观数据还没有企稳,预计市场依然会出现较大波动。”

而到了2019年一季度,看到市场逐步企稳,宏观预期也已经发生变化,估值水平又具备优势的情况下,张东一仅仅用了两天时间,将仓位提高到了90%附近。2019年,广发估值优势净值上涨63.14%,大幅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36.07%的涨幅。

“我所有的减仓和加仓都没有‘慢慢’这一说法,一般会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买入或者卖出决策。”张东一说。

不仅在市场出现大趋势时决策决断,在个股的操作上,张东一也是向来果断坚决,从不优柔寡断。

在管理专户时,张东一曾经买入过一家家具定制公司,但后来她发现,随着行业门槛降低,竞争加剧,特别是软件端从相对封闭的系统变成了第三方开源系统,行业基本面发生了明显变化。那时,张东一将其从仓位中减持,不是“慢慢”尝试性卖出,而是直接清仓。

这种果敢决断的操作风格一直延续到现在,去年7月份,张东一认为医药、必选消费等行业已经明显高估,于是进行了减仓。但在最后去年4季度,在资金的推动下,相关标的依然强势上涨。

当笔者问她,错过了一波强势上涨是否后悔时,张东一的回答非常干脆:“我一旦卖了就不会买回来,就算要买,也是等到市值空间够了,大手笔加仓,而不是尝试性小笔买入。”

这种看准了就深爱、雷厉风行的投资风格,呈现在业绩上则是另外一番岁月静好。招商证券研究数据显示,张东一从2016年7月26日担任广发聚优基金经理以来,业绩大幅跑赢市场,超额收益高达130%。同时,基金近1年、近2年和近3年收益率同类排名均在前10%(备注:截至2021年4月23日;近1年、近2年、近3年132/1898、98/1807、79/1654。)

谈及业绩表现时,张东一说,这恰恰是自己特别喜欢投资这份工作的原因。

“这份工作很好,判断对了就会有很大的满足感,而且进行评价的是一个硬性的量化标准,不需要别人的主观判断。”张东一说,如果自己探索的方法和逻辑是对的,被市场印证了,也会得到很好的心理反馈和补偿,这也是自己不断从投资中获得满足和动力的原因。

稳定:用长期视野审视每一笔投资

张东一最喜欢的投资人是有着投资圈“毒舌”称号的大师查理·芒格,芒格的语录总能让张东一会心一笑。比如,芒格说:“控制住原始的非理性情绪。当你受到一个巨大的刺激,你会出现很多奇怪的行为。如果你能在这样的时候保持明智,你就会受益。”

情绪稳定、冷静独立地思考,也是张东一13年从业生涯以来不断修炼的投资心法。

在管理公募基金之前,张东一管理过2年时间的专户。当时恰逢2015年的成长股行情,也是A股市场投资尤为疯狂的一段时间,价值被忽视,各种概念炒作鸡犬升天,之后在“去杠杆”的政策之下,所有的泡沫破裂,市场用最残酷的方式让一切回归。

这也是张东一投资生涯中最迷茫的一个阶段。

“当时买股票更关注的是短期的刺激因素,后来随着时间拉长,我开始反思那个阶段的投资,发现很多当时明星股票的表现都很惨淡或者直接跌到山脚下,这肯定是有问题的。”张东一说,在不断反思中,自己更加认识到了长期价值和基本面的意义所在。

在反思与市场历练当中,张东一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长期投资框架,在她看来,“能在某一次赚钱的不一定就是好的投资。方法论要逻辑完善,要可追溯可复制,并使得自己的组合在长期看处于风险和收益可控的状态,而不是碰运气随机游走的状态”,她更愿意追求的是长时间周期内的较高的复合收益。

如何做到这一点?她的方法是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先从行业的角度入手,找出中长期的指标,跟踪中长期的影响因素,在她看来,大部分公司的发展和行业兴衰有很大关系,因此,长期持股中有大部分精力会着重考虑行业的未来。

其次,在行业判断的基础上,张东一则倾向于买能看得长一点的公司。

在具体构建组合时,张东一也有自己的一套“核心+卫星”的策略。核心策略是以合适的价格买入现金流回报比较高、预期长期增长比较稳定的高ROE企业。同时,卫星仓位采用的是PB-ROE策略,挑选中短期风险收益比较好的品种。

她指出,选择有护城河、高ROE的公司从长期的角度看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但这个策略也会存在阶段性不足。例如,高ROE公司在A股市场往往集中在某些行业,统一按照这个标准构建组合,会使得组合的行业集中度比较高。一旦行业阶段性向下时,基金净值会波动比较大。

在这个时候,PB-ROE策略则可以从中期角度寻找风险收益比较好的公司,它们往往是非明星股,带有一定的逆向策略。PB-ROE策略的有效补充,使得超额收益率分布更加均匀。

在这套框架之下,稳定地执行并坚持冷静独立的思考,是张东一在面临市场考验需要与市场情绪对抗的时候最重要的武器。

“在投资这件事情上,短期的最优解和长期的最优解很多时候都不是同一个解,这对投资人而言是尤为难受的一件事。”访谈最后,张东一指出,要想在投资的长跑中坚持下来,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降低欲望抵制短期诱惑。(CIS)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