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频出!中成药逆势上涨

利好频出!中成药逆势上涨
2024年01月25日 13:21 国际金融报

近年来,中成药利好政策频出,随之而来的是接连获批的中药新药和相关企业不断刷新的业绩。医药产业寒冬之下,中成药逆势上涨。

截至1月24日,共有7家A股上市中药企业披露2023年业绩预告,归母净利润均有显著增长。2024年,中成药产业又有哪些值得期待?

获批数量屡创新高

2016年2月,《中医药发展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出台,标志着发展中医药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后,陆续出台《中医药法》和促进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政策措施,并于2021年底推出了重磅医保支持政策。

2021年12月30日,《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明确一般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可继续按项目付费,中医医疗机构可暂不实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对已经实行DRG和按病种分值付费的地区,适当提高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病种的系数和分值,充分体现中医药服务特点和优势。对康复医疗、安宁疗护等需长期住院治疗的中医优势病种,可按床日付费。

中药政策的利好,也让相关企业信心倍增。一位中成药产业内人士在此前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多年来我们所谓的‘临床一线药物’大多是化药而非中成药。因为中成药的疗效慢、品种少,所以在很多疾病领域中成药的话语权也就更小。但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的政策倾斜,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品种培育和新药研发方面发力,这也是近年来中药新药获批数量增多的原因之一。”

诚如其言,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至2020年每年仅有1-3个中药新药获批,而随着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2021年中药新药获批数量首次突破两位数,达到12个。2022年和2023年各有7款中药新药获批。

此外,中成药的审评审批标准也进行了革新。按照西药理论评价中药这一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中药慢西药快”也是民间存在的普遍认知。但实际上中药和西药是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前者多基于试验,而后者更多基于经验。对此,上述产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中成药中的一味药材甚至含有成百上千个化合物,至于哪些化合物对疾病起效,这个原理很难解释清楚,所以不能完全按照西药标准来评价中药。

直到2023年2月《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的出台,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中药新药审评“中药西管”的局面。其中明确规定:第二十一条中药创新药处方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或者中医临床经验方,如处方组成、临床定位、用法用量等与既往临床应用基本一致,采用与临床使用药物基本一致的传统工艺,且可通过人用经验初步确定功能主治、适用人群、给药方案和临床获益等的,可不开展非临床有效性研究。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规定将加速中药新药的上市进程,并且降低研发环节的失败风险。

中药板块喜迎春天

据米内网数据统计,按照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公告,2023年共有16个中成药获批首家或继续给予中药二级保护,53个中成药申请品种保护(3个已获批)。经梳理,上述66个中成药2022年在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的销售额合计超过190亿元,4个超10亿大品种领跑,珍宝岛、康缘药业、立方制药、步长制药、康恩贝、普正制药、黄海制药、上药集团、华森制药等10余家企业均有2个品种在列。

从各中药企披露的前三季报和2023年业绩预告来看,多数中成药企业在寒冬之中出现了逆势回暖的迹象。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按照申银万国行业分类,中药行业中共有73家A股上市药企,其中62家在去年前三季度实现盈利,48家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

“中药快消三剑客”云南白药、白云山、片仔癀占据归母净利润前三名。云南白药前三季度营收296.9亿元,同比增长10.3%;归母净利润41.23亿元,同比增长78.9%。白云山前三季度营收581.8亿元,同比增长6.2%;归母净利润37.9亿元,同比增长9.1%。片仔癀前三季度营收76亿元,同比增长14.9%;归母净利润24亿元,同比增长17.2%

截至1月24日,共有7家药企公布了2023年业绩预告,其中天士力预告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39%到613%,增幅暂时位列第一。公司方面表示,2023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1.6亿元到12.8亿元,同比增加60%到77%,主要系公司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带来的利润增加,以及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减少所致。

其次是亚宝药业,公司预计2023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5亿元到2.15亿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增加8034.49万元到1.1亿元,同比增加76.77%到105.44%。亚宝药业在预告中指出,公司坚持“儿科第一”战略,集中优势资源,聚焦核心品种加大市场开拓及推广力度,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实现了稳定增长,从而带动公司经营业绩实现了较大增长。

1月24日收盘,中药板块有47个个股飘红,板块整体涨0.78%。市值前三分别为:片仔癀(1359亿元)、云南白药(863亿元)、同仁堂(700亿元)。

中药材价格上升影响减弱银发经济利好

去年上半年在极端天气及行业内炒作等因素影响下,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亳州、安国、成都、玉林几大交易市场常用大宗药材有超过200个常规品种年涨幅超过50%,100个常规品种年涨幅超过100%,25个常用大宗药材年涨幅超过200%。

随后不久,中国中药协会成立专项工作组,组织开展调研,并于2023年7月8日发布倡议书,建议大中型企业打造中药全产业链质量管控体系,深入产地建立药材基地,尽量减少中间炒作环节。同时,各地方也出台相关政策及规定相应号召。

部分中药企也对中药材价格的涨势做出了回应,整体来看,各公司都在积极适应行业波动。华润三九方面表示,公司产品所使用的中药材品种数量众多,各药材价格变动程度不一,单一品种对总体成本影响较小。

特一药业称,公司一般是根据市场需求、原材料供需情况等,制定公司的中药材采购计划。公司的采购一般实行经济批量进货,控制采购成本。同时,公司中成药产品生产所需要的原料,均是市场供应比较充足的药材,价格有一定的波动,但总体来看,对公司产品成本的影响不大。

浙江震元也在回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与药材原产地合作的种植基地有110个,种植面积超2万亩,并持续关注中药材产品生产周期、供应情况及价格波动根据生产加工需求合理采购,缓解成本上涨压力。

排除中药材价格波动影响后,银发经济背景下的中药消费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东吴证券方面认为,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新阶段,第二波“婴儿潮”人口即将步入60+,新老龄化群体拥有较强支付能力,23年中央经济会议将“银发经济”纳入工作计划,今年或有更具体政策出台,中药消费属性强,与老年人康养、治疗关系紧密的中成药OTC或迎放量。

记者:唐菁阳

编辑:王丽颖

责任编辑:毕丹丹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