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二十年:一场交易,四次创新

激荡二十年:一场交易,四次创新
2020年09月24日 23:10 许戈说财经

文/子木团队

2000年腊月,北京街头,刺骨的寒风吹乱了街上行人的脚步。

一位中年妇女,踉跄地停稳了二八自行车,转向社区的公报栏,从上到下仔细地搜索着。公报栏贴满了密密麻麻的小纸条。

她急忙从兜里掏出笔记本,开始把电话号码逐条抄了下来。

这已经是她外出第8次找房了。之前打电话,有的被卖掉,有的和描述不符,甚至还遇到骗子把自己拉进犄角旮旯里强卖。

最终中年妇女买到房子,足足用了2个月的时间。

2020年秋风萧瑟,北京东四环,南光西里。

一位年轻女子躺在客厅的沙发上盯着手机,阳光透过客厅的纱帘印在她的额头上,异常温暖。

手机屏幕里是一个房子的VR场景,从客厅到卧室,从厨房到书房,女子看得入神。

话筒里突然传出男声,这套南北通透,面宽达8米,采光非常好,明厨明卫,还有赠送的阳台,房子刚满五带学位,比小区同户型的房子低10万左右,性价比很高……

最终,这套房子成交,只用了32分钟。

两个场景的主人公是现实中的母女,真实场景却发生在二十年前后。

昨天王萍跟我讲这段故事的时候,我从她洋溢着幸福的脸上,看到了一场浩浩荡荡的居住服务行业变革史。

从混沌到秩序,从秩序再到成熟,在这其中,需要成千上万个行业服务者共同的努力和推动,才能让房子这样传统属性极强的重资产,实现躺在沙发上,不出门,就可以用手机一步到位的购房体验。

翻开史册扉页,每一个阶段,每一个节点,都值得回忆。

1

混沌时代

1998年,第一次房改掀起房地产浪潮,传统居住服务行业如雨后春笋,开始野蛮生长。

那时候,美国在集成电路技术、微型机和第二代信息存储技术的加持下,居住市场已经步入数字化时代的第二十个年头。

美剧《摩登家庭》中的Phil代表了经典的美国经纪人形象

房源信息都由线下转移到网络,美国房产经纪人被成熟的行业规则约束,优胜劣汰,服务意识明晰。

而在中国,人们的网络通讯还未普及,信息传输成本高,只能通过传统的报纸和公报栏作为房子买卖的信息传递枢纽。

由此,假信息满天飞,利用信息不平等谋取高额收益的中介数不胜数。

再加上市场初期,没有成熟的规则,混沌不堪。中介手中谁有房源谁能得利,以至于竞争归于相同的本质:原始、野蛮、血腥。

转折点在2001年。

行业巨头我爱我家首次提出ERP房源管理系统,将房源信息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实现共享。

这意味着房源信息化时代正式开启,彻底打破了中介“房源为王”的壁垒,他们开始意识到“一起吃蛋糕”的重要性。

当然房源信息化,只是解决混沌局面的一环,对于购房者来说,面对的依旧是信息不对等以及糟糕的服务体验。

这时候刚成立没多久的链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签三方约,不吃差价”。

链家早期员工图

此举虽然保障了交易双方的利益,但让中介的“油水”变得稀薄。因此链家成为中介行业的眼中钉,甚至链家内部的中介也开始陆续离职。

但链家创始人左晖并没有放弃希望,他讲到一句至关重要的话:

我既然做这个事情,我做这个店怎么能做成百年老店,首先是别骗人。你给我半年时间,再来看。

结果,半年后,扛过风浪的链家活了下来,并且成为当地口碑最为瞩目的那个。

2

纷乱离场

虽然我爱我家提出ERP房源管理系统后,结束了中介恶意纷争,链家提出不吃差价,初步建立了买卖双方的互信机制。

但市场依旧混沌。

因为房源信息化初期遇到了一个行业最大的痛点,假房源。

假房源出现,有它的动机。中介可以用“品质极高,价格极低”的假房源“钓鱼”,从外界获得源源不断的购房者信息,以此再进行二次销售。

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无疑是一副“良药”。大部分中介机构为了市场份额,对旗下经纪人的钓鱼做法一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然而这幅“良药”,对购房者市场来说无疑是一幅“毒药”。无数人被钓鱼,电话被轰炸,更多的是承担着“千辛万苦找到一套心仪好房到被告知卖掉”的心理落差。

所有人都知道「真房源」才是解决多边关系,撬动房屋交易的关键,可所有人都迈不出这一步,一方面不舍得假房源带来的优势,另一方面,做真房源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何时能变现还是未知数。

就这样,居住交易市场逐步被乌云遮盖、吞噬。

2008年,链家左晖,终于按捺不住执拗的工科男性格,决定打造业内首个房源产品“楼盘字典”,将不遗余力掀开这片乌云。

为此,链家特地招募几百余人的团队,作为先行军,深入30多个城市不同的小区开始“数房子”。

看似简单的工程,其中的繁杂让人害怕。

有的小区保安不让进,百般说辞才放通行;有的业主不配合,统计一个房子的信息需要好几天时间,有的业主对价格敏感,每天都要求更换价格……

一个城市“数”下来,先行军脱层皮,对链家来讲更是“百万资金不见响”。

然而左晖没有服输,决定与假房源死磕到底,2011年宣布链家全面进入“真房源计划”。

计划一出台,对链家业绩打击巨大。

之前不吃差价旗下中介油水少了很多,这次彻底让旗下中介丧失了竞争力。接下来三个月,中介开始大规模离职,链家遭遇危机。

同业其他机构以及中介,开始嘲笑链家的不自量力。

然而市场永远不会放弃拥抱“真理”的变革者。三个月后,一些客户陆陆续续走进链家门店,又把身边更多的客户带给了链家。因为他们喜欢真实和方便。

自此,链家进入高速发展期,“真房源”成为了链家的烙印,也为居住服务行业数字化进程打稳了“地基”。

而那些曾经嘲讽真房源的人,有的继续在迷雾中挣扎,有的则选择回到岸边收起了“钓竿”。

3

踩下油门

2010年后,随着网络基础建设的普及,中国进入全民“触网”阶段,资本战场从PC端转向移动端,数字化进入高速赛道。

尤其是2014年这个特别的年份,O2O热浪席卷各行各业,老百姓的生活开始变得幸福便捷。

没衣服穿,人们可以去商场试衣服,手机下单,第二天网上同款更便宜的衣服上门;饿了,手机点餐,网友验证过的高分店铺躺在手机列表里;出门,一键网约车,几分钟以后便可出发。

而唯独居住场景,因为房子交易的传统性以及大额资产的特殊性,嫁接移动互联网时,略显掣肘。不过纵然如此,也诞生了一批以爱屋吉屋为主的房地产互联网公司。

2014年爱屋吉屋上线,引来市场一片喧嚣。

创始人黎勇劲号称“要用互联网飞机大炮的方式,挑战传统房地产中介的刀耕火种”,势必颠覆房地产行业。

全国各大资本没有见过o2o+房地产模式,被震惊了,纷纷入股投资,5轮合计3.5亿美元到账。

爱屋吉屋不负众望,一度把规模冲到全国前三,仅次于链家和中原地产。然而“低中介费+高提成”的商业模式,却为爱屋吉屋10亿美元估值的大厦坍塌埋下了伏笔。

房地产和衣食行不同,前者居高的货值必然需要巨大的运营成本,根本玩不动烧钱换市场的资本游戏。最高峰时,爱屋吉屋每月净亏损额高达8170万元。

随着亏损逐步扩大,巨大的财务黑洞浇灭各大资本的信心,最终当年号称颠覆房地产的爱屋吉屋,逐渐褪去互联网光环,沦为传统房地产中介机构,在缺失基础制度的情况下,于2019年2月,终于倒下。

其实这时的链家一直没有停止对房地产互联网化的追逐。

早在2009年,左晖就制定了链家线上战略,并招募到大将彭永东。

彭永东接到任务后,开始闭关自修,课题是,如何能创造出一套全新的互联网打法“击败”链家。

经过几年努力,最终他得出一个结论:

互联网是工具,而不是模式。互联网可以提高行业协作效率,给予消费者更好的答案,而不能用平价战略彻底颠覆行业。

于是,彭永东带着自己研究的成果找到左晖,几轮会议后,链家宣布,全面深耕数据。

除了深耕真房源数据,还要研究消费者、经纪人数据,为此专门打造出了一系列数据产品用于提高采集效率。

截至2020年9月,链家建设周期超过12年的楼盘字典成为行业最大的房源数据产品,覆盖全国328个城市、56.3万个小区,共收集2. 31亿套住宅信息。

再加上3.4亿条、1307维的用户数据,以及近100万经纪人1409维的数据,三者合力成为业内最庞大真实的数据库。

王萍说,这些年从链家、贝壳APP上找房子,匹配速度非常快,很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房子,其实这背后正是基于数据库延伸的“人-房-客”行业知识图谱在起作用。

而这个知识图谱,正是推动中国居住服务行业数字化进程最珍贵的宝藏,同样也为贝壳的诞生打下了根基。

4

智能大门开启

2018年4月,在链家基础上,贝壳找房横空出世。

它是一家房地产经纪公司到居住服务平台的完美“升格”,打通了边界,将行业各自占山为王的利益格局逐渐拉平。

彭永东的想法是,运用成熟的服务体系和庞大的数据库推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但贝壳再大,面对全国市场也是冰山一角,整个行业的推动需要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这时候更需要“连接价值”。

于是贝壳做了重大的决定,将多年倾心打造的数据、模式、规则和产品,进行全行业共享,任何人都可以登上这艘庞大的航母,成为同行者。

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6月30日,贝壳找房平台已连接265个房产经纪品牌、4.2万家线下门店以及超45万经纪人。

贝壳打破了经纪人的边界,同时也让新二手房市场融为一体。例如把旗下45万多经纪人的私域流量导向新房市场,这样更多是对客户选择空间的考量,也是房地产交易市场的一次进化。

有了平台和同行者,花了近12年积累的数据宝藏,开始崭露光芒。

比如结合语音智能化技术,研发出虚拟智能客服“小贝助手”;结合VR和AI技术,打造出三方实时场景售楼处和装修产品“未来家”,20余种智能化产品开始进入市场发挥作用。

王萍说,女儿想通过手机直接签约,自己起初是愤怒的,因为这样的场景和二十年前的自己根本无法联系起来。但当自己参与了整个过程后,一切都放下了。

人嘛,总要学会接受改变。

5

行业推动

有人说数字化在每个行业,都没有公式。消费领域怎么做,出行怎么做,居住又应该怎么做,都是未知的。

但在最近贝壳发布的《中国居住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报告》中,贝壳首次披露自己的四步走战略,给出了确切的答案:

“以交易为杠杆,撬动居住服务的数字化”。

子木认为,居住服务的数字化,要做的是流程数字化。是用数字化来提供这个行业最稀缺的资源——信任。

谁能做到,谁才是走了正确的路。

相对于行业喜欢把数字化作为营销工具,贝壳却一直在用数字化产品解决信任问题,这本就是两个不同维度的竞争。

二十年前的王萍激动地签下那一纸合同,二十年后,王萍女儿也是激动地签下那一纸合同,不同心境,却是我们跨越二十年的中国居住服务行业改革史。

其实,房屋买卖本只是一场交易,但背后却是成千上万购房者,甚至付诸一生财富的一场居住体验,这背后必然需要成熟的数字化系统凝结的果实。

人类分工的每一次升级都是如此。

我们不能说,贝壳改变了潮水的方向,但可以说,它的确推动了潮水的进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