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重点骨干企业约占全国四成、拥有新材料领域上市企业28家以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0余家。3月28日,2025中关村年会平行论坛投资北京大会,介绍了北京高精尖产业总体发展情况,征集筛选一批招商引资重大项目进行签约。论坛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科技服务三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和人工智能、智能装备等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集中发布了215个招商合作项目和一批创新应用场景,30个重点产业项目集中落地,签约总额达615.4亿元。
首都特色的高精尖
近年来,北京市信息产业、商业航天、医药健康、机器人、人工智能、绿色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领域不断取得新发展,成为北京特色高精尖产业。
据了解,2024年,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突破3万亿元,跃升为本市第一支柱产业,全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2万亿元,同比增长7.5%,占GDP比重达45%,经济增长贡献率超六成。
在其他集群中,机器人产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居全国首位,创新能力全国领先;人工智能重点骨干企业约占全国四成,独角兽企业占全国的50%,已备案大模型全国占比近半。在绿色能源、先进制造、医药健康、商业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同样位居全国前列。
在论坛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将围绕企业全生命成长周期,构建梯次有序、错落有致的企业培育体系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企业服务体系。综合用好产业资金和各类金融工具,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对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有效支撑。积极做好产业领军人才服务等人才保障,集中打造和保护北京高精尖产业的“高产田”,为先进制造业发展和产业集群建设提供空间资源保障。
招商总额954.5亿元
作为此次论坛的亮点之一,现场共集中发布了招商合作项目215个,招商总额954.5亿元。同时,发布一批创新应用场景,包括全球首创手持式骨科手术机器人多中心临床应用场景建设、基于AI大模型的数据库开发管理新模式、《三体:四维空间》科幻体验中心、水下建筑物巡检与水面智能监控、大兆瓦风机试验检测中心等运用场景,在机器人、人工智能、科幻产业等领域,提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的载体平台。
此外,大会共签约30个重点产业项目,签约总额达615.4亿元,涵盖生物医药、金融、科技服务、智能制造与装备、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等多个产业领域。
其中,生物医药产业领域,房山区哈佛医学创新中心北京运营中心项目聚焦智能细胞工作站研发与产能扩张、干细胞药物研发与CDMO服务,推动全球细胞医疗行业标准化与认证体系,拓展精准医疗应用场景;大兴区瑞桥鼎科集团医疗总部作为大会外资签约项目,总投资10亿元,将建设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基地;密云区莱泰制药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投资2.7亿元,将建设中药品种研发生产基地,进一步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链,推动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发展,标志着密云园在打造“中关村(密云)生命健康服务产业园”进程中再添新力量,为密云区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另外,科技服务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项目签约总投资金额达154.57亿元。海淀区永丰TOD综合体等一揽子项目总投资金额89.7亿元,将建设科研办公、科研设计用房及智慧化基础设施,为科技服务产业提供强大支撑。
擦亮“北京服务”品牌
为吸引更多企业来京投资,论坛上,北京各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联合推介,介绍了北京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新机遇。
顺义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聚焦顺义区以及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从产业基础、营商环境、生活配套、空间承载四个方面,介绍了顺义区的发展成就和未来机遇,推介了着力打造的五大高端制造业、四大现代服务业和重点建设的中德产业园。
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亦庄作为北京市唯一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六区”叠加的政策优势,高新技术集聚,围绕信息技术、汽车、生物大健康、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等产业,逐步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和高水平的人才高地。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此次论坛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企业家、投资人以及创业者。
据了解,作为一家大型跨国制药企业,2021年底,安斯泰来中国宣布公司完成战略布局升级,设立安斯泰来投资、安斯泰来医药和安斯泰来制药三家公司,并将区域总部设立于北京。
安斯泰来中国董事长、总裁赵萍表示,“正是因为持续看好北京营商环境以及对创新药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丰富的人才资源才促成了我们选择北京作为区域总部”。
而谈及此次参加论坛的感受,赵萍说:“我们对中国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充满信心,必将进一步激发像安斯泰来这样的外资药企在中国市场的活力,以及继续坚定扎根中国的决心,安斯泰来也将持续加码中国,加速全球创新成果的引入,为中国患者创造和交付更大的价值。”
“北京的技术发展、企业水平都是全国一流的,投资高精尖技术企业首先要来北京看看。”从事投资行业十年的威海国际投资经理孙大伟对北京商报记者说。
在孙大伟看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像他一样的投资人来到北京、投资北京企业,陪伴一些中小企业成长,与它们深耕在北京、赢在北京是投资人的愿望。
此外,为进一步畅通投资合作渠道,推动项目落地生根,本次论坛还设置了洽谈区。市区有关机构、投融资机构以及重点产业园区纷纷 “就位”,邀请有投资合作意向的企业,与市区有关机构、投融资机构、重点产业园区进行政策咨询、产业合作和项目投融资。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刘曼华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