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济南社区核酸采样点:当同样的动作重复上千次

探访济南社区核酸采样点:当同样的动作重复上千次
2022年04月23日 18:03 齐鲁晚报

记者 田汝晔 张锡坤 冯沛然

穿上防护服、戴好口罩和防护面罩,撕开棉签、采集咽拭子、放入试管、拧紧瓶盖、酒精消毒……这样的标准化流程,核酸采样员已经重复了无数次。

随着日落西沉、照明灯光熄灭,他们也结束了近7个小时的核酸采样工作。

4月22日,济南市13个区(功能区)开始第二轮核酸检测,做到“应检尽检”“不漏一人”。核酸采集是核酸检测的第一步,也可能是离病毒最近的岗位之一,记者来到甸柳社区临时核酸检测点,了解社区核酸采样员的工作日常。

入户采样,一天跑了十几栋楼

穿上这身防护服什么感觉?

“有一种荣誉感。”李俊坤个子不高,戴着眼镜,防护面罩早已布满了雾气。虽看不清楚他的脸,但他嘴里说出来这句话的口气却十分笃定。

李俊坤来自济南全福医院,是此次甸柳社区核酸采样员中的“小队长”。在同事张艳雪看来,“小”是因为李俊坤年纪的确不大,1997年出生的他还没过25岁生日。队长是同事几个人自封的,因为他在这几个人中参加核酸采样次数最多,尽管李俊坤这个“小队长”的头衔没有什么实权,但大家都叫得十分起劲儿。

李俊坤正在为甸柳社区居民进行核酸采样

“上万人是有了,光今天下午就采样了1000多人。”李俊坤已经记不清自己参加过多少次核酸采样了,但济南市第一、二轮核酸检测,他都在社区核酸检测点的现场。

“好,请张嘴。”李俊坤核酸采样的动作很娴熟,在约一平方米的范围内,他取好拭子棉签后,指导居民调整姿势,找到最准确的采样位置,迅速地完成拭子取样。或俯身低腰、或半蹲半跪,李俊坤根据采样居民的状态,也调整着自己的姿势,在他的指导下,不少居民减少了采样的不适和恐惧感。

“其实并不算什么,有固定采样位置已经不错了。”李俊坤参与了两轮核酸检测的采样工作,都被分配到了山大路街道片区。此次所在的甸柳社区人口密度较高,常住人口在6000人左右,其中老年人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因为是老社区,有些老人行动不便,又没有电梯,为了保证不漏一人,我们要给老人们上门做核酸。”

二十多度的气温,身穿全封闭的防护服本就会令人满头大汗,入户采样还要携带采样物资,再爬楼梯入户进行核酸采样,其难度可想而知,李俊坤告诉记者,“上门入户核酸大概去了十几栋楼,有些住户还在顶层,我们也是爬上去的。”

李俊坤觉得,只要穿上防护服,彷佛就不会觉得累。

采样动作重复了一千多次

这是核酸采样员张艳雪第一次参加社区检测点的核酸采样。甸柳社区核酸检测点共有8名医护人员,下午三点半,他们赶到采样现场,开始了整整一下午分秒必争。晚上8点左右,她和同事轮班调换,吃上了今天的晚饭。

在此之前,她只是去学校、幼儿园做过流动的核酸采样任务。社区核酸检测点的工作强度,比她想象中强了许多。

到达核酸检测点的前两个小时,张艳雪还有些兴奋。她今年23岁,是核酸采样队伍里年纪最小的一位,她的动作果断干练,像按下了“快进键”一般,采样速度飞快,效率也最高。“我一开始还和隔壁的同事说几句话,但后来我发现我俩都没声儿了。”采样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许多流程和步骤,对工作人员的体力也是相当大的考验。

张艳雪收到了社区小朋友送来的一幅画

来采样的居民中,有不少都是年幼的儿童、年迈的老人,“请您头微微后仰,张大嘴,啊……”张艳雪迅速找到采样位置,小心翼翼挥动手里的棉签,完成采样后,快速对手部进行消毒,为下一位采样居民做准备……不间歇地站起、弯腰、采样、密封贴管,她周而复始又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些动作。

工作到第四个小时的时候,张艳雪的手撕开棉签的外包装就有点吃力了,掰棉签用的右手食指,也变得酸痛。“我觉得应该是红肿了,因为有很强的疼痛感,”她抬头看了看排队的居民,换了另一只手指来掰棉签头,继续坚持采样,”只要有人来做,我们就不能停下来。”

核酸采样工作也是会加点“甜”的,张艳雪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基本上每一位居民做完采样,她都会收到一句“谢谢”,话语虽简短却又透着理解和感谢,还有小朋友画了一幅画对她表达谢意,童真的画笔、稚嫩的字迹,也抚平了核酸采样带来的疲惫和辛苦。

“大概采样了1500人左右了吧,他们调侃说我是采样机器。”晚上9点,张艳雪速战速决吃完了晚饭,核酸采样点依旧是是灯火通明,前来核酸采样的人流量依旧不减。张艳雪重新换上防护服,继续加入采样工作中。“我们多做一个,排队等候的人就少一个。”

坚持到最后一刻

对核酸采样员来说,汗流浃背、四肢酸痛是和工作成就感相伴相随的。

在穿着防护服的一天里,他们都会经历什么?皮肤被泡得肿胀的双手,汗水浸透的衣服,留下几道勒痕的面颊,被勒红肿的耳朵……

晚上10点,排队检测的人流逐渐散去。在做完了最后一名登记居民的核酸采样后,核酸采样员赵德泉再一次用酒精消毒,摘下戴了近七个小时的防护面罩、口罩,脱下了防护服。后背早已被汗水浸湿,头发贴着头皮,像是刚刚洗完头,脸颊和耳根处早已被口罩勒出了红印。“红印儿好几天消不下去,又红又痛。”赵德泉顿了顿又说,“但得坚持下去。”

为了减少居民排队等候的时间,在整个采样期间,核酸采样员很少停下来喝水,坚持尽量不上厕所,分组轮流吃饭,以保证采样不停歇。他们还要不停地回答前来采样居民的咨询,嗓子干到“冒烟”是常事。

晚十点,赵德泉和他的同事们还在坚守着核酸采样工作

第一轮核酸检测,赵德泉是坚持到最后离开岗位的那位核酸采样员,今天他也坚持到了最后一刻。当然,作为核酸采样队伍中唯一一名70后,赵德泉也有体力不支的时候。第一轮核酸检测时,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下,工作了两个多小时后他觉得自己有些有些喘不过气来,可就此停下就要浪费一套防护服,“停还不停?”赵德泉心里也盘算着自己不能掉链子,可想要做好采样,也需要良好的体力支撑。于是他停下来,吃了三块巧克力,给自己补充了能量后,他继续穿好防护服,投入到核酸采样工作中。

“其实大家都是奔着一个目标,希望我们的城市快点好起来。”赵德泉从事医务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了,他认为做核酸采样是自己的专业和职业,更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打仗的时候需要士兵上战场,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上场,别无选择。”

结束一天工作后,摘下口罩的赵德泉

当被问到这份工作的感受时,三位核酸采样员给出的答案中都有一个形容词,那就是“快乐”。李俊坤的快乐,是觉得自己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为别人做一点有意义的事;张艳雪的快乐,是认为自己能够学以致用,收获了大家的认可和称赞;赵德全的快乐,是来自社区居民不断地理解、配合和支持。

他们的快乐,看似简单,却又不平凡。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