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上市公司业绩分化!

光伏上市公司业绩分化!
2024年03月09日 08:03 中国能源报

业内人士分析,虽然2023年光伏产业维持高景气度,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再创新高,但受产业进入技术迭代周期、光伏供应链价格大幅下降等因素影响,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上市公司业绩承压,开始出现两级分化趋势。

A股光伏企业迎来2023年财报披露季。截至《中国能源报》记者发稿前,共有65家光伏上市企业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其中,43家企业实现盈利,占比约66%,相较于2022年86%的盈利占比大幅下降。

业内人士分析,虽然2023年光伏产业维持高景气度,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再创新高,但受产业进入技术迭代周期、光伏供应链价格大幅下降等因素影响,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上市公司业绩承压,开始出现两级分化趋势。

盈利能力差距明显

在已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的企业中,1家企业预计净利润可达100亿元以上,3家企业净利润在50亿元以上,8家企业净利润在10亿元以上,5家企业净利润在5亿元以上,12家企业净利润在0亿—2亿元区间,净利润差距较为明显。

其中,阳光电源、晶科能源、天合光能位列净利润前三名。阳光电源指出,2023年,公司预计净利润为93亿元至103亿元,同比增长159%至187%。阳光电源认为,去年全球新能源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公司在市场和研发上发力,持续推进产品和服务全覆盖战略,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新能源投资开发等核心业务实现高速增长,品牌势能进一步提升。同时受益于上半年外币汇率升值、海运费下降等因素,2023年净利润大幅增长。

晶科能源和天合光能分别发布2023年度业绩快报,两家公司全年分别实现净利润74.9亿元和5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4.97%和51.12%。

此外,还有22家企业净利润亏损。其中,嘉寓股份、ST中利和爱康科技位列亏损前三,分别预计亏损12亿元至15亿元、9.24亿元至12.5亿元和7.4亿元至3.7亿元。航天机电、金刚光伏、奥克股份等7家企业亏损5亿元以下,兆新股份、海源复材、安彩高科等企业亏损1亿元以下。

产业结构重塑

对于A股光伏企业业绩出现“冰火两重天”,行业研究机构认为这是在新产能加速释放背景下,行业价格驶入快速下降通道,多数生产PERC电池的企业面临生产亏损,截至2023年末,企业已经难以透过代工费盈利,行业基本处于生产即亏损的状态。

爱康科技指出,随着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扩张产能的释放导致竞争博弈加剧,光伏产业链价格波动下行。2023年,组件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并在第三、四季度大幅下跌,严重影响了公司产品销售收入和毛利,部分订单销售价格和成本倒挂,也导致公司在报告期末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增加。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公布了一组更为直观的数据:2023年,组件中标价格年底较年初下降超40%,跌破1元/瓦。同时,组件成本占比同比下降8.4%。从国内组件及系统价格变化情况来看,2023年组件成本为1.32元/瓦,同比下降32.3%;系统成本为3.4元/瓦,同比下降17.7%。

在上述背景下,部分企业对现有产线计提资产减值损失。ST中利称,公司国内生产以代工为主,对毛利率产生较大不利影响。光伏业务固定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损失等预计不超过2亿元,具体情况仍在进一步评估核实中。

爱康科技也表示,由于N型技术产品快速迭代,行业产能面临结构性调整,公司为应对市场的剧烈变化对现有产线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处置了部分组件设备,并于报告期末对PERC电池、组件线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加速迭代抢占市场

一面是落后产能企业亏损,另一面是加速技术升级迭代的企业业绩走高。

晶科能源指出,2023年,光伏市场对于N型先进产品的需求逐渐成为主流。随着技术变革全面推进,新老产能加速迭代,行业供需关系的变化造成终端产品价格呈总体下降趋势。面对行业周期波动下的激烈竞争,公司实现N型组件出货快速放量,带动经营业绩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天合光能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受益于N型先进产能的大幅提升,公司TOPCon组件产品的销售占比显著提高;公司大功率210系列光伏产品销售大幅提升并得到市场认可;公司自产N型硅片产能的逐步释放进一步降低公司组件产品的综合成本。尽管下半年面临行业供需关系变化、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呈波动下行趋势,但公司光伏产品业务快速发展,光伏组件、支架以及分布式系统销量显著增长,经营业绩进一步提升。

行业分析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认为,根据目前形势判断,预计2024年新扩产能推迟与老旧产能退坡的规模仍将持续扩大。此外,PERC产能改造升级TOPCon项目的潜在量体也在成长酝酿当中。比如,爱康科技公开表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及行业现状,公司拟投资4.6吉瓦HJT电池生产项目和HJT钙钛矿叠层电池研究及生产基地项目,并希望借此打造产能结构优势,获得有利市场竞争地位。不过,InfoLink Consulting提醒,即便具备改造能力并预留产线升级空间,改造后的经济性仍是企业关注评估的重点。

原标题:A股光伏企业业绩两极分化

文丨本报记者 董梓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