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这一关键大事,彻底让中国人明白一个道理!

重磅!这一关键大事,彻底让中国人明白一个道理!
2022年11月03日 17:10 正和岛标准

作 者:千树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先给你讲个故事。

两年前,我去拜访一位80多岁、德高望重的企业家。吃饭间,他跟我讲:

一次,跟三菱的人打交道,三菱的一个日本领导上来就问他:

“X总,你知道美国的原子弹为什么投在广岛和长崎吗?”

还没等回答,三菱领导继续说:“因为三菱的工厂在那里,他们就是为了炸三菱的工厂。”

语气中透露着骄傲、自豪与一种不可言说的心理优越感。

(备注:就城市规模而言,广岛和长崎并不是最重要的。

但是广岛在二战时,有一个绰号叫“日本的军都”,三菱等最重要的军工企业在那里设厂。

长崎有日本首屈一指的造船厂——三菱重工造船所,当年偷袭过珍珠港的“雾岛号”等4艘战列舰,就是在这里生产。

还有“天成号”等4艘航母、7艘重型远洋舰,也产自这里。)

这个故事给我深刻印象,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直激励着我思考制造业与国家竞争优势的底层逻辑。

这其实反映出一点:大国竞争、博弈,从来不看谁嗓子喊得更高,而在于是否有领先的硬科技、强大的制造业。

“GDP重要,GDP构成更重要”

前面的故事,是冰山一角。

威廉·布莱克说:“从一粒沙子看到一个世界,从一朵野花看到一个天堂。”我们要做的,就是挖掘隐藏在冰山之下的波涛汹涌。

日本最鼎盛时期,时任首相中曾根康弘曾说过一句话:“在国际外交里,我左脸写着丰田,右脸写着索尼。”

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国家真正被记住的,不是它有多大的领土,而是有多少世界级的品牌。

俄罗斯横跨亚欧大陆,领土面积全球第一,是韩国的170倍,人口是韩国的3倍,但俄罗斯的存在感(日常生活领域),却远远不及韩国。

提起韩国,我们能想起现代汽车、想起LG空调、想起三星手机、想起韩剧、想起各种化妆品。

强大的制造业,撑起了“韩国印象”。但提起俄罗斯,好像什么也想不起来…

所以说,迪士尼、可口可乐、特斯拉、苹果手机是美国精神的象征; 丰田、松下、任天堂游戏机是日本文化的象征。

我们对于韩国的认知,有一半是在三星里; 我们对于德国的认知,很多来源于各工业企业里那些智能化的西门子设备上。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名片,也是大国博弈的关键战场。

纵观历史,美国崛起是接过英国制造业强国的位置。

再后来,日本崛起,接过美国制造业大国,小到圆珠笔,大到笔记本、电视、汽车、轮船、摩天大楼,当年的日本“不可一世”。

继而是韩国崛起,而如今,中国接过日韩制造业大国的位置。

同样,失去制造业,也是失去“国家竞争优势”的过程。

90年代的日本GDP世界第二,达到美国的70%,人均GDP2.6万美元左右。

如今,时局变迁,30年后日本GDP虽然排在世界第三,但已被中美远远甩开。

经济学家把这个称为“停滞的30年”,其主要原因是日本的3大支柱产业:半导体、电子产品以及汽车产业的衰落。

半导体产业被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取代,家电和笔记本、手机等被中国严重冲击;

而在新能源车时代,美国有特斯拉,中国有比亚迪、蔚来等,日本汽车产业也被进一步蚕食。

大国竞争,从原来的G20,变成了中美G2。

前几年,有一篇轰动全网的文章,叫《GDP重要,GDP构成更重要》,其中就讲了“制造业等实体的关键”,有一段话,读起来很震撼——

我举了两个例子:

一是南宋的GDP远远超过金朝,但南宋的GDP都是由丝绸和茶叶构成的,相形之下,金朝的GDP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他们有铁骑弯刀,结果,南宋被金朝的铁骑按在地上摩擦,最后灭了国。

二是鸦片战争前,大清的GDP远超英国,但大清的GDP还是由茶叶、丝绸、陶瓷构成的,而英国GDP则是坚船利炮,结果,英国一支仅仅几千人的远征军,就轰开了大清帝国的大门。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也有一个观点,“GDP的结构比GDP增量重要”。

这也是这几年国际上波诡云谲,但是无论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盟,还是美国的特朗普和拜登,都拼命要制造业和高端制造回归本土的原因。

就在10月7日,在美国“国家制造业日”之际,白宫发布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其中一个核心观点就是——

将通过开发先进的制造技术并投入生产应用、壮大先进制造业劳动力队伍和加强制造业供应链和生态系统韧性实现。

制造业是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的重要驱动因素和支撑,拜登政府将未来的任务重点放在重振制造业、建立强大的国内供应链、投资研发、培训劳动力等方面,以确保美国在全球的经济主导地位。

中国的二十大报告高瞻远瞩、震撼人心,其中明确提出: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中国的发展规划对先进制造业,给予了高度重视。这是未来中国,迈向强国的关键。

联想,太牛了

这篇文章要讲联想,为什么先讲了这么多制造业之关键呢?

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有一句名言,国家竞争优势也就等同于是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

国家是个主体,具体的竞争力要落在每一个企业上。联想近期的一个视频,给了我很大震撼。

1. 让人无比震撼的“14秒”

如果你用过ThinkPad,你会发现它的键盘无比好用,弧形按键、键程舒适,反馈特别有节奏。你一旦用过它,就很难用回别的牌子的电脑。

这个视频,就是讲了一台ThinkPad T14s背后的键盘。

在键盘背面,会看到有61颗长1.4毫米、直径2.4毫米的螺丝,它们控制着你键盘的手感。

如果你想手工打造一个键盘,光是拧螺丝就得半个小时。

把这套工序交给这样一台利用机械臂自动拧螺丝的机器,也要3分多钟才能完成。

然而,在联想的这条140米产线上,像这样的工序还有96个。

我们看到的是,180多个物料被有条不紊地装配,并完成一系列测试,平均仅仅用了14秒,一台笔记本电脑就被包装好后产出。

我和伙伴看完这个视频,不少人发出感叹,真是太牛了!

14秒,是中国制造最强实力的一个缩影。

如果你觉得一个键盘很简单,没什么科技感,可以去搜一下,全球强大的苹果,被誉为最先进制造MacBook,它的蝴蝶键盘引发的“键盘门”诉讼案。

简单点说,最早是在2018年,不少MacBook Pro的消费者发现,键盘存在按键粘滞和无响应的问题,并且非常容易进入灰尘和碎屑,导致键盘打字困难或损坏。

后来,苹果给了多次不同的维修补救方案,甚至加入了防尘膜,但都无法解决蝴蝶键盘不好用的问题。

于是,消费者不断诉讼,几年下来,今年7月20日,苹果终于同意支付5000万美元(约合3.38亿元人民币),来了结关于MacBook蝴蝶键盘引发的“键盘门”诉讼案。

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说苹果产品不好,实际上苹果产品仍然质量一流,火遍全球。

而要表达的是——我们看似简单的产品背后,其实藏着比想象更难的流程。

2. 制造业的3个层面

实际上,制造业有三个层面:

1. 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对应了强大的产品力;

2. 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3. 制造业赋能,将先进制造能力输出上下游产业链,以及整个社会企业。

大多数人的理解,往往在第一个层面。当然,强大的产品是最终的呈现,没有产品力,一切都是空谈。

但是制造业,不仅仅是强大的产品,第二个层面是“供应链管理”。

早在多年前,戴尔电脑很火,很多人说戴尔的技术好像不如IBM,但为什么销量远超IBM。

笔记本电脑和手机本身就是全球化很强的产品,各家产品使用起来相差不是很大,但在B端却十分考验供应链管理能力。

看似普通的一台电脑,大概有1600多个零部件。这1600多个零部件,是由超过一百家一级供应商提供的。

再往上溯源,这一百多家一级供应商还需要更多二级、三级供应商提供原材料。

联想是全球最大的PC企业,超越惠普、戴尔、华硕,其供应链管理也是全球最领先的之一。

举个例子,联想在合肥的工厂叫联宝科技,就是杰出供应链管理的表率。

2020年一开始,疫情突然来了。大部分人要居家办公和学习,一方面对电子设备的需求上升。

另一方面,工厂开工和供应链都受到冲击,庞大的供应链中缺一环,就不能按时交付。

全球供应链都遭了很大困难,联宝科技为什么能按时交付呢?

他们把供所有元器件,都尽量拉到合肥,另外租了6个仓库,并且还提前预订了整月包机航线运输,这才实现了产能爬坡。

怎么做到的呢?

联想打造的供应链智能控制塔(简称SCI系统),进入系统,就能看到30多家自有工厂、2000余家核心零部件供应商、280万家分销商和渠道商,以及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户的需求和供应情况。

甚至对一颗螺丝钉的库存和需求,都能了如指掌并预测风险,仿佛开启了“上帝视角”。

也是因为如此,在合肥2021年的6大主导产业中,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成为增长率最高的产业,其中电子信息部分是联想的贡献,平板显示是京东方的贡献。

也因为如此,今年9月,联想被Gartner评为2022年亚太区供应链10强榜单中排名第一的企业。

Gartner官方的评价说,全球供应链的困难正在加速驱动联想集团的智能化转型,而联想集团在改善客户体验、建立庞大的全球性网络、加强供应链韧性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

制造业的第三个方面,其实是体现在制造能力及其赋能上。

接着说回视频,这个视频中,一个完整的产线流程,从生产工单下发开始,要经历备料、拣料、组装、测试、包装、码排几个关键流程。

一批原料被送到产线上,要经历72道组装工序,其中32道由设备自动执行,40道由人工完成。

在这些工序中,最难的是用机械臂安装触控板。

这里面有4个动作:用吸盘将触控板吸起、调整角度将触控板斜插入插槽,再调整位置,最后拧紧螺丝。

相当于用设备,替代一个熟练工人的操作。

难点在于,需要利用智能视觉定位,太高太低都插不进去,还要保证触控板四边间隙完全均匀,不能有一丁点的误差。

还有一个特别难的是——屏幕贴边框,边框附着在一张厚度仅为 60 微米柔软的离型纸上。

工人撕下来很容易,但机器很难,因为人有感觉而机器只有参数。

这两项技术,都十分考验算法的精确性,而联想花了巨大成本研发设备,最终实现自动化生产。

这看似简单的两个步骤,代表了ICT制造领域的最高水平。

而要在平均14秒内完成所有一台产品的组装,也就是说所有工序都必须在14秒之内,必须是同步进行的。

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你吃饭要先洗菜、切菜、炒菜,上菜,每个步骤单独进行,半小时只能做3道菜。但是如果你去饭店吃饭,这个效率你肯定等不及。

所以,就要把工序拆分,并且同时进行。

衡量一个产线效率,有一个指标叫UPH,单小时产能,联想这条产线的UPH为250台。

一小时产出250台。怎么做到呢?

主要是依赖后台的制造执行系统——LeMES。

这个系统从技术上讲很复杂,它的底层逻辑有点类似于“模块化拆分管理”,把从订单到产品所有的流程,都转成数字信息,然后用人工智能实现单排程、物料管理、生产执行等七个模块的管理。

比如,一台笔记本上有上百颗螺丝,它们所需要的扭力数据,都在LeMES 系统控制下,每一个螺丝都能精准地拧到正确的紧度。

而且这个LeMES 系统还能够“千人千面”。

福特时代是大规模生产,T型车就一种型号,商业到了现在,很多都是个性化定制,不同的色彩、配置、参数等。

比如一台T14s笔记本,在 LeMES 系统里的配置有34072种。不同国家、语言,甚至更加个性化的需求,都有专属的解决方案。

LeMES 系统就是能让从排产阶段,自动配置物料、工艺,并且自动设置程序,应对几万种配置。

你可以理解为“更高级版的柔性生产”。

这短短14秒,震撼!既浓缩了中国制造业最雄厚的实力,也代表了供应链自主化、安全化,是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一个缩影。

3. 联想“见众生”

其实,长久以来,因为很多原因,联想一直是一家被低估的企业。

先前,我们说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二十大报告中,有一个明确的观点,就是中国制造要由“大”到“强”。

归根结底,国与国之间的博弈,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博弈。但是在“大国博弈”中,人们往往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往往容易有了爱因斯坦,就说牛顿是“矮子”。冲在前线的,不仅仅有华为、比亚迪,还有联想、大疆、荣耀等一大批科技企业。

真正的爱国并不是做个“键盘侠”,而是扎实做好产品、提供就业、创造税收等。

亚当·斯密说:“商业就是最大的慈善”。产品即人品,企业家最大的功德,就是创造出世界级领先的好产品。

联想让我觉得最值得一提的是,它不仅把一流的ICT能力用于自身产品制造,还赋能上下游产业链,以及整个社会上的制造业企业。

英国著名的供应链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夫曾说,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我们可以这样定义,这是一个从“独木时代”到“丛林时代”。

企业从过去的资源、渠道、产品、品牌之间的竞争,跨上一个新的台阶——竞争是产业链与产业链之间的竞争。

以智能手机为例,iPhone与华为手机的竞争,表面上是产品,实际上是“苹果系”与“华为系”的竞争。

他们背后的全球上下游产业链的竞争,从芯片到屏幕,从摄像头到耳机……

在联想所处的产业链、供应链中,联想集团就是“链主”。

仅仅以一台ThinkPad T14为例,在这背后涉及的1600个零部件中,138家一级供应商里,联想将自己的技术赋能他们。

怎么赋能呢?

在过去三四年时间里,联想打造了供应链“最强大脑”SCI(智能供应链控制塔)系统。

这些系统能把整个供应链上、不同部门的零散数据,上传到一套数字系统当中,指导端到端的供应链活动,打造出协同的、一致的、敏捷的和需求驱动型的供应链生态。

这就是共同打造生态繁荣。

更重要的是,不仅仅是供应链上的企业,联想还把这套先进的ICT技术,开放给全社会。

这样我想起电影《一代宗师》里的一句话:“习武之人有三重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做企业何尝不是如此?

一开始是“见自己”,哲学上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希腊德尔菲神庙上有一句著名的箴言叫“认识你自己”。

“见自己”就是认识到自己是谁,要做什么的过程。

比如,联想要做的就是全球顶级的PC服务商,一个给客户提供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和创新服务的企业。

“见天地”就是企业长大之后,要撑起一片天,赋能上下游产业链。

“见众生”就是德鲁克说的“企业是社会的器官”,要看到这个社会的需求、责任,以及未来的发展,将自己融入到这一大江大河之中。

正如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曾说:“大型企业应该积极承担自身责任,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共同创新和发展,通过核心技术创新,服务、帮助和支持中小企业的成长壮大,从而稳定中国制造的产业链、供应链。”

从这个意义上讲,联想开放出强大的制造技术,实际上就是“见天地、见众生”,这也是二十大明确提出的中国未来发展方向。

结语:彻底明白一个道理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部分,我想再给你讲一个有趣的事情。

禅宗自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在以后的1500年里,有了“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之分。

这其中有什么区别呢?

“小乘佛法”就是怎么让自己成佛,“大乘佛法”是如何帮助别人成佛。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境界之分。

这其实与中国企业的发展阶段极为相似。在迈克尔·波特看来,国家竞争优势分为4个阶段:

1. 生产要素导向阶段,主要依靠资源或廉价劳力;

2. 投资导向阶段,依靠大规模产能扩张;

3. 创新导向阶段;

4. 财富导向阶段,这个阶段社会已充分富足,更强调公平而非效率。

我们现在正处于创新导向阶段,所以大国制造业博弈,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落在具体企业上。

英国有罗罗发动机、德国有西门子和博世,美国有高通、IBM、特斯拉、微软、惠普,日本有三菱重工、发那科机器人、安川电机,韩国有LG和现代、三星,中国有华为、宁德时代、比亚迪、联想。

当然,从生态竞争角度,这还不够,中国制造业的未来,需要被整体赋能,需要更多的像联想这样的企业,把自己的核心能力赋能社会。

其实,我们讲主权,某种意义上,“制造业主权”何尝不是一种主权竞争呢?

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日本的电视企业一般都有三条生产线:最好的一条供应给日本本国;差一点的供应给欧美;技术最差的那条,产品卖到中国。

但即使这样,那时候日本品牌的电视仍然是中国市场上质量最好的。

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候真是一穷二白,我们尝遍耻辱心酸。

也让我们彻底明白一件事,唯有强大、自主的制造业,才是大国崛起的关键。

如今呢?物换星移,沧海变桑田。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从来不缺忍辱负重、死磕到底的精神。

尽管当下仍有很多困难,但无论历经何等黑暗,我们也不应该忘了,我们自己就可以发光,就像今天的中国产品、中国制造绽放着照亮世界的光芒。

最后,关于制造业和大国科技竞争,我用毛主席《清平乐》里的一句诗,来结束这篇文章: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排版 | 敲敲

审校 | 小米主编 | 孙允广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