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7位高管“出走” 财信发展转型物业折戟

年内7位高管“出走” 财信发展转型物业折戟
2021年10月09日 12:07 证券日报之声

本报记者 王鹤 见习记者 冯雨瑶

老牌房企财信发展转型物业折戟。

10月7日晚间,财信发展发布公告,董事会同意将公司持有的安徽诚和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诚和)100%股权出售给碧桂园生活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售金额为2.1亿元。

据此前公告显示,6月11日,财信发展表示,拟以现金方式收购财信物管持有的安徽诚和100%股权,交易金额1.98亿元;今年9月份,公司完成对安徽诚和的收购,尚未对经营业务开展实质性管理工作。

从完成收购到迅速“转手”,财信发展持有安徽诚和股权仅一个月左右。对此,公司解释称,其原拟通过收购安徽诚和及财信智慧生活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转型为专业化物业管理平台和物业生活服务商,但由于“收购财信服务100%股权暨关联交易”的议案未获得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仅收购安徽诚和,不利于公司通过规模效应与管理协同提升物业资产的盈利能力和竞争优势,难以达成原先的转型目标。

切入物业行业,并通过在后续持续投入,力争打造第三方物业生活服务商,是财信发展收购物业的主要目的。此次出售安徽诚和,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是财信发展全面转型物业服务行业之路的终结。公司表示,此次出售股权所得款项将用于日常经营,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将产生积极影响。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实际上,类似收购受外部大环境和企业经营状况等因素影响,对企业的资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通过收购来扩大规模的模式,不一定能够在企业内部获得批准。所以类似项目转手,也说明企业在物业企业收购方面比较理性,通过转手减轻了企业的压力。”

资料显示,财信发展成立于1996年,主营房地产开发与销售业务,同时经营环保业务。早前,凭借在房地产领域的持续深耕,财信发展一度与龙湖、金科等被视作重庆本土房企“五虎”,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的财信发展已深陷掉出重庆本土房企梯队、本土优势削弱、销售增速放缓等多方困境。

公司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财信发展实现签约销售额70.67亿元,与龙湖、金科的千亿元销售规模相比已远远不及。同时,近几年公司在“大本营”重庆地区的收入占比也逐年走低。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财信发展来自重庆地区的营收为40.21亿元,营收占比为66.45%。而在2018、2019年,财信发展在重庆地区的营收占比则分别为97.28%、75.57%。

此外,在签约销售面积上,公司也已显现销售增速放缓迹象。数据显示,2020年公司实现签约销售额70.67亿元,同比增长0.62%;签约销售面积76.1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09%。而在2019年,该公司签约销售金额同比增速为33.31%,签约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则为24.80%。

转型物业未果,高管层频繁变动也成为困扰财信发展的一大阻碍。

在披露出售安徽诚和100%股权公告的同一时间,财信发展还发布公告,公司董事会收到公司高级副总裁曹雷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辞职后,曹雷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这并非是财信发展高管层的首次变动。据记者统计,自2021年开年以来,已有包括曹雷在内的7位高管“出走”。

5月17日,财信发展发布公告,公司董事兼总裁王福顺、副总裁彭胜昔、监事唐宗福辞职,且均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

而在早前的2021年2月5日晚间,公司亦发布公告称,于近日收到公司董事长鲜先念、独立董事李杰利及监事会主席张革文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其中,鲜先念由于工作调整原因申请辞去董事会董事、董事长职务,同时一并辞去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

“高管层频繁变动,一般表明公司发生了重大战略调整,或者是内部出现了重大危机。至少从表面上看,公司管理层失稳对其在市场形象的负面影响是自然而然的,尤其变动的还包括董事长、正副总裁这样的职位。”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谈及财信发展的未来出路,严跃进对《证券日报》记者总结道:“财信发展实际上更需关注后续发展的问题,尤其在本地优势减弱的情况下,若想在资源整合上进一步扩张,建议和大型房企合作,这样风险会相对小一些。”

(编辑 上官梦露)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