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间多次重组折戟 为何中国中期“钟情”国际期货?

13年间多次重组折戟 为何中国中期“钟情”国际期货?
2021年11月16日 20:49 证券日报之声

本报记者 李春莲 见习记者 贺王娟

“在一个月之后仍会继续推进重组,若有调整会在第一时间按规定在交易所披露。”11月15日,《证券日报》记者致电中国中期投资者热线,中国中期方面工作人员回复称。

11月14日,中国中期发布《关于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公告》,公告称,公司同意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据悉,这已是中国中期自2008以来,第4次中断与中国国际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际期货”)的重组事宜。

对于公司本次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原因,公司方面称,主要系本次资产重组采取吸收合并的方式,方案复杂、环节较多、重组各项工作耗时过长,推进本次重组方案时间距离公司披露预案之日已超过6个月。

漫长的资产重组之路

自2008年以来的13年间,中国中期已发起多次重组公告,和国际期货间的重组就包括4次。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中期的前身为哈尔滨捷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利股份”),为一家物流货运公司,于2000年7月登陆深交所上市。2006年,捷利股份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后,制定了未来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务的战略目标。因瞄准期货市场前景,在收购辽宁中期期货、中期嘉合期货两家期货公司之后,2008年2月21日捷利股份正式更名为“中国中期”,走上期货业务转型之路。

2008年4月,为做大作做强期货业务目标,中国中期以2038.838万元向四川宏达收购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国际”)18.53%股权。不过,此次收购并非一帆风顺,因彼时中国中期已控股中期期货一家期货公司,另外拟参股中期嘉合、中国国际两家期货公司,不符合中国证监会《关于规范控股、参股期货公司有关问题的规定》“一控一参”的监管要求,直至2009年3月此次股权收购才获中国证监会通过。

2009年10月,因看好中国国际的成长性,中国中期宣布,拟用控股子公司中期期货吸收合并中国国际和中期嘉合,并更名为“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本次合并获批后,中国中期与其控股股东中期集团等四家公司签署了《增资协议》,增资完成后中期集团持有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73.61%的股权,中国中期持有22.46%的股权,其余两家公司分别持有2.70%、1.23%的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在增资获批后,中国中期立马启动了向中期集团购买资产的动作,不过这一筹划却在一个月后“流产”。

2012年1月,在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吸并珠江期货后,中国中期再次停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拟向中期集团定向增发购买期货资产。但因《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12条规定,在有关金融、创业投资等特定行业的企业借壳上市规定出台前,暂不适用现行借壳上市规定,暂不受理期货公司借壳上市的申请。中国中期的资产重组之梦再次折戟。

两年之后,中国中期再度卷土重来,2014年12月6日中国中期发布重大事项停牌公告,再次筹划重大资产重组计划,此次重组方案则是直接向国际期货发起“总攻”,拟向中期集团等7名交易对方以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对方所持国际期货80.24%股权。同时,公司拟向不超过10名符合条件的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不过因本次重组预案问题反馈期间,正值2015年6月15日上证指数自5176.79点位开始的快速深幅调整期,证券期货监管机构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应对中国证券期货市场的快速变化,致使本次重组预案涉及的期货市场监管环境、方式与规则,也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基于谨慎原则,公司终止了本次重大资产重组。

四年之后,中国中期仍未放弃对国际期货的并购,2019年1月17日,中国中期再度发布筹划购买国际期货股权的停牌公告,同年5月公司发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拟向中期集团等7名交易对方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对方所持国际期货70.02%股权。但仅四个月之后,中国中期又向证监会申请中止此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2020年11月19日,中国中期再度重提重组事宜,并发布了关于延长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方案股东大会决议有效期及股东大会对董事会授权有效期的公告,拟延长重大资产重组有效期至2021年5月27日。有意思的是,没过多久中国中期又再一次撤回资产重组的相关申请文件,并于2021年1月8日获得批准。

撤回申请文件5天后,中国中期又再次发起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的停牌公告,并于2021年1月28日,发布重大资产出售、吸收合并中国国际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

至此,13年间中国中期共经历了多次资产重组,除2008年收购中国国际18.53%的股权成功外,其他几次重组事宜均铩羽而归。

为何“钟情”国际期货?

据公开信息显示,目前中国中期的主营业务仍为汽车服务业务。今年前三季度,受消费低迷影响,中国中期销售收入、利润均下降。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中期实现营业收入2873.45万元,同比减少6.1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23.79万元,同比减少54.8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中国中期原本是个物流公司,但当前其汽车服务业务基本停滞状态,从2008年更名以来,其企业的主要目标就是切换赛道,进入到金融期货领域。但数次重组失败,反而让中国中期主业停滞,而新业务又因为没有牌照而无法进入。”

“目前来看,中国中期的主营业务仍为汽车服务业务,以其规模来看,还难以在汽车行业中形成规模效应,转型迫在眉睫。”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在李锦看来,重组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对于国际期货而言,重组能使其拥有上市地位;对于中国中期而言,重组则利于其加速转型,提高盈利能力。

对于中国中期为何“钟情”于收购国际期货,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证券日报》记者坦言,如果不完成吸收合并,可能中期集团就不得不彻底剥离国际期货,规避监管。中国中期的第一大股东是中期集团,国际期货的第一大股东也是中期集团,如果不能完成合并,两者就处于同业竞争,作为两者的控股股东就必须出售其中一个。

在沈萌看来,中期集团在上市公司所占的股份不足20%、话语权有限,而中期集团在国际期货的直接持股也仅仅过半,因此涉及利益多、交易复杂度高,难以在证监会规定的固定期限内达成一致,需要不断延期,因此才会出现不断就同一方案进行重组。

谈及未来重组成功的可能性,沈萌表示成功的概率仍然存在。而在盘和林看来,当前资本市场壳资源已经不再稀缺,其重组期货资产的对价相较于其市值已经越来越高。“中国中期成功重组的可能性将越来越低。”盘和林表示,“因为中国中期这个壳资源的价值或许还会下降,而中国中期的股东可能不会舍得放弃股权溢价,所以双方很难达成一致”。

(编辑 才山丹)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