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新材料行业集聚效应初显 63家公司总市值超7000亿元

科创板新材料行业集聚效应初显 63家公司总市值超7000亿元
2022年11月16日 09:48

本报记者 吴晓璐 见习记者 毛艺融

新材料产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对推动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新材料行业也是科创板重点支持服务的六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截至11月15日,科创板共有63家新材料公司,覆盖碳纤维、超导材料等多个领域,成为支撑相关制造业发展的“卖水人”。63家公司首发募集资金总额为737亿元,总市值为7495亿元。

中原证券宏观策略分析师周建华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需要新材料作为基础。在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新材料企业发展前景看好,市场需求有望继续提升。

瞄准关键领域推动行业自主可控

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密集性高、研发投入高等特点。科创板公司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领域,在产业细分赛道上持续发力,致力于推动新材料行业自主可控进程。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科创板上市标准弱化利润指标,强调科技创新指标,为新材料企业发展开拓了丰富的融资渠道,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据记者了解,多家科创板新材料企业技术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动行业国产化进程。

如有研粉材研发了超低松比电解铜粉、无铅微电子焊粉材料等多种性能优异的产品,多项技术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动了有色金属粉体材料国产化进程。中复神鹰建成了国内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千吨级干喷湿纺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进一步推动碳纤维复合材料国产替代进程。

西部超导自主研发了NbTi锭棒到线材的全流程生产技术,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的企业,公司众多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进口替代;诺唯赞突破多项高端酶、抗原抗体“卡脖子”技术,是目前国内少数有能力提供医疗诊断、生物疫苗核心关键原料的企业之一。

依托创新制度提升产业能级

在科创板上市提升了新材料企业持续加大研发的底气,促进了技术创新,帮助企业筑牢竞争护城河,推动关键技术产业化应用。据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63家公司研发投入合计48.03亿元,同比增长48%。

“技术的进步是永远不会停止的,我们必须要靠创新,真正做到别人做不了的。”科创板公司纳微科技董事长江必旺表示。纳微科技是世界上少数几家可以同时规模化制备无机和有机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的公司之一,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08%。

再如,我国隐身材料龙头企业华秦科技深耕特种功能材料30余年,公司研发投入强度长年保持在10%以上,突破了多项特种功能材料研发与产业化的关键技术瓶颈,对维护国防安全具有战略性意义。

募集资金助力产能稳步扩张。例如,中复神鹰投入8亿元募集资金建设碳纤维相关项目,今年产能逐步释放,进一步保障国内高性能碳纤维市场的需求。

此外,科创板新材料公司灵活运用股权激励制度吸引、绑定和留住人才。截至2022年10月底,科创板新材料行业63家公司累计推出43单股权激励计划,覆盖率达68%。其中,天奈科技、凯赛生物、金博股份等多家公司已推出第二期股权激励计划,吸引新进人才,促进公司长远发展。

旺盛下游需求助推高成长

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为我国经济转型提供了契机,也催生出对新材料的大量需求,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据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科创板新材料行业63家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188亿元,同比增长71%;实现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51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增长,38家公司实现净利润增长。科创板公司把握国产化加速的发展机遇,呈现出较强的成长性。

具体来看,在国内半导体硅片自主可控的强烈需求下,沪硅产业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量产12英寸半导体硅片正片、且实现了逻辑、存储、图像传感器(CIS)等应用全覆盖的半导体硅片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7%和25%。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深入实施,新能源产业进入绿色低碳转型、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带动锂电材料产业快速发展,2022年前三季度,振华新材、容百科技和厦钨新能等科创板7家动力电池材料公司高成长性突出,合计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61%和117%。

此外,合成生物学具有显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优势,合成生物学企业华恒生物以技术创新促进多维扩张,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8%和121%,续创历史最佳水平。

(编辑 孙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