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汽车产业韧性十足 未来汽车工业将面临巨大发展机遇和挑战

2022年汽车产业韧性十足 未来汽车工业将面临巨大发展机遇和挑战
2022年12月23日 20:29 证券日报之声

本报记者 张晓玉

12月23日,第十六届中国汽车年会以线上直播的形式盛大召开。“韧性”成为本届中国汽车年会上多位与会嘉宾共同提到的一个词语,这传达出他们对于中国经济及汽车产业发展的信心。多位嘉宾也认为,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023年里,中国汽车产业将不断蓄积能量,朝着全新的境界进发。

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角度来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认为,近年来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以及双碳战略指引下,我国汽车工业正在加速转型升级步伐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我国汽车工业为推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支撑,未来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交通强国以及数字中国的过程中,我国汽车工业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围绕智能网联新生态以及双碳战略,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体系建设等方面夯实产业基础,迎接汽车百年变局新局面的到来。

针对跨国供应链问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教授、南南学院研究办公室主任查道炯从国际政治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跨国供应链具有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现在的国际分工格局下,产业链趋向于同盟化,原有的全球化合作逻辑受到冲击。在此背景下,要求中国跨国汽车企业需要更加关注所有管辖区的法律法规。在应对国际环境的变化时,有三个基本方法,一是储备,储备能源、粮食、矿产资源以及重要零部件;二是替代,发展自有核心技术,对抗恶意竞争;三是牵制,建立多边合作机制,进入全产品链发展模式,建立自身预警机制。

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薛正华对汽车金融领域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想法。汽车金融的资产规模在逐年上涨,汽车金融大体上可以分为零售贷款和经销商贷款,一个面向C端,一个面向B端,这是本质的区别。从整个的汽车金融的贷款不良率、拨备率,以及覆盖率来看,行业整体形势发展向好,发债主体收益率比较可观。金融附着于产业发展,产业的变化必然会导致金融模式的变化。汽车领域产业端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会促使中国汽车金融向新的方向发展。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首席专家张永伟认为,中国汽车产业有两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基于这两个方向形成了两个系统性的工程。第一个发展方向是电动化,电动化的系统性就体现在汽车越来越与新能源结合在一起。第二个方向是智能化,基于智能化发展需要把汽车、道路和城市结合起来。推进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重在顶层谋划,贵在推进落地。目前,我国需要实现技术标准的协同,进行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能源网、通讯网、算力网、定位网、感知网建设。这样,中国汽车产业在进入智能化发展的时候,才可以持续地,或者进一步地实现领先。

在本届年会上,岚图汽车CEO卢放认为,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正面临着三大新变量:“双碳”战略这个因变量,新技术的研发与迭代以及关键核心技术这个自变量。在此背景下,岚图作为央企东风公司打造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是东风践行“双碳”战略的重要实践,也是中国民族汽车品牌在新能源赛道上的一次重要起航。从诞生伊始,岚图就全力打造用户型科技企业,并坚持长期主义,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对于新时代的品牌传播,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马振山认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针对Z世代客户人群,企业在品牌传播中要通过全触点、沉浸式体验打造自身价值观,整合技术优势,创新品牌故事,并将ESG作为新的公关事业,塑造自迭代、自中心、自驱动的价值传递链条,从而形成消费者品牌认同。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领域,合创汽车董事、联席总裁杨颖认为,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一个由电动化+智能化定义的全新发展周期,汽车的内涵和外延变化需要融入用户实际使用需求。SUV在燃油车时代的高市占率会被终结,以MPV为代表的多功能车型,将以更好的空间舒适感、更多的场景适配性、更优的改装便利性,吸引更多的家庭增换购。为了适应趋势变化,合创汽车新产品开发将聚焦MPV。利用车载智能网联生态下的车云一体化、大数据监控,带给用户颠覆性体验。合创汽车会在未来继续为用户带来更安全、高效、便捷、愉悦、覆盖全场景的生活和生态。

能链智电创始人、CEO王阳在年会上提出:“我们的品牌愿景是,和所有合作伙伴一起,让交通能源提效10%,进而可以让中国的碳排放下降1%,希望可以还孩子们一片蓝天。”

对于汽车行业发展的格局和未来机遇,德赛西威执行副总裁杨勇表示,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电池等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电动汽车便成了大家都很关注的全新载体。在此背景下,德赛西威对用户的出行场景开展了频度调研和分析,强化我们对用户的洞察;除此之外,德赛西威还推出了三种合作模式,合作覆盖硬件生产、硬件方案、软件算法以及硬软件协同配合。未来,我们与中国车厂更加紧密合作,为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获取更多份额贡献一份力量。

(编辑 李波 上官梦露)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