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战疫”记:“危”“机”并存,如何突出重围?

互金“战疫”记:“危”“机”并存,如何突出重围?
2020年03月13日 17:54 财经新媒体

《财经》新媒体 徐徜徉/文王小贝/编辑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互联网金融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危”与“机”。

随着防疫工作的陆续展开,餐饮、旅游、线下教育等行业陷入停摆,而这些领域原本是各大互联网金融公司都在大力争夺的优质消费场景。此外,由于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推迟了节后复工时间,不少人的收入预期因此发生变化,互金平台的回款、催收工作或将难度增加。

不过,不少业内人士也向《财经》新媒体直言,不论是监管的变化还是特殊公共事件,都在催促着互金企业检验自身风控、贷后管理能力以及业务布局,并加速着行业的变革创新。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就表示:“风险隐患排除后,在合规经营、科技驱动及金融开放的大环境下,金融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对网贷平台、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来说,它们的发展和“战疫”情况如何?未来又将面临何种机遇和挑战?

网贷平台:有的清盘退出,有的转型正酣

2019年初,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175号文”),明确坚持“以机构退出为主要工作方向”,自此拉开了“P2P整治”的大幕。

疫情发生后,相关部门对违规P2P平台的监管和整治工作也丝毫没有停下脚步。2月21日,央行召开2020年金融市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部署2020年重点工作中特别提到:要彻底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建立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长效机制。

2月以来,积木盒子、51人品、微贷网等多家平台陆续停发新标、宣布退出P2P。2月15日,积木盒子对外公告称,决定即日起开启战略转型,申请转型为小额贷款公司。随后,51人品也发布公告称:为响应监管“三降(降人数、降余额、降店面)”政策,平台决定2月16日起停发新标。

2月18日,有微贷网投资人反映平台当时没有发布新标,咨询客服后得到的回应是:从当天开始,因监管要求降低待偿余额、线上不发新标,所以平台不再发标,充值功能也会暂停。

据网贷之家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12月底,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数量下降至343家,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已达6269家。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随着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深入推进,各地政府的整治措施或许有所区别,但是“强监管、去存量”的目标不会变。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也表示,结合网贷集中整治的进度,应该能于2020年上半年取得阶段性成果。

不过,监管层在打出“史上最严”组合拳的同时,也在积极引导合规、有能力的网贷平台进行转型。截至目前,已有多家头部平台完成了阶段性的转型任务。

平安集团旗下的陆金所已退出P2P网贷业务并转型为消费金融机构。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将配合平安产险承接陆金所网贷业务,加快陆金所网贷业务转型。

原P2P平台“拍拍贷”也于去年10月停止P2P发标。随后,拍拍贷美股上市主体的股票名称改为“信也科技”。其创始人、联席CEO张俊表示,拍拍贷已与20余家各类金融机构建立合作,自2019年10月后所有撮合成交额的资金均来自机构,公司的主战场已转向金融科技。

此前,监管层曾多次提出,要引导具备条件的网贷机构向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持牌机构转型,目前各大P2P平台也几乎都瞄准了上述两个目标。不过,一位匿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哪一种转型都不会简单。“转型为消费金融公司,需要机构具有强大的实力和资源,转型为小额贷款公司,也面临‘原有业务模式清零、要从头开始争夺市场份额’的挑战。”

网贷之家研究院院长张叶霞分析称,P2P平台向“小贷”转型的实际门槛并不低。“申请转型试点的首先必须是在营、合规的平台,需满足存量业务无严重违法违规情况等合规要求;同时,其股东实力得足够强劲,能够在转型期限内完成存量业务清零;更重要的一点是,小贷公司是‘只贷不存’的放贷机构,因此拟转型平台需要有强大的资产端做支撑,才更适合转型。”

第三方支付机构:线下场景受冲击,数字支付藏商机

一面连着金融机构,一面连着零售、餐饮等实体服务业,支付行业可谓是整个金融体系中连接资金和经济活动的纽带。在疫情的冲击下,传统线下零售行业遭受到致命打击,而与之相连的线下支付场景也不可避免地被“牵连”。

有业内人士告诉《财经》新媒体,自1月下旬以来,线下场景的交易大幅缩水,“甚至可以说是挂零”。

马上消费金融创始人兼CEO赵国庆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从短期来看,消费整体处于疲弱状态。此次疫情中,线下实体消费如餐饮、旅行、食品零售等均受到影响,大家没有消费动力时,机构的线下消费金融交易额毫无疑问会出现下降。”

不过,线下的“遇冷”也因此给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了机会。易观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企业服务市场数字化发展专题分析2020》(以下简称“易观报告”)指出,以往很多线下商户不具备搭建线上平台及运营能力,此次疫情带来的长效影响,势必倒逼其走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经营之路,而支付将成为助力商户企业实现数字化的最重要抓手。

据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2月底发布的《中国个体经营户系列报告之一》测算,数字信贷的发展可以起到缓解疫情冲击的作用——“数字信贷发展水平每增长1%,疫情对经营的冲击减少2.57%。”

易观分析师认为,疫情期间生活服务业的数字化,给更多线下中小微商户带来了启示,“线上线下融合互助、小范围服务半径、服务配送标准化、无接触配送”等服务模式越来越受到推崇。“危机滋生出了大量数字化的企业服务需求,其中支付服务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块。”

事实上,不少第三方支付机构已开始在此抢先布局。第三方支付机构拉卡拉告诉记者,在3月31日前,拉卡拉云小店系统将实行“免费安装、免费使用”,帮助线下经营受困的小微企业搭建线上商城,实现“线上下单,线下自提”。云小店还可协助门店搭建SaaS平台,建立会员体系,帮助其实现无接触配送和远程店铺管理。

针对当前众多企业开启在线办公,远程薪资管理不便的问题,连连支付旗下薪酬管理平台“连薪”则以“7×24小时”的全线上服务,帮助企业足不出户地完成在线开户、在线充值、实时发薪。与传统模式相比,“连薪”在线开户仅需一个工作日就能完成在线审核,为企业节省了不少时间。

易宝支付联合创始人、总裁余晨向《财经》新媒体分析称,数字化为金融提供了转型升级的工具,而电子支付则是互联网经济的基础形态。“未来,电子支付对中国经济的真正价值就是传统行业的数字化升级,而传统行业数字化升级里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进行资金流的数字化。”

易观报告也预测,商户企业服务将在支付机构的收入占比中不断增大。预计至2024年,商户企业服务收入将占支付机构总收入的40%以上。结合目前支付行业规模及支付机构收入比例,预计未来企业服务市场规模可达75万亿。易观分析师称:“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的巨大潜能与动力,更是全国7000万中小微企业商户的完成线下线上数字化进程中的刚性需求。”

金融科技公司:疫情带来巨大机遇,还需进一步修炼内功

在北京互联网金融协会研究院院长易欢欢看来,每一次重大疫情,都不仅是一次公共卫生事件,也是一次重大技术变革和认知变革的开始。“2003年的非典让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每天新增的商业机会达到了一万条左右,也让淘宝走进了千家万户。也许2020年,将会是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真正的元年。”

对金融科技公司来说,新冠肺炎的到来或许更多是一个“好”消息。疫情期间,它们的重要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凸显。

在浙江省中小企业协会指导下,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日前联合开展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浙江省中小微企业影响”在线调研显示:受疫情影响的产业链条中断对企业复工形成制约,而在所有政府帮扶政策中,金融支持最为关键,中小企业对金融科技助力的需求在大幅增加。

除中小企业外,川财证券研报更认为,疫情让金融机构进一步意识到金融科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金融企业务电子化、金融服务线上化、金融上云进程将会加速,金融机构对IT的投资也有望继续加大。

大数据风控企业同盾科技相关负责人向《财经》新媒体证实,疫情使金融机构加速了线上业务能力的拓展,进而更加注重精细化风险防控。“机构客户产生了一部分业务量的增长需求,主要在保险和银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两块。”

同盾方面认为,这次契机将会倒逼银行等机构加大科技赋能,来应对突发事件对原有风控措施有效性的挑战,转变传统信贷模式,积极谋求 “智能风控”信贷模式。“未来,将有更多中小金融机构尤其是区域性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中发力,这也是第三方科技企业最大的发展机会——通过技术手段提高风险管理、客户服务的效率与体验,减少对于人力的依赖。”

金融业利用新兴科技手段发展起来的新业务模式,也成为决胜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一环。百融云创方面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后,他们将此前在金融业成功“试水”的“智能语音对话机器人”服务免费向各级政府、基层社区、疾控中心提供,替代人力进行多种外呼场景,减少排查时间。“智能语音对话机器人具备阅读理解、多轮对话、多种回答、智能打断等特点,在SAAS云平台合作模式下,3天即可实现上线外呼。”百融智能语音防疫项目组相关负责人如此表示。

不过,新金融“战”疫背后不仅仅是业务形态的转变,更是新兴科技的较量。对各大业内公司来说,谁能更好地修炼内功,掌握核心高、精、尖技术,谁就能抓住机遇,成为“后疫情时代”的真正赢家。

RISE科技大会主办方——“网络峰会”组织创始人帕迪·科斯格雷夫曾在接受《财经》新媒体采访时表示,下一个能与BAT相媲美的独角兽很有可能就诞生在金融科技(FinTech)领域。“那些能够抓住这次技术革命机会、用科技来解决行业痛点的企业,很可能就是下一个腾讯或阿里巴巴。”

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看来,我国金融科技行业在线上应用方面发展迅速,但实际技术成果并没有太多。“从国际竞争来看,这也是我们的一个短板。”

他建议,监管和行业下一步应在技术方面加大投入。“金融科技在革新金融模式、金融逻辑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不应只是停留在获客营销或者是扩大应用的层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