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饮“拿地建厂”,供应商抢跑IPO

新茶饮“拿地建厂”,供应商抢跑IPO
2023年11月08日 12:40 财经新媒体

2023年下半年,新茶饮健康之战愈演愈烈,基底替换、热量可视、成分公开、配料溯源......每一个升级动作背后都挤满品牌。

原料明争之下是供应链的暗斗。在这个战场上,标准化、透明化、健康化直接影响着口碑和销量,也影响着市占率。不论是实现核心原料的自产自研,控制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还是想效仿蜜雪冰城当“赚差价的中间商”,自建供应链、谋求差异化已成为新茶饮的竞争焦点。

茶百道、甜啦啦、蜜雪冰城、沪上阿姨、古茗、霸王茶姬等IPO消息背后,能看到多家品牌今年起将数亿、甚至数十亿元投入到上游建设。产业链的集体内卷,也让被茶饮大客户罩着的供应商倍感焦虑,一边抢跑IPO筑牢护城河,一边布局咖啡等业务打造新生长曲线。

一、IPO大战硝烟四起

2021年4月,植脂末龙头供应商佳禾食品(605300.SH)在上交所上市,成为“奶茶原料第一股”,背后的力量正是高速发展的新茶饮。据招股书,至 2020 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CoCo占前五大客户中四席,合计销售占比达23.6%。

以此为开端,供应商掀起上市潮。据《财经》新媒体不完全统计,除佳禾食品外,供应原料果汁、速冻果蔬的田野股份(832023.BJ)于2023年2月登陆北交所,提供纸制品包装的南王科技(301355.SZ)于2023年6月在创业板上市。进入9月,产业上游更是出现久违的热闹景象,富岭股份进行二轮问询,恒鑫生活获上市委会议通过,德鑫食品、鲜活饮品中止IPO。

对新茶饮而言,更具转折意义的是奈雪的茶上市。佳禾食品挂牌2个月后,其客户奈雪的茶(02150.HK)在港上市,成为“新茶饮第一股”,此后第二股位置一直悬空。上市后,奈雪的茶将第一笔投资瞄准供应链客户田野股份。在田野股份2021年末的定增中,奈雪的茶和沪上阿姨的经营主体品道餐饮、臻敬实业,分别出资3864万元、322万元认购股份,定增完成后奈雪的茶成为田野股份第四大股东,持股比例为4.44%。

尽管沪上阿姨在田野股份上市时分得一杯羹,但其自身IPO却无实质进展。梳理可见,奈雪的茶上市后,蜜雪冰城于2022年9月递表深交所,冲刺“A股新茶饮第一股”,拟募资近65亿元,19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但随着全面注册制落地,蜜雪冰城并未进行“平移”申报,意味着其若想继续推进IPO只能重新递表。随后,茶百道于2023年8月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成为距“新茶饮第二股”最近的一员。

是否会转战港股,是外界对蜜雪冰城的猜测,对此蜜雪冰城称不予置评。盘点今年未递表的新茶饮回应,可发现主要分三类:一种如茶颜悦色,明确否认赴港IPO,称目前没有明确的上市计划;一种如甜啦啦,直言计划在2025年实现港股上市,且大方公布筹备进展;还有一些态度暧昧,如沪上阿姨、霸王茶姬、古茗等,皆“不予置评”。

值得一提的是,供应商与新茶饮赶考IPO的同时,资本市场已阶段性收紧。蜜雪冰城3月缺席注册制平移前,“红绿灯窗口指导下食品、餐饮连锁行业IPO或将受限”的传闻已引发行业热议。今年三季度以来,食品餐饮行业IPO失败数量明显增多,德州扒鸡、老乡鸡等多家餐饮食企主动撤单,终止IPO。9月30日,德鑫食品、鲜活饮品因财报过期中止IPO,至今尚未恢复审核。

二、从好伙伴到竞争者

回顾供应商与新茶饮的IPO进程,不难看到二者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

从招股书看,蜜雪冰城、茶百道在商业模式上颇为相似,都通过向加盟店销售食材和包装材料获利。其中,蜜雪冰城核心原料自产中央工厂是大咖国际,该工厂还服务于行业其他众多品牌。在蜜雪冰城的近65亿元募资计划中,约14亿元拟用于大咖国际相关项目建设,约5亿元拟用于成都青白江建设的智能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及亚洲总部项目。

今年6月,蜜雪冰城在成都青白江建设的项目已正式开园,茶百道、古茗、茶颜悦色等也在今年卷向自建原料生产和研发基地。在一些业界人士看来,自建供应链提效降本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追求是新品研发、产品稳定等优势,也是未来品牌规模提速、跨区域经营的强力抓手。

LINLEE创始人王敬源在今年接受36氪采访时直言,接下来5年茶饮会进入一个巨头时代,就会剩个几家头部,然后再到寡头,第二第三名会出现抱团并购。在他看来,5年后就到了开始拼供应链的时代,现在古茗跟蜜雪冰城已经在拼供应链了。深耕供应链,把成本降低,把产品丰富化,更便宜才能卖给更多的消费者。

新茶饮拿地建厂的同时,高度依赖大客户的原料供应商也日渐焦虑。一方面,在成本上行、茶饮价格降级等挤压下,原料供应商的利润空间已被进一步侵蚀,多家上游企业处于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另一方面,当大客户开始变成竞争对手,其产能、质量与研发能否跟上需求成为未知。

这一压力直接表现在财报中。比如,2020年至2022年,佳禾食品的毛利率从24.46%降至12.3%,鲜活饮品的毛利率从42.31%降至25.05%。2022年,鲜活饮品净利润同比下跌43.93%,德馨食品净利润同比下降21.87%。2023年上半年,富岭股份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8.38%和11.07%。

对比前五大客户销售情况可发现,大客户“跑”单已有迹可循。2020年至2022年,鲜活饮品中来自古茗的收入从8155.41万元逐步降至5788.51万元,且古茗与第一大客户蜜雪冰城都在向竞争对手演化。此外,瑞幸咖啡曾是鲜活饮品、德馨食品的前五大客户之一,但2021年至2022年,德馨食品来自瑞幸咖啡的收入从1.26亿元降至5845.22万元;2021年起瑞幸咖啡未出现在鲜活饮品前五大客户之列。

为了不被市场淘汰,一些供应链企业不得不加快上市步伐。从募资用途中,能看到它们努力的方向:一边向健康领域转型,拼产能、提创新,一边探索除茶饮外的其他路径。比如,今年5月,田野股份公告投资1000万元成立生物科技新公司。植脂末龙头供应商佳禾食品早在IPO时,就计划将1.17亿元用于年产冻干咖啡2160吨项目。今年5月,佳禾食品又披露拟定增募资不超过7.5亿元,其中5.5亿元用于咖啡扩产。

除了佳禾食品独立运作金猫咖啡外,不少新茶饮行业玩家也扎堆涉足咖啡赛道。蜜雪冰城推出“幸运咖”、茶颜悦色推出“鸳央咖啡”、奈雪的茶入股“AOKKA咖啡”......

三、研发刚起步

结合上述上下游市场动作看,在同质化严重的新茶饮行业加码差异化,已成为一大趋势。不论是供应商还是新茶饮,都在通过自研原料、配方、智能设备等构筑自身壁垒。一些新茶饮品牌开始频繁与上游供应链企业联手,打造特色奶基底等产品,合作研发成为新的补充形式。

但就研发投入、专利申报而言,还只是起步。据招股书信息,茶百道的研发费用从2021年的0元增至2022年的360万元,仅占收入的0.1%。截至2023年3月底,其研发费用为170万元,相较于去年同期增加了5倍。2022年一年,茶百道新建数字化中心的研发部门,共研发近300款产品,其中上新近43款产品,并完成对9款经典产品配方的升级。不过,从专利申请看其在同年注册的近十项专利,均为外观设计型专利。

2019年至2021年,蜜雪冰城的研发费用从939.05万元增至1715.13万元,但研发费用率从2019年的0.37%降至2021年的0.17%。2022年3月底,其研发费用为572.59万元,仅占收入的0.24%。截至 2022 年3月底,蜜雪冰城及其子公司取得34项专利权,其中发明专利仅2 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外观设计专利 23项。

与之相比,恒鑫生活、富岭股份等供应商的研发费用率略显更高,超过同期收入的2%。其中,富岭股份拥有87项专利,15项为发明专利;恒鑫生活拥有专利102项,发明专利为3项,实用新型专利为81项。

此外,想研发一款兼具口碑和口感的健康饮品并不容易,供应商也处在可能被替换的风险中。今年9月,阿嬷手作将水牛乳更换成无添加的冷藏有机奶后,就被吐槽“像水一样”。引起植脂末风波的茉酸奶更换奶基底后,也被部分消费者评论“没有以前的好喝了”。

如何在口感、健康、颜值中寻找更优解,是新茶饮们的新课题。

在CIC灼识咨询执行董事张辰恺看来,目前新茶饮品牌的主要竞争壁垒在于持续的产品创新研发能力,强大的供应链能力,门店扩张能力及对门店、加盟商的标准化管理能力。但门店多、多样化产品、稳定性高(供应链+门店管理)是行业的不可能三角,做到三者的平衡很不容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