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顶流鲁迅最爱的城市

百年顶流鲁迅最爱的城市
2021年07月20日 15:21 安邦咨询

长期以来,北京(旧称北平)作为政治文化中心,表现出与其他中国城市不同的城市气质和内涵,其中最大的不同可能就在于文化。北京文化人集中,大学集中,研究机构众多,文化事业繁荣,城市也因此有了更多的文化气息。

中国的文化巨人鲁迅,就很喜欢北京。在鲁迅55岁的生命中,有17年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是鲁迅挚爱的第二故乡。1936年4月,鲁迅在写给颜黎民的一封信里说:“我很赞成你们再在北平聚两年;我也住过十七年,很喜欢北平。”这句“很喜欢北平”,是鲁迅深爱北京的一句总结性的话语。自称为“鲁迅作品的阅读者”的李乔,曾经撰文历数鲁迅为什么会深爱北京。

对北京的喜爱,最看重的还是北京的文化氛围。他曾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乡村和小城市,现在恐无可去之处,我还是喜欢北京,单是那一个图书馆,就可给我许多便利。”在那个时代,文化人鲁迅喜欢北京,与北京的文化氛围有很大关系。

鲁迅还说过,北京是个干“继古开今”事业的好地方。1935年初,听说学者郑振铎要离开北京,鲁迅遂写信劝阻说:“先生如离开北平,亦大可惜,因北平究为文化旧都,继古开今之事,尚大有可为者在也。”当时鲁迅居住在上海,但他的心还是念着北京。鲁迅还对他的亲戚阮和荪说过:“要读书的话,就要到北京去,终究是北京的文化高。”

鲁迅很喜欢小古物,北京的琉璃厂满足了他这个爱好。琉璃厂是北京的一条著名文化街,汇聚了无数典籍珍宝,鲁迅经常在这里盘桓,访书和搜集各种文化资料。他的日记、书信里屡屡留下他在琉璃厂的踪迹。鲁迅编印《北平笺谱》,特别能反映出他对北京文化的深爱,他编书所用的笺纸,大多是在琉璃厂买的。有一年春节鲁迅逛厂甸,从初一到十五,一共去了七趟,有一天他在日记里写道:“历览众肆,盘桓至晚方归。”

鲁迅还喜欢逛北京的小市。小市也叫鬼市,杂七杂八什么都卖,北京的官宦之家多,破落了的便把家当拿到小市上去卖,所以有时能捡到漏。鲁迅日记中有不少逛小市的记录。鲁迅有几年勤于抄碑、校勘碑,便经常收集拓片,他不仅在琉璃厂的碑帖铺购买,还在小市上寻觅。鲁迅对逛小市的兴趣很高,有一次因下雪,小市无人摆摊,但鲁迅还是去了,于是日记里留下了这样一行字:“雨雪,午后往小市,无地摊。”

作为喜读历史的文史大师,鲁迅还喜欢游览北京的名胜古迹,而北京恰恰是名胜古迹的渊薮,这成了他深爱北京的一大原因。他游览过的名胜古迹有先农坛、天坛、万牲园、陶然亭、什刹海、北海、钓鱼台、中央公园、香山碧云寺、法源寺、崇效寺、白塔寺等,这都在日记里留下了记录。陶然亭那时很荒僻,但因有“江亭修禊”的典故,成为京城文人雅士的游赏之地,鲁迅也曾多次光顾。

鲁迅在北京很喜欢下饭馆。老北京发达的饭馆也很称鲁迅的心。更经常去的还是一些中小饭馆。鲁迅是南方人,但“很喜欢北方口味”。鲁迅还爱吃西餐,“番菜馆”是他常去之处,如有家叫“益昌号”的小番菜馆在他的日记里屡屡被提到。

鲁迅还喜欢住北京的四合院。鲁迅的老友许寿裳说:“鲁迅爱住北平。”在北京,鲁迅居住过的住所都是四合院,地点有四处: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新街口附近八道湾胡同;西四砖塔胡同;阜成门内宫门口西三条。其中八道湾和宫门口两处房产是鲁迅花钱购置的。北京特色住宅四合院。

鲁迅还喜欢北京的气候和人情。鲁迅在写给章廷谦的一封信里说:“杭州和北京比起来,以气候与人情而论,是京好。”北京“人情好”指什么?鲁迅的弟弟周作人对“人情好”的解释是:“北平的人情也好,至少总可以说是大方。大方,这是很不容易的,因为这里边包含着宽容与自由。”关于北京人,鲁迅虽然没写过专门的文章,但他在杂文《北人与南人》中说过一句话:“北人的优点是厚重”,而北京人又确有敦厚持重的品性。

从鲁迅对北京的喜爱来看,核心还是北京的文化。长期以来,北京的文化传统和资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究竟什么是文化传统和资源,这个容易理解,如鲁迅所喜爱的,图书馆、小市、四合院、琉璃厂、饭馆等都是文化资源。不过,安邦智库(ANBOUND)的创始人、城市研究学者陈功认为,城市文化的问题不在于文化资源,保持文化传统的关键,在以下两件重要的事情上:第一,文化人;第二则是媒介性。文化人是体现和传播文化的重要因素,在一个文化的城市里,文化人必须要能够接触到文化资源,才能广为传播,这样才有意义。比如,没有鲁迅,哪有鲁迅的四合院?所谓媒介性,这里强调的是文化资源可接触,如果文化资源都高高在上,只能看不能用,那就犯下了过去上海曾犯过的错误。现在,上海已经在纠正过去的错误了,希望文化资源丰厚的北京千万不要重复过去的错误,要让文化人有可待、可聚、可玩、可谈的地方。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不同的大城市其实各有性格和文化特色。按陈功的简单归类,北上广杭有以下特点:

-北京,可以说以国学和典故为性格,历史上,大批宗师级的人物都聚集在北京,是典型的经典中国文化性格。

-上海是以海派文化著称,是近代西洋文化传入的跳板,再加上商业发达,上海的城市具有商业性格。

-杭州则体现了浙江的制造业性格,不失精细,人很勤奋。

-广东则体现了香港性格(而不是香港体现了广东性格)。

这些城市特点和城市性格,是轻易改变不了的。

近几十年的城市化进程,对中国的城市提供了一次同化的机会和浪潮,同时也对参差多样的城市文化造成了破坏,甚至强制形成了一定的同质化。在我们看来,这是城市化对中国城市文化的负面影响,很多城市因此而变得同质化、表面化,失去城市内在的精神和性格。陈功二十多年来一直在强调,城市的吸引力,只可能来自文化,光建高楼大厦那是没有用的。在中国的城市发展中,把繁荣的街道降维至地摊,这实际上是不懂城市的原因。打着保护四合院的旗号,集中改造四合院,再卖出去,让老百姓和文化人再也接触不到四合院,丧失掉文化资源的媒介性,这都是根本性的错误。

城市吸引力的核心来自文化。保持城市文化除了拥有文化资源,还要有文化人,让文化资源体现媒介性,才能使城市文化得以传播。在中国同质化的城市化进程之后,恢复参差多样的城市文化和城市性格,应该是下一步城市更新的重要方面。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