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能控股集团从挂牌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以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和克难奋进的拼搏精神,主动承载起推动山西省能源革命和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争先崛起的战略使命,按照“1368”发展战略和“55266”发展目标,聚焦企业发展中的“瓶颈”与“短板”,不遗余力走好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发展之路,展现出现代能源航母的崭新形象。今年1~7月份,降本增效实现148.58亿元,提效增效实现414吨煤/人/年。
发挥大集团产业集中优势,向先进产能培育和释放要效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打整合重组第一天开始,晋能控股集团就把国企担当摆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常态化管理、常态化考核、常态化运行、常态化整改、常态化协调“五个常态化”贯穿始终,煤炭、电力、装备制造“三舰齐发”,积极培育先进产能,奋力书写低碳环保的绿色答卷。
加快推动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仅2020年就关闭退出矿井16座、退出产能1295万吨,减量重组矿井13座、核减产能690万吨,退减产能占全省全年总退出产能的62.4%。落后产能加快退出,先进产能加快培育。目前,塔山、同忻、麻家梁3座矿井已实现井上下5G网络全覆盖,18座矿井27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全部实现井下固定岗位无人值守,远程监控、各系统智能化决策和自动化协同运行。
面对全国上下“双碳”目标推进大势,集团公司一体化开启“清洁能源”模式,不遗余力构建集风、光、水、燃气、瓦斯发电、光伏制造厂站于一体的清洁能源产业体系。随着长治发电公司2×1000MW机组相继投运、塔山发电公司开启智慧电厂运营新模式、晋能清洁能源科技股份公司光电转换效率从18%提升至22.8%,来自“清洁能源”发展的喜讯纷至沓来。
面对已经上线运营的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集团公司加快布局生态环保治理。目前,集团下属单位的1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已全部淘汰,41座污废水处理厂提标改造、28座污废水处理厂老旧设备更新,24座矸石山、6座粉煤灰堆场实施综合治理及生态恢复,为将来低碳绿色发展大势下的降本增效,储备了丰厚的潜能,创造了良好条件。
发挥目标引领过程管控优势,向契约化精益化管理要效益
晋能控股集团产业规模大、地域分布广、行业跨度长,要将目标任务落地落实,不同层级执行力的提升首当其冲。自整合重组之后,从集团公司到三大产业板块,从各家子公司到厂矿园区,全面推行契约化、精益化管理。各级管理人员通过责任状的形式,将生产经营指标层层包保,并与单位收益、个人收入以及各种评先评优一体化考核,严格兑现奖惩,一级对一级监督,一级向一级负责,切实让制度“带电”,让考核“长牙”。
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围绕煤质增收,集团公司以源头管理为抓手,产、洗、运、销协同发力,矿、厂、路、站分工协作,按照“一矿一策”的原则,合理调整分选参数,加强洗选工艺管理,精准测算最佳效益热值,高硫煤与低硫煤科学掺配,保证商品煤质量稳定。1~7月份,煤质增收累计完成58933.50万元,超计划842.20万元。煤质增效累计完成61404.92万元,超计划693.12万元。
按照省属企业“六定”改革要求,集团公司完成了总部及下属二级子公司的“六定”工作,一大批组织机构和人员合并重组。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僵尸企业”出清等工作,完成了医疗改革、厂办大集体改革、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改革等,解决了困扰企业多年的历史性改革难题,实现了减人提效的目的。
严格实行以全面计划、全面预算、全面考核为内容的“三全管理”,把好投资计划决策关,严控非生产性资金支出规模,对银行账户开立撤销、资金归集结算、年度月度资金支出预算以及执行情况进行全流程闭环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
发挥“中”字头品牌优势,向扩大市场和统一销售要效益
2020年12月8日至10日,为期三天的2021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大会圆满结束。与往届由地方政府承办不同,此次大会的承办方,就是刚刚挂牌成立不久的晋能控股集团。这是集团公司企业形象的一次成功展示,更是对企业办会能力的一种有益探索。经过精心筹备的大会规模之大、层次之高、范围之广,创下了多个历史纪录,一时成为社会各界和煤炭行业关注的热点。三天的会期,包括煤炭、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供需双方在内的企业共签订煤炭购销合同13.75亿吨,其中晋能控股集团共签订战略合作协议6.66亿吨,创下历届交易大会最佳纪录。
在依靠会展扩大影响、增加效益的同时,集团公司充分发挥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中”字头品牌优势,立足山西、面向全国,实施煤炭销售“五统一”(同区域、同流向、同煤种、同质量、同价格)管理,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对所属煤炭品牌进行统一规范、统一分类、统一命名,结合煤种特性、品种规格及行业分类,划分为6大系列129个品种,形成“晋控+产品名称+等级牌号”为模式的固定品牌称谓,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此外,公路煤炭销售、煤泥销售也通过交易中心的能源电子商务平台,搭上了“互联网+”快车,开始在网上竞价销售,在迎来更多客户的基础上,价格也显著提升,进一步提高了在煤炭市场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发挥科研院所平台优势,向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要效益
作为晋能控股集团6大二级子公司之一,晋控山西科技研究院在降本增效中的潜能不可估量。该公司整合了原同煤、晋能、晋煤三大集团的研发机构,拥有一大批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技术中心、双创中心等众多创新平台,成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继2020年79项科技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近日,山西省下发《关于2020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晋能控股集团共有23个项目获奖。其中“随钻钻孔电磁波层析成像超前探水设备及方法研究”等4个项目荣获一等奖,“特厚煤层综放孤岛工作面巷道强矿压控制技术研究”等8个项目荣获二等奖,“复杂地质条件下构造控水机理与水源识别技术研究与应用”等11个项目荣获三等奖。特别是2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取得阶段性进展,“山西重点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示范工程”项目已结题,并通过,能源局组织的综合绩效评价验收;“千万吨级特厚煤层智能化综放开采关键技术及示范”项目已完成研究工作与现场工业性试验。在特厚煤层智能放煤、煤矸精准识别、国产惯导等技术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技术。
向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要效益,装备制造集团及所属企业不仅形成了广泛共识,而且尝到了甜头。国内首套煤矿井下智能化供电系统研发成功,全国首个新型煤矿用无卤低烟电力电缆实现自主创新,自主研发机器人割坡口、机器人码垛作业集成控制生产线,国内首台套直角转弯刮板输送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薄煤层智能化综采成套装备实现薄煤层开采智能化控制和地面调度室一键启停。一项项创新成果,让企业发展拥有不竭动力。
今年6月3日在上海开幕的第十五届(2021)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上,晋能控股电力集团潞安太阳能公司携G1、M6、M10、M12四种高效电池及450W、470W、540W三种高效组件高调亮相,并收获了广泛的认可与赞誉。也正是凭着强大的研发和创新能力,该公司的主打产品已经将市场扩大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主要研究光伏产业的权威机构公布,该公司2020年全球电池片出货量排名高居全球第四,跻身行业电池制造第一梯队,同比去年增长54%。
发挥金融风险平台管控优势,向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要效益
资金流的正常运转,于企业而言犹如人体中的“血液”般重要。基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集团公司在整合重组的起步阶段,就同步成立了金融中心,对集团公司所属的11个金融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在2020年金融资产达到645亿元、完成营业收入25亿元、利润10.2亿元、节约财务费用20亿元的基础上,发挥大集团优势,对金融板块融资成本进行统一控制。一方面通过发行低成本的短融、超短融等公私募债券产品,置换高融资成本,确保每笔融资利率不超过5%,平均融资成本降低10%,全年可望降低融资成本8.1亿元。在全力降低成本的同时,新增银行授信、并购贷款,通过小变大、短变长、高变低节约财务费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增值税进项税应抵尽抵,税收优惠政策应享尽享,努力争取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及高新企业认定,力争减免6.5亿元。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已经开启的“十四五”新征程,集团公司围绕降本增效的布局更加宏大,按照“1368”发展战略和“55266”发展目标,将以“晋控煤业”为平台做强做优煤炭产业,以“晋控电力”为平台做大做佳电力产业,以“晋控装备”为平台做精做响装备制造产业,以“晋控金融中心”为平台做活做大金融产业,以“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为平台做实做巨物流产业,以“晋控(山西)科技研究院公司”为平台做新做高新兴产业,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这艘承载了全省“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争先崛起”排头兵使命的现代能源航母,一定会结构更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
明天美好可期,我们奋力向前!(文/马泽江 兰培德 孙哲 责编/孔宪楠)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