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逐风,补链强链!新型电力系统将风、光变为可靠电源

追光逐风,补链强链!新型电力系统将风、光变为可靠电源
2022年02月17日 17:54 晋能控股集团

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的重要战略目标。能源系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战场,电力系统则是能源系统的主力军。要实现“双碳”转型,还要构建一个通向未来的、重要的能源之桥,就是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目前,我国电力系统主要是以火力发电为主,水电、风电、光伏发电、核电等发电形式作为补充的一个系统。而在“双碳”背景下,电力系统要升级了——也就是新型电力系统。未来构建的新型电力系统将以新能源为供给主体,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源网荷储互动与多能互补为支撑,集中式与分布式电力结构并举,在确保能源电力安全前提下,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电力需求。相比传统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将更加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

在大同,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的晋能控股电力集团蓝岭光伏电站内,平均高4米的电池组件随着太阳转动,汲取光能,这是国内先进的同景双轴跟踪系统,比常规固定式发电效率高20%以上,年平均上网电量1.8亿千瓦时。这种跟踪系统突破了土地资源稀缺的瓶颈,在上部进行光能与电能转化的同时,下面种植耐旱的大同黄花菜,实现农光互补。

在长治,太阳能光伏全产业链规模位居全省第一。在这个链条上,“硅矿—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电池片—太阳能组件—光伏发电”上中下游各个环节紧密,体系完整。仅山西潞安太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一家,就拥有光伏一体化产能7.5GW,是我国具备光伏一体化产能仅有的十家企业之一。来自山西的光伏板将在这里把源源不断的光能转换为电能,通过电网输送到企业、工厂、千家万户。

追光逐风,补链强链。新能源发电设施高度依赖风力、太阳光等自然资源,由于它们具有很强的波动性,导致弃光弃风现象时有发生。新型电力系统应该如何把波动性、间歇性很强的新能源变为稳定可控的电源?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郭庆来认为:“这其实就是如何消纳更多可再生能源的问题,由于原因多样,所以解决的技术路径也多元。其中既有规划的问题,比如电源、网价的规划是否合理,也有灵活性资源的配备问题,比如是否要上更多储能。能源互联网本质上,就是希望通过互联网思维使能源系统具有更强可调节的灵活性,从而消纳掉更多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

新型电力系统是以新能源为供给主体的,而在新能源发电技术中,风电和光伏将是能源主力军。截至2021年11月,中国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容量约占全球1/3,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占全球一半以上,其中风电总装机规模已超3亿千瓦,新增装机量连续多年居全球第一,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制造国和应用市场。

来源:山西日报   责编:张瑞生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