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史册!这7个地方 要干一件大事!| 檀楼市

载入史册!这7个地方 要干一件大事!| 檀楼市
2020年07月30日 20:34 叶檀财经

文/阿阅、剑平

将要载入史册的一幕,发生了。

7月23日中午12时44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海南岛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人类探索的手臂,伸向浩瀚太空。中国,从不落后。

随着时代变迁,全球资本喜欢的蛋糕,口味不断在变。

继抢芯片、抢新能源汽车后,2020年,资本爱的蛋糕成了卫星。全球多个国家、中国多个省份,都在抢夺卫星。

2020年,卫星狂刷存在感。

7月10日12时17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组织实施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发射任务却失败了。视频网站“B站”跳出来表示,这颗卫星是自己的。

人们开始惊叹:连一家视频网站,都开始发射自己的卫星了!

数据来源:微博

6月24日,北斗卫星曝光獐子岛集团“造假”恶性,摘除了A股巨大毒瘤,成为上半年打假英雄。

放眼全球,马斯克的星链计划,亚马逊的3236颗卫星的卫星舰队计划,英国政府和印度电信巨头联手拿下卫星宽带商OneWeb......

卫星,已然成为了一个新的资本战场。

 “卫星”这颗球 传到民间了

现在中美剑拔弩张,中国科技是真的对国际造成了威慑。

没想到,中国有一天,可以在同一水平线上加入国际高新科技产业竞争的赛道。

回顾一下50年以来,中国卫星发展的脚步: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

1999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

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千年“飞天梦”。

2020年7月,财经界都知道一件大事——卫星北斗锤死了獐子岛造假事件。

经历了5个十年, 我国卫星研制、发射能力步入世界前列。

除了技术上的进步,卫星这项产业也在逐步商业化,从原本的“高高在上”,到了现在的“军民融合”,民企也可以自由加入!

局座召忠曾在节目里说,最先进的技术,已不再只掌握在军工手中,民间技术已平分秋色,而且在生活中应用性更强。

早在2004年,科技博览会上高层就表示过,我国开始向民间采购军品,要推动民企、民资参与到军品科研生产中。

2015年10月,《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 年)》提出:“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卫星研制和系统建设”、“鼓励并支持有资质的企业投资建设规划内的卫星”等。

未来,中国各省的政府和民企,会联起手来发展卫星产业!

抢卫星做什么?

卫星这块饼大不大?很大!

据美国卫星工业协会(SIA)统计,2020 年卫星产业总收入为 2710 亿 美元,美国占了其中的42%,1140亿美元。相比之下作为美国经济支柱之一的电影产业,同年总票房收入不过才118亿美元。

卫星产业的地位,可见一斑。

之前,美国是航天科技以及卫星领军者,但随着中国、印度等新玩家入场,美国近年来卫星产业增速要略低于其他国家了。

数据来源:2019年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研究报告

反观中国,势头正猛。

根据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研究报告,中国民营企业卫星制造收入在2018年时达到了3.42亿元,比17年翻了三倍多!

很多人对卫星的“实用性”没有概念,觉得很高端,离人很远。

实际上,没有卫星,现代人类一天都没法活,生活会真正意义上”回到解放前”。

看电视、上网、打电话、出行用导航、看天气预报……一切你能想象到的,与通信有关的活动,都依赖卫星。

尤其眼下,5G时代来临,在这个背景下,“星地融合”的新商业模式也来了。

据国内外相关报导,卫星与地面 5G 融合后,可以为物联网设备、 偏远地区用户以及飞机、轮船、火车、汽车等提供不间断的网络连接,让你在任何角落,都享受到超快网络。

说白了,大家再也不用担心地铁上,4G突然变成大“E”了。

未来近在咫尺,看到商机者,都有机会,分一杯羹!

各大城市已就位 卫星 传给谁?

很多省份,嗅到卫星蛋糕的香甜味道,开始抢着布局。

京津冀地区、湖南省、湖北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文件。

卫星这块巨型蛋糕,会花落谁家?

打卫星的主意,前提是有盘子。已经打好产业地基的城市,竞争力肯定更强,这是最最最基本、根本的。

咱们就从各个城市的卫星产业基础,来分析一下。

前文说了,现在是卫星产业 “军民融合”时代。无论是传统军工院资源、民营、还是科研投入力度,都是北京最强。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看传统军工方面,北京占着绝对优势。

还记得小时候,新闻发射卫星,那是何等大事?老师都会组织全班同学一起看新闻、写观后感的。毕竟,制造、发射卫星不像造一台自行车,早期肯定会把资源都交给资源、科技中心——首都。

目前,中国五院、八院等一大票机构是卫星产业的佼佼者,而追根溯源,这一众卫星机构,都是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旗下的。再再再追根溯源,这两大集团是由1999 年 7 月,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分拆而成……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就是北京的。

也就是说,在中国卫星还是一片白纸的时候,只有北京在做打造产业,而如今,北京卫星产业愈发壮大,旗下公司已经像“天女散花”一般,继续扩张!

说句北京是卫星产业的祖师爷,应该不过分吧。

相比之下,上海、深圳就相形见绌了。

虽然上海有遥感卫星摇篮,也成立了有60年,只比北京起步晚了几年;深圳的中科遥感卫星应用创新研究院也声势浩大,但是独木难支,与北京相比,产业还没有成规模。

一线城市掌握着最尖端的资源,这个不意外。

不过,有一座城市来跟一线抢卫星,还让人挺惊讶的。那就是长春。

长春找到了一种新的商业化模式,那就是产学一体。什么意思呢?我有机构,你有企业,一个有文化,一个有钱,我们强强联合,一起搞卫星。

2014 年 12 月,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技术入股并成立了我国第一家商业遥感卫星公司——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从2015年-2019年期间,发射了多颗卫星。

虽然勇于创新,但可惜,长春的基础数值面板——能够使用的科研资源、科技硬实力和财力,和北京还有着地球到火星的距离。

商业模式可以套用,资源不够,就是硬伤了。

OK,首都国资牛,那民营商用卫星,哪座城市牛呢?

不好意思,还是北京……

目前中国叫得上名字的四家商业卫星,银河航天、九天微星、天仪研究院、微纳星空等新兴航天企业,都是北京民营企业。

2019 年,银河航天完成最新一轮融资,最新估值超过 50 亿元,是国内商业航天赛道估值最高的创业公司之一!

九天微星则野心极大,想要推进构建由 800 颗低轨小卫星组成的互联网星座。像极了马斯克的星链以及亚马逊的卫星舰队,显然是想和国外巨头叫板。

不论军工还是民营,横看竖看,北京毫无疑问已经半踏上了卫星的“铁王座”。

仅凭企业数量下定论,也许有些片面。

那就看看肌肉和钱包——硬科技实力以及科研投入。

《2017中国城市硬科技发展指数报告》明确指出,排名内的24座城市在技术发展水平上具备显著的阶梯性,而北上两地就是这道阶梯的最上端,傲视群雄。

整个指数根据八大领域进行评比,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航空航天。

只有硬科技实力强,航空航天,才可能强!

而看2018年各省市研发投入的情况,北京名列第三,占了GDP的6.17%,前十中无人出其右。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现在,从商业角度来看,北京占据了全维度的优势:政府投资意向、企业盘子、技术支持……

当然,从长远来看,产业发展起来以后,全国各个地方中将形成联动、共同发展。

只是现在,在卫星产业,乃至航天产业上,北京胜券在握。

各位,怎么看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