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怎么就成了巴菲特的投资飞地?| 檀热点

日本怎么就成了巴菲特的投资飞地?| 檀热点
2022年01月13日 22:50 叶檀财经

文/顾天杰

巴菲特出手 日本股市创新高

之前的文章斗胆说一句:给钱就生娃 把年轻人当什么了!日本的“反面教材”还不够吗我们聊到了日本由于老龄、少子化,政府加大力度,推出各种政策补贴生育,可惜完全没有效果。

这是一个神奇的国家,它被国土面积、人口生育、股市楼市问题困扰,二三十年里处于经济低增长环境中,却依旧能够诞生一批又一批掌握核心科技的企业。

(日本各年龄段人口占比)

最近巴菲特又传出要加仓日本股市。

巴伦周刊报道,巴克希尔哈撒韦计划发行日元债券,首席执行官巴菲特持续买入日本股票。

2020年8月伯克希尔曾经购买大约60亿美元日本股票,主要是投资在五大贸易商社,当时也发行了6250亿日元的债券,期限是2023年到2060年。

日本股市在当下时间节点,能够再次受到巴菲特青睐,主要有三个原因:

1.低估值水平

2.低通胀率

3.高疫苗接种率

东证指数目前市盈率为14倍,低于标普500指数的22倍,加上通胀带来的影响几乎不会在日本股市出现,海外基金和投资者纷纷选择加仓日本股市。

除此之外高疫苗接种率,也是日本的优势之一。

日本共同社2021年12月的一篇报道显示,日本国内至少1亿人接种过一剂新冠疫苗,启动疫苗接种不到10个月,接种率上升到80%,位居全球第一梯队。

彭博社的调查显示,尽管奥密克戎持续在全球扩散,日本的新冠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都接近最低水平。

巴菲特的风格是“人弃我取”,别人恐惧的时候他贪婪。

日本股市似乎有意配合巴菲特的行动,本国投资者都在远离日本公司。

日经中文网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排在第一名的联博美国增长基金流入1.2375万亿日元,海外股票基金总体流入7.3万亿日元。

日本股票基金已经从畅销榜里消失,有400多亿日元资金流出。

相比美国一些高科技公司一年30%的涨幅,日本大企业确实要逊色很多,日本投资者忍不住了。

历史上日本股市最大买家,经历过三次重大变化。

泡沫经济时期之前是金融机构和事业公司互相持股,泡沫经济崩溃,互相持股关系解除后,接盘人是海外投资者。

随着安倍经济学行情临近尾声,海外投资者纷纷抛售,日本银行和年金管理运用独立行政法人GPIF,持续支撑着日本的本土公司。

(日经225指数成分公司 按行业分类占比)

日经225指数在2021年创下近30年新高,不禁让人想起三十年前的日本股市。

日经指数1989年12月29日创下38957.44点高点后,就进入了漫长的熊市,2003到2007年有阶段性上涨,随后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再次跌入谷底。

1989到2008年间,日本股市暴跌幅度超过80%,堪称世界级股灾,2012年开始日经225指数重回正轨。

巴菲特在2020年8月买入日本五大商社5的股份,到了2021年,根据路孚特的数据,伊藤忠商事、丸红、三菱商事、三井物产、住友商事一年多的回报率分别为26%、71%、50%、39%、30%。

距离上一次入股五大商社没过去多久,巴菲特就再次加仓,既是为了避险,也是押注疫情持续的环境下,通胀继续上行。

日本商社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业态,相当于实体产业和金融的结合体,早年间的商社依靠贸易赚取资本原始积累,然后不断投资工业。

比如三菱财团上下游关联企业超过400家,顶端是被称为御三家的三菱UFJ银行,负责融资,三菱重工负责制造,三菱商社负责贸易业务与对外投资。

商社型财团的诞生,通知了日本超过90%的大型生产企业和贸易公司,既掌握着经济命脉、民生生活,还与第一流大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挤泡沫 搞技术 三十年里的痛苦转型

表面上日本似乎被一系列经济、政治、民生问题所困扰,实际上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它默默完成了产业升级和经济挤水分。

普通人最熟悉的日本企业,包括东芝、索尼、夏普、松下、富士、佳能,似乎在过去十年间,一点点地消失了,很多人认为这是日企大退败的铁证。

对于索尼、松下这样超大体量的企业来说,转型无非两条道路:

1.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增长收缩产品线,剥离家电终端、电子消费业务,向上游核心技术进军,注重现金流和技术掌控力

2.再次国际化:深耕工业级技术和商务服务,拓展国际市场。

于是一大批日本企业从B2C领域转向B2B领域。

松下从家电,扩展至汽车电子、住宅能源、商务解决方案等领域。夏普转向健康医疗、机器人、智能住宅、汽车、空气安全技术领域。东芝进入大型核电、新能源和氢燃料电池电站业务领域。

2002年,松下已连续两年亏损,这直接导致松下前任社长的下台,津贺一宏临危受命接任社长。

津贺一宏果断放弃连续投资了12年的等离子电视业务,对集团业务进行大规模重组整顿。

他砍掉了家电终端业务,改革后的松下集团下设四大公司:

A.住宅设备机器

B.环境方案

C.汽车电子和机电系统

D.互联解决方案

2013年,松下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将近12亿美元,此后逐步回到平稳发展的路线上。

2018年,松下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达到7.98万亿日元和3800亿日元,创下七年以来最好业绩。

(日本主要上市公司)

向上游攀爬是日本企业的最终宿命。

夏普的液晶面板,松下的锂离子电池,索尼的摄像头,旭硝子的面板玻璃,这些核心技术及部件隐藏在各个品牌的智能手机、超大屏幕电视、平板电脑、电动汽车等里面。

索尼2013年在新上任CEO平井一夫的主持下,卖掉了美国纽约总部大楼,以及东京品川的川崎大厦,卖掉了VAIO笔记本电脑品牌,裁员电视业务数千名员工,把重心放在CMOS光学传感器上,拓展手机市场。

2018财年索尼营业利润创下近20年新高,达到8942亿元。2020财年总销售89994亿日元,净利润11718亿元,同比大涨64%。

(索尼2020财年净利润超过1万亿日元)

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

日本第一梯队的企业通过在海外扩张,几乎再造了一个日本。

更高的上游产业占比,也大幅提升了劳动生产率。

国际清算银行估算显示,日本劳动力人均GDP在2000年到2015年间累计增长了20%,远远超过美国的11%。

即使剔除2008年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2000年到2007年间,日本劳动力人均GDP依然增加了11%,超过美国同期8%的水平。

日本是全世界拥有海外资产最多的国家,弥补了国内GDP增长表面很低的劣势。

2011年,日本的海外资产和海外产业相当于日本本土的1.8倍。

其中,日本三井物产、三菱商事等七大综合商社在2011年对外投资总额达397.5亿美元,大幅超过历史峰值293.8亿美元。

根据日本财务省的数据,截至2019年末,日本海外资产10万亿美元名列全球第四,高于中国大陆的7万亿美元。

扣除负债后的净资产是3.4万亿美元,更是连续30年位居全球第一,是第三名中国大陆的1.5倍。

庞大的海外布局,对于我们来说,可以借鉴学习三点:

一、日本本土企业晋升为跨国公司,完成质的飞跃。

如今的日本跨国企业在中国、美国、东南亚管理着海量资产。

失去了国内市场的保护,与欧美企业同台竞争,反过来提升了丰田、日立、三菱等日企的竞争力。

二、日本资产经过国际市场检验,吸引全球投资者

日本的房产、股票、债券以及金融资产,都在国际市场自由竞争中被重新估价,是被挤过水分的。

真实资产的增加,带来投资吸引力的增强,吸引到了巴菲特这样的投资人,以及一批喜爱低风险稳定增长的海外投资者。

三、从贸易全球化转向产业资本金融化

日本跨国企业推动美日贸易向重叠型贸易转变,极大地缩小了国际交易成本,将金融和工业、贸易、民生结合起来。

经历过泡沫经济、超前消费、股市崩盘的日本,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一步步蜕变成稳重的中年人。

亚当·斯密曾说:

市场的规模将决定分工深度,分工越是有深度则专业化越高,进而有利于技术革命的出现。

80年代美国和日本有过一场半导体战争,日本企业联盟选择方式,是尽可能让本国企业,占据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美国一度无计可施。

后来美国半导体企业选择了一种更聪明的方式,把关键技术标准、底层框架涉及和核心专利掌握在手中,剩余环节外包给韩国、东南亚以及欧洲中小公司。

我们熟知的光刻机制造商荷兰ASML公司,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吃到了红利。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模式,我们不必神话,首先要正视,才能更好地学习借鉴,最终超越对方。

面对新格局,无论中国还是日本,都必须更加开放包容,扩大生态圈,才能加速产业升级迭代,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申请文末点个赞!相信属于中国的新兴产业大时代,很快就会到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