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首富谢氏家族掌控的正大股份IPO终止,公司回应会重新申报

泰国首富谢氏家族掌控的正大股份IPO终止,公司回应会重新申报
2023年10月10日 10:50 猫财经

猪周期下行之际,生猪养殖企业“如履薄冰”,除了业绩亏损之外,股价也是大幅下探。在行业不景气,再加上IPO收紧的大环境下,背靠正大集团的正大股份也终止了沪市主板IPO,泰国首富谢氏家族旅A之梦暂时破裂。正大股份对蓝鲸财经表示,后续等行业回暖、猪价上来后再重新申报。

正大股份IPO终止,

公司回应后续将重新申报

10月8日晚,上交所官网发布公告称,因公司及保荐人提交撤回申请文件,决定终止对正大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大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沪市主板上市的审核。实际上,9月11日,正大股份和保荐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就分别向上交所提交了申请,申请撤回申请文件。

对于此次终止的原因,蓝鲸财经致电正大股份,公司表示目前处于猪周期底部,同时监管对IPO收紧,不是一个理想的上市时间,后续等行业回暖、猪价上来后再重新申报。

自2021年5月首次递交申报材料,2023年3月再次提交申请且经历了首轮问询后,正大股份坚守2年多的IPO之路,最终仍以失败而告终。

说起来,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饲料生产商和生猪养殖企业之一,正大股份也曾“辉煌”过。

截至2022年6月末,正大股份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拥有现代化饲料公司87家,其中包括预混合饲料公司6家。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近200个种猪场、超过2000个规模化商品猪育肥场。

2019-2022年1-6月(以下简称“报告期”),正大股份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饲料业务、生猪养殖及屠宰业务,该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89.67%、93.09%、99.44%和99.54%。2019-2021年,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正大股份的饲料产量均位于饲料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前三名;公司各年度生猪出栏量均处于行业前五水平。

受猪的生长周期、饲料价格、存栏量、市场供求、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生猪及猪肉价格呈现出较强的周期性波动特征。

2019-2021年,正大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318.8亿元、456.92亿元和464.58亿元。虽然正大股份的营收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但是其利润表现却不佳。同时期内,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仅为20.11亿元、75.71亿元和5.05亿元,2021年同比大幅下降93.33%。

甚至2022年上半年,正大股份业绩出现了大幅下滑,其营业收入为218.15亿元,同比下滑8.9%;归母净利润亏损23.95亿元,同比下降348.62%。可以看出,公司业绩不但由盈转亏,更是正面临着巨大挑战。

需要指出的是,报告期内,正大股份的毛利率也较为波动,分别为20.14%、26.29%、12.35%和2%。2022年上半年,营收占比超六成的饲料业务,其毛利率仅有11.04%;生猪养殖及屠宰业务的毛利率则是下滑到了-14.91%,2021年该数据还是10.71%。对于毛利率方面的变动,监管在问询函中也是多次提及。

虽然正大股份业绩逐渐不景气,然而在2019-2021年期间公司还是累计分红62.92亿元。除此之外,本次IPO正大股份欲募资150亿元,在产能连年不饱和的情况下计划新建17个养猪项目,超7成募资款用于扩产;同时,随着资产负债率逐年递增,公司还将募资42.37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显然,在IPO收紧的大环境之下,正大股份超百亿项目的融资规模同样也存在争议。

泰国首富谢氏家族资本图

说起来,正大股份背后是泰国首富家族,且与正大集团关联交易频繁。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正大集团通过正大畜牧投资、卜蜂中国投资以及正大秦皇岛食品间接持有正大股份的股份,系公司间接控股股东。根据正大集团出具的声明以及Niche Law Ltd.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自2018年1月1日至今,正大集团无实际控制人。而正大集团作为公司的间接控股股东,因正大集团无实际控制人,正大股份亦不存在实际控制人。

正大集团的背后是连续多年被彭博社评为泰国首富家族——谢氏家族,1921年,泰籍华人谢易初、谢少飞兄在泰国曼谷创立了正大集团。目前,正大集团主要股东由谢正民、谢大民、谢中民、谢国民四兄弟家族组成,持股比例分别为12.76%、12.63%、12.96%和12.96%。2022年泰国福布斯富豪榜显示,谢氏家族财富达265亿美元。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华人跨国公司,正大集团在泰国亦被称为卜蜂集团,其发展成以农牧食品、批发零售、电信电视三大事业为核心,同时涉足金融、地产、制药、机械加工等10多个行业和领域的多元化跨国集团公司。集团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员工超45万人,2022年全球销售额约950亿美元。

正大集团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进入中国大陆的外商企业,领先进入到中国农牧业和饲料业。1979年,正大集团在深圳投资1500万美元,建成当时全国最大的年产8万吨的现代化饲料生产企业——正大康地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外商独资饲料企业。1996年3月,正大股份前身正大有限设立,成为了正大集团在中国大陆的饲料、生猪养殖及屠宰业务的唯一经营主体。

截至目前,正大集团在中国设立企业600多家,下属企业遍布所有省份,员工10万人,2022年总营业额近2000亿元,是中国外商投资规模最大、投资领域最多的跨国企业集团之一,拥有正大饲料、正大食品、卜蜂莲花、正大广场、正大制药、正大置地、正大机电、正信银行、正大综艺等具有广泛知名度的企业、品牌和产品。

报告期内,正大股份与正大集团控制的其他境内主体之间存在关联交易,2021年和2022年1-6月,公司发生的关联采购金额分别为22.59亿元和10.59亿元,占营业成本比例分别为5.55%和4.95%;公司发生的关联销售金额分别为64.49亿元和30.7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3.88%和14.11%。

最近几年,正大集团加速中国业务重组和资本运作。2020年底,正大集团在华饲料和养殖业务从卜蜂国际中分拆,重组为正大股份。卜蜂国际(0043.HK)分拆出正大股份后,业务主要是在越南的饲料和养殖业务,及部分在华养殖、食品业务。2022年1月,卜蜂国际从港股私有化退市。正大集团还有一家中国曾经最大的外资连锁零售企业之一卜蜂莲花(0121.HK),但受传统零售业低迷的影响,亏损多年的卜蜂莲花最终在2019年底私有化退市。

在卜蜂国际退市后,正大企业国际(3839.hk)成为正大集团在港唯一上市平台,正大股份董事长谢吉人同时也是正大企业国际的董事长,其核心业务是在中国等市场生产销售饲料添加剂金霉素,年收入10亿元左右,自去年已沦为股价1港元左右的“仙股”。

猪价低迷,上市公司估值下探

猪周期下行之际,生猪养殖企业“如履薄冰”,除了业绩亏损之外,股价也是大幅下探。

生猪价格长期低迷不振,养猪企业长期承压。据蓝鲸财经不完全统计,2023年上半年,营收排名前五的猪企分别是新希望(000876.SZ)、牧原股份(002714.SZ)、温氏股份(300498.SZ)、大北农(002385.SZ)和唐人神(002567.SZ),其营业收入分别为694.53亿元、518.69亿元、412亿元、156.57亿元和134.8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29.83亿元、27.79亿元、46.89亿元、7.74亿元和6.64亿元。

上述五家猪企上半年营收较同期皆呈现上升趋势,营收总和达1916.59亿元。不过营收增长下,猪企盈利情况却并不乐观,五家猪企合计亏损118.89亿元。

业绩亏损之际,上半年猪企负债情况再度恶化,负债压力大大增加。今年上半年,上述五家猪企的短期借款总和已达765.95亿元,总负债规模合计已近2998.2亿元,资产负债率均超60%。

二级市场方面,养猪龙头牧原股份股价一路下挫,较2021年高峰时市值已蒸发2000多亿元,而新希望的股价也较2021年时已“腰斩”。

除了正大股份外,早在2022年6月,营收规模超百亿的扬翔股份就申请撤回申报材料,终止深交所主板IPO。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