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启动

【关注】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启动
2023年02月06日 19:00 盘古智库

北京绿色交易所正式落户北京城市副中心,未来将建成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全面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一、国家级绿色交易所正式启动

2月4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打造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启动仪式”在通州区举行。未来,北京绿色交易所将作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中心,以及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的基础设施,为更多排放企业或主体提供服务。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生态环境部与北京市开展部市联建,稳步推进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已取得阶段性进展。生态环境部积极支持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构落地北京,将在政策制定和技术指导方面提供服务保障。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致辞中指出,绿交所可以发挥两大主要作用:一是将负外部性内部化,使碳定价逐步接近其社会成本,谁排碳谁承担成本。二是稳步降低绿色溢价,使企业、家庭愿意自觉选择使用绿色能源。同时易刚表示人民银行将一如既往支持北京市实施绿色北京战略,支持北京绿色交易所发展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创新更多碳金融产品,更好服务碳市场参与主体,在引领带动绿色转型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表示绿色交易所下一步将持续强化碳定价、碳量化和碳金融三大核心能力,打造双碳管理公共平台和国家级绿色金融基础设施,率先建立反映企业和项目排放量的碳账户体系,创新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

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谈到银保监会将大力支持北京高标准建设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加强政策衔接,完善监管制度,强化风险管理,充分发挥市场功能,推动环境权益交易和绿色金融协同发展。

会议现场北京绿色交易所还进行了四个系列签约。一是与六省市(北京通州、密云;山东;山西;河北保定;河南信阳;内蒙古包头)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签署气候投融资战略合作协议。北京绿色交易所将发挥平台功能和专业优势,重点围绕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建设、绿色金融综合服务、碳排放核算核查、碳资产交易以及双碳培训等能力建设工作,为六省市试点城市的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工作提供全方位服务,助力地方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并为全国气候投融资工作不断探索积累实践经验。

二是与运河商务区管委会等签署ESG相关合作协议。通州区委常委、副区长苏国斌与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成本调查中心领导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ESG体系建设、ESG定价、应用场景搭建等合作领域开展战略合作,服务城市副中心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

三是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及北京银行签署绿色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北京绿色交易所将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北京银行等银行机构围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应用、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开展全面合作,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围绕绿色保险和碳交易等领域开展合作,服务实体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四是与中国金电、国华投资、电规总院和中交信签署金融科技与绿色产业战略合作协议:

北京绿色交易所将与中国金电重点围绕金融机构碳核算、ESG信息管理与披露等绿色金融基础工作开展合作;

与中国氢能联盟牵头,联合国家能源集团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等行业机构,共同推进氢能行业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建设,搭建绿色投融资平台,并在绿氢相关标准、绿氢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绿氢金融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

与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共同开展能源绿色金融创新合作,共建能源电力行业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搭建绿色投融资平台;

与中交信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推动建立交通运输行业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搭建绿色投融资服务平台,服务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二、未来关注要点

1、碳排放权交易配额将收紧

全国碳市场于2021年7月正式上线,配额是该市场唯一可交易的产品。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碳配额成交量1.96亿吨,累计成交额86.3亿元。

2022年11月3日,生态环境部公布《2021、2022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与首个履约周期相比,第二个履约周期的碳排放基准值有所下降,意味着发电企业可获得的配额将因此减少。碳排放基准值是决定配额发放量的一项重要参数。《分配方案》将发电机组划分为四类,并制定了相应的供电和供热基准值。各类机组2021年基准值均小于平衡值(平衡值是指各类发电机组配额盈亏完全平衡时所对应的基准值),意味着当年的配额发放总量将少于实际排放量。

各类别机组碳排放基准值。数据来源:生态环境部

究其原因,除了进一步倒逼高排放企业减排之外,提升碳市场活跃度也是配额收紧的重要原因。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市场自愿减排交易的需求不高,总体交易意愿下降,换手率不足5%。此外,2012年至2020年,区域试点市场的平均换手率仅5%,CCER市场更低,从而造成了大量的淤积,CCER市场产生供需失衡问题。因此,相比于首个履约周期,第二个履约周期的碳配额总量收紧了10%以上。现阶段,全国碳市场配额分配收紧,是倒逼高耗能企业减排、提升碳市场活跃度、改善碳市场供需格局、保障CCER重启等多重因素的结果。

2、CCER(国家核证减排量 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重启在即

易纲在发言中表示,将支持北京绿色交易所发展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作为碳配额的重要补充,CCER审批备案流程重启在即。而在2022年10月生态环境部表明力争尽早启动CCER市场。

CCER是控排主体购买用于在一定比例内抵消配额清剿义务(通常不高于10%,全国碳市场为5%),是碳配额外的补充交易标的。2015年起,我国各试点碳市场开始将CCER纳入交易中,但仅2年后,CCER项目的备案申请即被主管部门国家发改委叫停,其原因为CCER存在“自愿减排交易量小、个别项目不规范等问题”。因此,CCER交易的上述问题能否得以有效解决,其解决后能否促进碳市场健康发展,是其能否重启的关键所在。

而上文所提到的碳配额交易收紧,也将提振CCER的价格与交易。CCER从项目审定备案到减排量挂牌交易之间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碳排放交易先行将推动短期内CCER市场供不应求,推动CCER价格上行。

3、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

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一方面将碳市场作为投资渠道,直接参与碳交易,活跃了碳交易市场;另一方面向碳市场参与者提供金融中介服务,推动了碳金融产品的设计和碳金融服务的发展。比如:碳交易代理服务、气候指数挂钩理财产品、能源转型基金等。

中国人民银行在2021年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为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领域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目前,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再贷款超3000 亿元,支持商业银行发放碳减排贷款5100多亿元,2022年带动碳减排超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此外,央行还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牵头制定《G20转型金融框架》,成为各国发展绿色金融、促进低碳转型的指引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