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3万人后,周忻有点蔫

裁员3万人后,周忻有点蔫
2023年04月05日 23:04 攸克地产

中华全国总工会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达84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1%。

美团配送发布的一份报告披露,美团2022年共有624万名骑手。而2021年这一数字为527万,一年净增97万。

有专家说,骑手(快递员)和网约车司机是新业态从业人数最多的。大家熟悉的还有直播从业者。

猜一猜,哪个行业转到新业态的最多?

有人会说是教培。但即使它所有人都转行,也比不上我们的房地产。

“在过去的20个月中,我们优化了3万多名员工,在员工的减员与安置问题上,易居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代价”,这是周忻4月3日在业绩会上说的话。

3万多名员工,这个时候,成为企业析出的成本。过去20个月,很多房地产企业动辄裁员百分之二三十甚至四五十,由于整个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庞大,仅流出的人员总数可能就超过某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总数。他们去了哪里?估计相当一部分流向了新业态。

作为易居企业控股(02048.HK)董事局主席,周忻这句话只是一笔带过。当天的重点不在这里。

平素里,周忻说话中气足,气场大。但据参加业绩会的朋友讲,那天周忻的话语里可以听出明显的疲惫,有点蔫。

还有人听出了诚恳。有媒体报道说,周忻20多分钟的讲话里,不停地道歉,反思。

在周忻过往20年的职业生涯里, 这是极为少见的黯淡时刻。上一次还是钜派投资,连续亏损而退市;钜派财富还因无法按时兑付引发无数纠纷。周忻虽然一度成为钜派投资的最大股东,但他更强调自己只是投资人的身份。

回头看,周忻曾是房地产领域最成功的资本运作高手,没有之一。那些年,多少次传来周老板敲钟的消息?

当然,最高光的,还是2018年7月易居企业上市。在它的股东名册里,写满了中国地产界响当当的公司,以及个人名义入股的老板们。你能想到的民营大房企,尽入彀中。

将主要客户全部变成主要股东,这是周忻的厉害之处。比如,上市前,恒大、碧桂园、万科分别持股15%。既然是股东,出来站台就是自己家的事。

半个地产圈都是自己的股东,这样的人脉资源,规模不做大几乎就没有天理。所以,上市当年,易居管理层就提出次年GTV到万亿的目标。

可是,2019年易居GTV只实现了6707亿元。这并不能阻止周老板继续抬高目标尺的欲望。正如他在今年4月3日业绩会上说的,“甚至喊出2.6万亿元GTV的目标”。

其实当年不少人就纳闷,易居2.6万亿元GTV 是怎么定的?

有好事者查了资料,2020年上半年贝壳的交易额是1.33万亿元,以此推算,全年应该有2.6万亿。光靠易居自己是怎么也追不上了,但可以借外力。周老板的人脉可不止地产圈。

这次他拉上了阿里。2020年9月16日,天猫好房成立。虽然阿里才是大股东,但卖房子是专业活计,操盘还得是易居团队。天猫好房成立之初,管理层内部就有“对标贝壳”的初衷。不管怎么样,2.6万亿元GTV的目标,先这么定了再说。

后面的事,我们都知道了,易居从来没实现过GTV万亿的目标,天猫好房也没实现过2万亿的目标。可见的将来,恐怕也够不着。顺便说一句,早在天猫好房刚成立的时候,我们就对其模式和前景明确表达了“不看好”的态度,现在还是。

资本市场对过度依赖大客户是充满警惕的,比如A股欧菲光等,被踢出苹果供应链,股价就暴跌。居今天巨额亏损的困境是过度依赖大客户导致的吗?

周忻反思说,“从2007年开始,易居就没有解决好地产客户过于集中的问题,头部客户的集中度非常高,导致了在行业下行的时候,对易居的整个业务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但实际上,易居上市前与46家房企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年期介于1至6年;即便其中25家客户的收入占比在2017年达到45.7%,也不能说是过度依赖大客户,甚至称“头部客户的集中度非常高”都有点勉强。

易居市值最高的时候也没到300亿港元(4月4日市值9.97亿港元),前25家客户收入占比不到一半,在资本市场算是正常的结构。

周忻在业绩会向投资人道歉说:“易居出现问题,和团队的专业度无关,是我自己在战略把握和决策上出了问题。”

片面追求规模,给管理团队下达无法企及的KPI指标,主要是他作为董事局主席要承担的责任;但另一个方面,是他想承担也无法承担的,那就是行业剧烈下挫所导致的碾压效应。

这不是周忻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易居一家企业的问题,而是一批老板、一批企业的共同问题。甚至也不只是房地产一个行业的问题。

任何一个习惯于高增长的行业,突然失速,那些无视监管信号,拼命踩油门、高杠杆高负债的企业,没有翻车只是撞到隔离墩,算是很好的结果了。

无论是3万多人被动离开一家企业,还是数以百万计的人被动离开一个行业,都是这个行业资产出清要支付的代价。经济下行期,失业,放在任何一个家庭,都是沉重的。

有朋友说,周忻那天的道歉很有诚意。那必须的,因为他在讲话里主要是推销易居的债务重组方案。如果这种场合,态度还不能诚恳,那就是故意惹怒债权人。

前些天,听一位研究经济史的学者说:你们媒体总喜欢说穿越周期,恐怕有些幼稚。一个小周期要30年,长周期则要100年。中国生存30年以上历史的市场化大企业都没多少家,请问你让他们怎么穿越?

周期的海洋里,总不免惊涛骇浪。其间的过程,是血泪的教训,也是淬炼的智慧。有些老板是精明,有些老板是侥幸,有些老板是自恋,而智慧,它从不作声。

“请给我一次机会,重新来过。”

推荐一个视频号

简单买房”:让买房更简单。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