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国泰基金,打造“好基金”的务实与持恒

25岁国泰基金,打造“好基金”的务实与持恒
2023年03月31日 15:01 资识

在沸腾华丽的中国公募基金行业里,国泰基金显得冷静而持稳。

1998年,规范的公募基金现身于中国土壤,此后20多年来,中国经济蓬勃加持,学习力超强从业者源源涌入,这个行业最终像新月之地一样,与百姓财富时代一同繁荣起来。

中国的初代公募基金,都是摸着海外资产管理机构的经验过河。

1998年底全球基金资产超过7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就有4.5万亿美元时,国内成立的6家公募基金公司,发行6只产品仅120亿元人民币。

不得不说,当时的一批“公募创一代”,都被赋予了很多寄望和责任。

行业混沌之初,如何将海外经验本地化,如何适应中国的土壤,如何小心翼翼的创新……

本土出身的国泰基金是其中之一,自带一种白手起家的朴素稳重。

第一个帮你写入操作系统的是你原生的时代和家庭,即便岁月流淌,有些基因始终是在的。

比如对于风险一以贯之的敬畏和精细管理。

历史上国泰基金曾很长时间被冠以“守规”的标签,但对于一个越来越以to C为主的普惠金融行业,这种业内才懂得含金量的优势,并不为普通投资者所体会。

25年里,国泰基金未曾大开大合,尤其是行业“爆款”频发的前两年,显得不疾不徐,颇有定力

总经理周向勇一直强调如何在基金规模增长与投资者获得感之间做好平衡”。

有意思的是,我们走近细看,大音希声,这家以规模计“顶流”基金似乎不多的公司,在投研主营业务上却少见短板。

积淀时间最长、标签鲜明、风格多元的权益业务,云集一群当打之年的基金经理,最近10年、14年业绩全行业排名前5。

更直观的投资体验反映在基金产品给投资者赚到的利润数据上。

在核心资产万马齐喑的2021年,国泰基金权益类产品的赚钱能力在全市场排名第1;截至2022年底,国泰的主动权益类产品赚钱能力近3年在行业内排名第3。

量化投资则培育了一个“隐形冠军”业务,在行业ETF赛道里面布局了一堆叫好又叫座的产品;

“稳健、低波、重回撤”的固收团队,得到了3800亿资金的深度认同;

隐于公募业务之后的企业年金管理,不声不响,积累起业绩连续两年行业排名第一的口碑。

很有一棵“公募榕树”的样子。亭亭华盖,许多的气根垂落在地面,一旦与投契的泥土相遇,就开始拼命向更深处寻找生命的原力。

然后一木成林。

一颗“榕树的种子”

国泰基金25年来铺设了非常完整的产品线,

在开展公募业务后的第六个年头,2004年,全国社保基金对投资管理人首度“选秀”,国泰基金入选。这是一块代表经营合规稳健,与投资能力同具含金量的牌照。

2007年10月国泰基金拿下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资格时,这个领域还是荒草丛生。

很多年以后,这些丰富的业务线,对于希望能够大展拳脚、各擅其长的投研从业者,充满吸引力。

“国泰给我提供的种子比原来多了好多。”把国泰年金业绩做到行业翘楚的团队负责人黄俊岭深有感受。

截至2022年底的数据,国泰基金各类资产管理规模达7571亿元,旗下管理239只公募基金,13只养老金产品,和包括专户、年金、社保、投资咨询等在内的181个资产委托组合。

公募基金是管理难度很高的行业。

证券市场具有高度的波动和周期性,而人是最大的资产。在行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所有的难度系数都会放大。

行业里为了激励投研创造业绩以及保持团队稳定,想过很多办法。

浪潮过去,很多公司又退回了原地,激励机制不是留人唯一的良方。

我们近距离地看过上百家公募和私募机构,得说,国泰是一家自带“生态感”的公募基金。

2016年,周向勇主持了一场产品线布局会议。

这样的会议,是国泰每年的常设,对后续的新发产品、现有部分产品进行盘点和安排。

但这次会议对于国泰意义非凡。若干年以后,大家才意识到,不是每棵榕树的气根都能落地扎根,需要与环境的休戚与共,和自我持恒。

注重投资者体验,为客户创造价值——成为会议的核心主题。

这次会议明确定义了产品、投资、市场之间的关系和各自原则,所有的核心都围绕给投资者带来更稳健的持有体验。

产品策略以均衡为主,不押赛道;被动指数类产品则瞄准行业ETF的“蓝海”,在未来的结构性行情中,获取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也能给投资者提供快易廉明的投资工具。

同时,公司要主动控制产品的发行规模,选择细水长流的方式发展。

周向勇说,要获取高质量的规模增长。

对于公募行业2016年至今的这一轮规模爆发的酝酿初期,给自己设定一个“克制”的轨迹。

但回头看,是对的。

给客户持续带来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生生不息的本质。

包容文化背后的隐含基础

在业内人眼中,国泰基金包容性很强,投研团队百花齐放,良将如云。

深度价值、景气成长、绝对收益……各类风格的基金经理有被鼓励支持的土壤,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圈和禀赋生长。

权益名将程洲,2005年加入国泰,管理的国泰聚信,今年进入第10个年头。

作为聪明投资者第一批的公募top30基金经理,程洲让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是年化近18%的长期业绩,还有慎思笃行的选股风格。

近两年经常被人津津乐道的擅长景气轮动的郑有为,医药出身逆市出众的徐治彪,以“权益团魂作战”的“稳健收益”四人组……都各有各的精彩。

“国泰整个大环境是挺包容的。这几年有的公司可能地产、有色甚至医药都已经没有研究团队了。而我们还是很坚持,在无人问津的时候坚持研究。”

当我们在说包容的时候,其实这个词的背后有一个隐含基础,就是首先是信任和懂得。

2022年11、12月债券市场经历“数年一次的地震”,一场流动性风险把大家习以为常的长久的货币宽松日子打乱掉了。

19年债市摸爬滚打经历的固收总监索峰提前就觉察 “气象不对”。

“货币端的变化对债券的定价是非常关键的,甚至是整个债券定价的锚,我们非常重视现金管理团队在这方面的意见。他们随时提供研究跟踪和结论,就是存单的发行利率还会不会往上走,还有没有到位。”

国泰固收团队这场应战很漂亮,回避了流动性挤兑的踩踏,还趁着跌下来又布局了合适的品种。

索峰口中的现金管理团队负责人是陶然。

之前在百亿规模的国泰中证同业存单基金成立时,他也经历过一次印记深刻的承压。

当时他做的产品测算结果跟同类产品预估收益差距不小,团队压力很大。

但公司层面,通过的很爽快。领导回复说,做实、做好

“我觉得不是每一家基金公司都能如此冷静,充分信任投研的务实判断”聊起固收工作的很多细节,陶然会不自禁地回到这句话。

那次的结果确实显示在一个敬畏市场足够、尊重专业充分的环境里,团队真的可以很行,年底时这个产品的年化收益在同期产品中全然胜出。

在过去4年中,曾经共事多年的黄俊岭和何伟前后脚加入国泰年金团队。

2020年,年金账户拿到10个点正收益但相对排名落后,对于擅长绝对收益的黄俊岭团队是一击闷棍,怎么去理解和满足“既要且要”的市场?

“公司包容度是非常高的,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允许大家在自己的风格体系内去发挥,找不同的客群去匹配。”

细水长流的心态自上而下浸润。年金团队保持了动作不变形,也迎来2021年、2022年业绩大放异彩。

支撑百花齐放的土壤

身为分管投资的副总经理,但张玮很注意不让自己成为投研声量最大的人。自己当了10多年的基金经理,尤其是曾经管理过国泰“十倍基”——国泰金鹰7年,他知道身为投研人员的痛点是什么。

1、市场多变,一个风格不漂移的基金经理总有逆风的时候,怎么去帮他承压、分析,渡过逆境;

2、观点不一致,如何用统一的语境来沟通、争论,最后是要达到有效的结果;

3、鼓励独立思考并充分表达观点,尤其是与主流共识不一致的时候;

4、研究平台要提供多样化的土壤,支撑不同风格基金经理的投资需求。

在过去的5年里,张玮把国泰的研究“培土”。

国泰的研究部不大,几十个人,支撑起权益、固收、国际业务的研究需要。

权益占了其中一大部分,包含宏观策略和行业,分了4个组:TMT、消费、制造、周期,医药是放在消费里的。固收分了宏观利率、信评,还有可转债。

张玮经历过国泰基金投研文化的螺旋生长。

当公司大了之后,各种风格的基金经理都有,会有更偏成长,也会有一些深度价值,需要得到整个研究平台的支持,这是很重要的

一方面,产业研究要挖的更深更细,在市场共识的基础上,再有一个超前的认识;

另一方面,在市场上主流的品种上,也要敢于或者愿意去做一些深度研究。

“培土”落实在一些枯燥但精细化的动作上。像固收,在信用评级的识别度上做了很多颗粒度的结构细化,包括投资制度、信用评级制度等等。

2021年,国泰建成一套信用债券投资全流程管理,除了包含审批流程的存档管理,更为重要的就是进行信用研究的投研管理。

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信用债投资投前、投中、投后进行全流程打通,进一步提升了的研究成果向投资成果转换的效率。

这三年来,我们并没有通过信用下沉的方式去提升收益,这也让我们到最后没有遭遇违约风险的冲击。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够把年金跟养老金的业绩做到全市场的第一名,保持良好业绩还能控制住风险。

索峰把这种稳健结果归因于投研机制的耦合。

还有一种开放文化的根植。国泰大讲堂会定期邀请包括宏观、投资、细分行业领域的大咖上门演讲并做深入互动,用张玮的话讲,就是“功夫在诗外”。

被低估的克制与同理心

国泰基金内部有一个基金经理画像系统,对基金经理的风格做清晰的刻画。

像一面干干净净的镜子,让基金经理来看清楚自己,风格有没有漂移,包括对回撤可能影响比较大的一些风险指标会做显性提示。

在投资上,自我认知其实是很难的。

一方面是要有诚实认知自己的能力,就像这个画像系统,帮助基金经理增加了解自己的维度,是赚市场贝塔的钱,还是赚了选股的钱,亦或是交易能力的钱;一方面也要有诚实认知的精神。

回到那句话,还是“要获取高质量的规模增长”。

市场对于国泰基金的印象,除了持稳,还有克制。表现出来,就是25年的不冒进,在市场低谷的时候能逆势布局产品,在市场高歌猛进的时候也并不急功近利。

客观说,每家基金公司都有做大规模的原动力,只是怎么在追求持有人收益和获得感上,国泰做了自己的选择,就是把为持有人赚钱放在公司赚钱之上。

知行合一的,都在细节里。

在国泰,当基金经理明确提出来,这个阶段不能要更大规模时,周向勇是选择接受大家的专业坚持,这种温和而克制的领导风格深得团队认同,因为“尊重团队在角色里面的判断”。

张玮会拿着画像系统一一拆解,怎么去准确理解和传递一个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和擅长点。

于是有了国泰基金“深夜食堂”系列中,一个个基金经理置身于烟火十足的生活场景里,用真实的状态交流和表达。

“画像还是相对比较准确。”基金经理也渐渐在这种正循环中,接纳到更多匹配自己风格的资金,鼓励按照自己的能力圈行事。

与其说这是一种克制,不如说是大家骨子里面有的一种换位思考的能力。

这种换位思考,也体现于对客户真实需求的探求

国泰基金在业内被津津乐道的行业ETF业务,30多只产品,多数都是规模流动性俱佳的旗舰产品。

大家看到的是在行业产品的布局上,公司很有前瞻性,包括当初发行煤炭、钢铁等行业ETF时甚至还属于冷门领域。

从产品供给端,确实是有选择的,会站在更长周期角度,布局更合适的产品。

“我们做过仔细的研究比较,哪一些行业ETF是容易做大,就是说它的阿尔法没有那么强,靠主动管理不太容易战胜ETF。”

但公司对市场真实需求的考量更多,用量化投资总监梁杏的话讲,“我们的产品都是靠养大的。”

梁杏把持有人和合作伙伴的沟通看得尤其重要。

“最想传达的是我们每个产品的本质,大家了解清楚后再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投资偏好来决定投什么,怎么投。”

帮助持有人了解产品本身,构成量化投资团队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团队一年对外演讲交流要将近400场,梁杏一人就能占到一百七八十场。

“投资者慢慢成长的过程中,他会有一个自己的框架方法论,能让他更好地去把这些工具纳为己用。这是我们在日常的投资者服务中,最希望达成的。”

相比于行业ETF的多样、复杂,货币基金是简单的。但不断接近客户的真实需求,是陶然团队工作重要的部分。

现金管理团队的客户有大量的个人投资者,在陶然看来,这些客户需求与机构投资者截然不同,“他们是作为一个日常理财的产品”。

国泰利是宝在蚂蚁金服有上千亿的存量,陶然一直在蚂蚁的评论区里潜水,他想知道买这些产品的人是怎么想的,“是在乎收益,涨得快慢,还是在乎回撤的大小”。

陶然说,了解投资者的申赎行为也很重要的,包括有多少是能长期留下来的“基本盘”,最终都反映到“锱铢必较”的投资操作中去。

被称为“最被低估的CEO”微软纳德拉,解读微软绵绵不绝的产品动力时说,

“我觉得我们大多数人与生具有的能力是换位思考的能力,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待事物,这就是同理心。同时这也是产品设计思维的核心。”

“公募基金不是刚性兑付,其实意味着我们更有必要,把持有人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我觉得这是行业的立身之本。”

周向勇这句话,也道出公募基金产品的核心,持恒的也是一种同理心。

云集一群务实持恒的人

2022年4月26日大盘跌破2900点,基金经理徐治彪连夜给投资者写了一封信,标题是“至暗时刻,一名成长股的基金经理有话想说”。

信中弥漫一位基金经理殚精竭虑的心情。

“但我仍然坚信,越难,越要向前,遇到投资困难,我们更多的是要充分调研沟通,验证是不是真的买错了,公司的行业地位是否稳固、公司业绩是否兑现,如果错了我们会果断调整,但如果上述要素都没有改变,盲目因为市场短期风格而调整,对持有人而言也是不负责任的。”

不管现在还是当时看,都是专业、勇气和同理心的表现。

国泰很多这样的基金经理,充满埋头种因的务实精神。

喜欢独立思考,自我反思的郑有为,常把“基金经理的本分”挂在嘴边,“就好好把产品管理好,规模大不大不重要,给持有人带来持续收益很重要。”

程洲的抽屉里一直放着一封刚做基金经理不久的2008年,持有人的“控诉”信。“给持有人挣钱是最重要的。能挣钱,才能心安。”他经常以此提醒自己。

实打实的结果是,2021年,国泰基金权益类产品的赚钱能力在全市场排名第1;站在2022年底回望3年,国泰的主动权益类产品赚钱能力在行业内排名第3。

这种市场正反馈,不断地给“榕树”以生机勃勃。

身处于“平等、百花齐放、各具思想”的投研氛围,自驱力强的人也很容易脱颖而出。一些投研新生代,在这种环境中“光速成长”。

索峰喜欢用“自驱力”这个词来形容国泰的伙伴。同样的词,在梁杏、陶然、黄俊岭这里,也被同样圈重点。

还有一个词,比较奢侈,就是热爱。这种光,在程洲身上始终见过,在很多国泰的投研人员身上都有见过。

如果说业内看国泰的文化是轻松的,可能更客观一些的说法,是团队内部花在有效结果的时间上更多一些。

当我们在说一家公司倡导长期主义的时候,往往会忽略一个根本点。

一家基金公司的经营管理本身也是长期主义的,才能够在投资上,在人员上,在营销上,在客户上,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长期。

在管理上将一群对“细水长流、追求高质量发展”具有认同感的人聚在一起,大家都知道正确的事情是什么。

包括如何用产业思维去做深度研究,考虑基金经理合理的管理半径,亦或去布局什么样的产品去满足新的投资需求。

也包括在行业高速发展的时候,会开始反思,如何把投资上的产业思维运用到公募自身的管理上来,去补整个行业都缺乏的、像实业一样精细化管理的短板。

毕竟,25年,对于一个水脉雄壮的行业而言,现在不过是刚刚开始。

国泰基金仍然只是在埋头种因,持恒一个方向,就是持有人的收益和获得感。

用对的机制,找到对的人……形成一种生态的正循环。

这些看起来平平无奇的跬步,或许就是公募基金真正实现“普惠”的源泉。

数据来源:银河证券《主动股票投资管理能力评价•长期评价榜单(指数法+广义口径)》,截至2022/12/31。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最近10年、14年具体排名为5/60、4/56。

注:“赚钱能力”为绝对数值而非收益率,指相关基金在2021年的净利润总和,即基金的本期利润为本期已实现收益加上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反映基金在一段时间内给投资者赚了多少钱,基金利润越高,赚的钱越多,在同等规模的情况下,一段时期内基金利润越高的基金收益率也越高。

2021年国泰基金赚钱能力数据来源:天相投顾,截至2021/12/31,统计口径为2021年4个季度报告期净利润汇总计算全年利润,统计范围仅包含披露定期报告的基金。

最近3年国泰基金赚钱能力数据来源:天相投顾,时间起讫2020/1/1-2022/12/31,统计口径为时间区间内季度报告期净利润汇总计算全年利润,统计范围仅包含披露定期报告的基金。

年金业绩排名数据来源:人社部《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数据截至2022/12/31,2021/2022参与排名的公司共22家。

风险提示: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历史利润、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 Cong Ming Tou Zi Zhe / ——

排版:周周

责编:艾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