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原料药加速迎来大变局?

后疫情时代,原料药加速迎来大变局?
2020年06月20日 20:26 格隆汇APP

作者 | 粽哥2025

今年3月4日,我们在《“危机”预警,原料药还有投资价值吗?》文章中分析了赛诺菲等跨国原料药企面临的危机,以及行业的投资机会。

如今,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加速了原料药行业的变局,基本可以断定在靓丽中报行情后,下半年开始将从复苏进入快速增长通道。

1

疫情表现复盘

此次新冠疫情,不仅给口罩、呼吸机等医疗器械板块带来强劲销售,还导致全球原料药出现供需紧张,引起价格上涨。

根据Wind数据,今年4月,维生素E均价为75.36元/千克,环比上涨8.4%;维生素A均价为532.73元/千克,环比上升18.51%。4-AA价格更是由2019年2月的1500元/kg提升至2020年5月的1800元/kg。

而健康网的数据则显示,青霉素工业盐、6-APA、7-ACA等品种从4月份开始单价上升也非常明显。

原料药价格上涨,给相应公司带来了业绩井喷行情。

2019年,25家原料药公司的收入总额增速为14.3%、归母净利润总额增速为17.6%,行业得到复苏,一扫2018年以来的颓势。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只有化学原料药和医疗器械两个子行业实现正增长,归母净利润(合计)分别同比增长6.08%、1.04%,均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除此以外,其他子行业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尤其是疫情期间受停工、停产的影响,医院阶段性暂停门诊、手术等,导致医疗服务行业业绩大幅下滑,同比下降119.08%。

另外,由于疫情的影响,原料药企业市场推广大幅减少,一季度销售费用下滑至15.1%。同时,随着规模效应的提升,管理费用率近几年也呈现出下降态势。

由于我国疫情控制很快,原料药产能恢复也快,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还出口海外。

例如,美诺华、天宇药业、华海药业等少数能够获得美国FDA和欧盟COS认证的沙坦原料药生产企业,一季度出口金额同比大幅增加。根据IMS数据,全球沙坦类产品,多款都达到了数十多亿美元的重磅级别,其中一直居于首位的缬沙坦曾达到90多亿美元的年销售额。

业绩方面:天宇股份一季报实现营业总收入5.7亿,同比增长14.1%;实现归母净利润1.7亿,同比增长29.9%。华海药业一季度实现总营收15.7亿,同比增长31%;实现净利润2.2亿,同比增长62.7%。

反映在股市上,股票价格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呈正相关关系。业绩越好,股票的价格就越高。

从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年初至今表现最好的子行业为医疗器械,上涨52.38%,其次是生物制品,上涨35.51%;表现最差的是中药,上涨0.85%。其他子行业中,化学原料药上涨30.06%,医疗服务上涨15%,化学制剂上涨6.71%,医药商业上涨 8.98%。

其中,天宇股份、华海药业年初至今涨幅高达111%、115%,涨势非常凶猛。

2

竞争格局重构

从产业链来看,原料药行业的上游为石化产品、农产品,下游主要是化学药品制剂、保健品等领域。

产业链上游的原料企业主要生产化学药的原料、中药材和生物原料等;中游的制药企业主要生产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中药和生物生化药等;然后药品通过流通渠道达到经销商和终端客户平台,最终面向用药群体。

原料药相对中药、医疗服务板块来说,更具国际化、多元化特性。

从全球的市场格局来看,美国是最大的原料药供应国,占比约36%,其次是印度(12%)和中国(9%),两者合计占全球产业链的21%。不过,美国的原料药中有88%来自海外,其中31%来自印度,14%来自中国,而印度出口的原料药约70%来自于中国。

目前,我国抗感染类、维生素类、解热镇痛类、激素等大宗原料药和他汀类、普利类、沙坦类等特色原料药在国际医药市场上占据相当的份额和地位。

鉴于对原料药产品质量要求严格,欧盟、北美、日本等市场也被称为规范市场(高端市场),中国和印度则是非规范市场。

要想进入美国市场,需要具备规范市场GMP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要求的能力,才能通过药政部门的现场审计。因此,有能力编制并提交原料药的DMF文件,成为了原料药企业进入规范市场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要素。

由于国际疫情爆发后,原本原料药供给最大的欧洲、美国和印度却成为了疫情重灾区,致使产能受损。为此,印度甚至还在3月份宣布限制出口扑热息痛、甲硝唑、阿昔洛韦等13个活性药物成分(API)以及其制剂,共计26个产品。

但是,疫情期间,欧美等发达国家不得不加大我国原料药的采购,无形中加快了我国原料药行业从更高产业链转型。同时,随着印度疫情得到控制、产能恢复以后,其拥有特色原料药出口的优势,也将重新显现。

因此,可以预计,未来全球特色原料药的产能将向亚太地区转移,形成新的竞争格局。

3

行业的几大变局

后疫情时代,不仅全球原料药行业迎来重大变局。在仿制药带量采购常态化、创新药加速发展等利好刺激下,我国原料药产业链也将得到转型升级。

变局一:从传统的大宗原料药过渡到特色原料药、专利原料药。

在三种不同的原料药类型中,为大众所熟知的就是抗生素、维生素等市场需求大、工艺成熟的大宗原料药。

不过,大宗原料药却具有非常明显的低附加值、低毛利等缺陷。另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全球大宗原料药行业已经进入成熟期,竞争非常激烈。

最关键的是,大宗原料药受突发事件、环保问题的影响波动非常大。

例如,2017年10月,全球维生素巨头巴斯夫的德国工厂发生火灾事故,导致柠檬醛及相关维生素中间体短期内供应不足,随后欧洲市场的维生素A、维生素E涨价翻倍,VA价格最高涨至1400元/kg。国内生产维生素A的新和成、浙江医药等企业,受益于原料药涨价预期,股价也是水涨船高。

但是,没过多久巴斯夫复产后,维生素A价格又快速回落到300元/kg的正常水平。从维生素A/E的价格走势图就能看出,大宗原料药的波动非常大,而且没有周期可言。

因此,向毛利率更高、稳定性更强的特色原料药和专利原料药拓展就成为了大势所趋。

一方面,以降血压、抗肿瘤药物等特色原料药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不仅市场空间更大,还能与客户保持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稳定性非常高。最重要的就是,特色原料药还能向下游开拓核心客户,进行制剂转型,行业壁垒更高。

这点,从原料药企业的产能扩建情况就能看出。比如,为了扩充沙坦类、他汀类等6个原料药,美诺华花费了8亿元投资建设了5年周期的宜城“1600吨原料药项目”;司太立也斥资4.3亿元投资了建设周期超过5年的年产2035吨X射线造影剂原料药技改及扩产项目(二期) 。可见,重资产模式的特色原料药,进入壁垒非常高。

另一方面,随着创新药加速发展,医药研发企业将自身的生产端业务,委托给已向CMO/CDMO转型成功的原料药企业生产,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样,原料药企业就能与制药企业深度绑定,由于客户粘性高,产生的价值也更大。

变局二:原料药制剂一体化。

在一致性评价、仿制药带量采购常态化后,未来仿制药企业能够制胜的关键,除了在于品种数量、创新剂型外,还在于成本竞争。哪家制剂企业的成本能够做到最低,就能在集采中获取最大的优势。

因此,这也让原料药企业拥有了向制剂企业转型的契机,而且由于多年来的规模化发展,其成本优势非常大。另外,在品种储备上,原料药企业也具备先天的优势,无疑更加受益于一致性评价政策。

典型的比如科伦药业,曾经在原料药业务拖累业绩的情况下,选择制剂转型,如今还能以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最多的优势,寻求向创新药转型。同样,擅长制剂品种“弯道超车”的华海药业,成品药销售收入占比从2009年的9%提升至2018年的57%。

4

结语

综合来看,此次新冠疫情不仅影响着全球原料药行业的竞争格局,还加速了我国原料药行业往特色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发展的大变局。

从估值情况来看,截至2020年5月29日,医疗服务、生物制品及医疗器械板块的PE为92.91倍、69.03倍及54.81倍,均高于历史平均水平。而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分别为43.45倍、38.15倍,均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无论从行业发展的角度,还是估值对比来看,原料药行业也是个不错的投资赛道。但落实到选股方面,投资者仍需要精选优质公司。

未来,主要从事大宗原料药业务的公司上升空间不会特别大,那些往特色原料药、专利原料药或者制剂一体化转型的企业,无疑更容易被主力青睐。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