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达,下一个百世?

达达,下一个百世?
2020年07月02日 10:16 格隆汇APP

北京时间2020年6月5日晚,京东一手扶持的即时零售和配送平台 - 达达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IPO发行价定为16美元/ADS。有意思的是,受疫情影响,达达集团从路演到上市,全程都通过远程线上完成,这在中概股去美国上市的历史上还是首次。此外,前阵子中概危机,美国方面发布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达达集团也是该法案颁布之后第一个上市的中概企业。

虽然背靠股东零售巨头京东与沃尔玛,但在同城即时配送领域,达达面对的竞争压力却不小。况且,上一次背靠巨头零售商阿里巴巴,独立在美国上市的物流企业 - 百世集团,至今还挣扎在持续亏损的泥潭之中。达达会否成为下一个百世?让我们一起来拍拍脑袋。

01  达达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达达集团成立于2014年,同年7月就获得来自红杉中国数百万美元的A轮投资;2015年年底,红杉中国与DST再度领投3亿美元D轮融资,达达估值突破10亿美元。达达靠众包模式的外卖配送起家,而本地生活服务正是彼时红杉中国倾力投注的赛道。因此,至上市之日,红杉中国在达达持股10.5%,是其最早和最大的财务投资人

2016年4月,达达与京东旗下的O2O生活服务平台 - 京东到家就合并一事达成协议,京东以京东到家的资产、业务以及2亿美元现金换取新达达47.4%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自此,新达达的业务由达达快送(本地即时配送平台)和京东到家(本地即时零售平台)两部分构成,奠定了今日上市的基本盘

此后,2018年8月,新达达再次获得京东和沃尔玛5亿美元的融资。我们以前分析过,京东在基因方面与沃尔玛相似,之前通过接手沃尔玛中国的电商“1号店”,达成了深度战略合作关系,因此,共同投资达达也就不足为奇了。

时至今日,京东依然持有达达45.3%的股份,并占据3个董事席位,占据主导地位沃尔玛作为达达第三大机构投资人,持有股份9.5%,亦为重要的战略股东

如快递业一样,本地生活服务 - 也就是当初的风口“O2O”平台,在2016至2017年进入了后半场。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当时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O2O外卖市场规模已超过1000亿,用户规模达到6亿。在2017年春节之后,百度外卖的DAU(Daily Active User, 日活跃用户数量)已被美团外卖、饿了么大幅拉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Q1,百度外卖的市场份额为17.3%,远低于饿了么的36.5%和美团的33%。

与之对应的,这厢是,2016年京东用旗下的京东到家合并了以“众包O2O配送平台”起家的达达;那厢又,2017年百度把外卖业务出售给饿了么。最终,美团合并大众点评,在外卖这个重要的本地生活服务O2O领域独占鳌头,形成王兴描绘的“7:2:1”寡头局面,美团最终港股独立上市,扛起了本地生活服务的大旗。

其实当初美团、阿里都曾向达达抛出过橄榄枝,不过根据达达的创始人描述,最终选择京东,还是希望能够独立发展,而以美团与阿里的风格,都不会给他这个空间。达达创始人蒯佳祺在媒体采访中坦言:“美团是一家很强势的公司,一路走来什么事情都自己干;阿里给我们的offer非常慷慨,但如果并入阿里,我们大概就会成为菜鸟的一部分吧。”

物流向来需要跟着商流走,既然在外卖行业很难觅得空间,达达倒向京东与沃尔玛,也是一种明智的战略选择。于是,商超的即时配送生意,便成为了达达的主攻方向

最终,达达集团成为中国领先的本地即时零售和配送平台达达快送通过众包模式,为即时配送订单中的频繁波动合理匹配运力,高效应对全年中各个订单量峰值。京东到家是达达集团旗下中国最大的本地即时零售平台之一,业务覆盖全国超过700个县区市,为消费者提供超市便利、生鲜果蔬、医药健康等海量商品1小时配送到家的极致服务体验。

02  数据如何?何时盈利?

在中国的即时配送市场中,外卖由于其相对刚性的需求和高频次,在订单数量上仍然占绝对主导地位。以外卖两大巨头的数据为例,美团和饿了么的日均配送量可以实现2100万单与1200万单。而主要依靠京东到家、沃尔玛商超以及一些商家自送外卖订单、同城跑腿单的达达,峰值日订单量也突破过1000万,不过大部分时候还是徘徊在200到300万单。如果这么来看,美团(配送)、饿了么(蜂鸟)、达达(快送)分别占即时配送市场份额43%、24%、4.3%。

根据达达招股书披露的数据,其近三年的收入保持高速增长,2017年至2019年,达达分别实现收入12.18亿元、19.22亿元、31.00亿元,最近一年同比增长率超过60%。2020年第一季度,疫情封锁了出行,助推了本地即时配送的需求爆发,达达集团顺势实现净收入11.00亿元,较2019年同期5.26亿元同比翻番。

但纵览达达的利润表,与收入高增长对应的却是连年的亏损。2017年至2019年,达达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分别为14.49亿元、18.78亿元、16.70亿元。2020年第一季度,尽管收入翻番,达达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同样达到2.79亿元,不过相比2019年的3.16亿元有所收窄。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赴美上市前,达达从机构投资者方面累计融资金额约13亿美元,合计约90亿元人民币。不过单单计算上市前的三年加一个季度,就已经亏掉了约52亿元。

达达的经营现金流也同样反映出,其亏掉的都是真金白银。与快递行业不同的是,快递行业多是2016年之后加大了资本性投入,转向重资产投入,甚至跑马圈地构建竞争优势;而达达这些年的资本开支并不大,支出主要在运营成本方面,即配送骑手奖励与终端用户补贴。也就是说,达达目前的订单量并不足以覆盖其运营成本,而骑手奖励和终端补贴仍然需要继续,不免让人有些担忧

不过好的一面是,在毛利方面,达达已经实现自2018年Q4以来连续6个季度为正。目前看来,短期内达达业绩要想改观的话,仍需寄望于疫情之下培养起的用户习惯在后续能够延续,至少不要大幅滑落

此外,市场担心的另一个问题是 - 对股东资源的依赖。股东京东是达达最主要的收入来源。2017年至2019年,达达来自京东的收入占比分别为56.7%、49.1%及50.5%,几乎年年超过一半。沃尔玛也将包括山姆会员店在内的旗下所有商超配送业务导流给达达。2017年至2019年,达达来自沃尔玛的收入占比分别为4.6%、13.0%和14.9%。一合计,两家股东占了收入6成以上,这也成了一把双刃剑

这不,这次达达IPO前,大股东京东和战略股东沃尔玛纷纷站出来,以基石投资者的身份,承诺再次以市场价格分别认购了达达不高于6千万刀和3千万刀的股票,向市场投资者传递信心之意不言而喻。

03  会不会成了下一个百世?

中国快递之乡桐庐,走出了大家熟知的“通达系”,也走出了百世,以及当初百世合并的汇通。本来,背靠阿里巴巴与菜鸟,百世在上市之初也曾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不过业绩不及预期并连年亏损,使得百世的未来愈发暗淡。后来阿里不断投资“通达系”,更加使得最早上位的百世在阿里快递的排名之中落入末位。

近日,阿里再次增持百世,成为百世集团的第一大股东,并实际享有46.2%的投票权,距离其CEO周韶宁46.4%的投票权仅有微弱差距。目前百世集团相较上市之初,市值已经跌去一半,如果仍然无法改善经营业绩,恐怕最终难逃被菜鸟全面整合的命运

回过头来,我们说说达达。如达达创始人蒯佳祺之前所说,正是考虑到美团、阿里的风格,才最终倒向了支持其独立发展的京东。不过,京东凭借多年深耕仓储物流重资产,已经配合其商流打造出了自己的京东物流体系,并分拆融资多轮,迟早也会分拆出来独立上市。虽然还没触碰到同城即时配送这块“蛋糕”,不过未来分拆上市之后会否与达达短兵相接,现实难测,好在还有较长时间。

达达当下面对的是美团配送、饿了么蜂鸟在外卖领域统治性的夹击,以及生鲜平台每日优鲜、朴朴等商流平台对生鲜订单的蚕食。那么目前看来,最后的筹码恐怕要落在联合本地商超、连锁等业态做零售配送上了。

其实对于商超来说,美团的风格会令合作方担心日后流量与订单的绑架,忌惮与其深入合作;饿了么蜂鸟方面,作为阿里的嫡系,承接了盒马的订单,又无形中与传统商超成了间接的竞争对手;顺丰同城仍然专注于商业件,只是疫情中初步试水了团餐配送;闪送这边,更多的是收一些零散的众包跑腿订单,更不足为惧。这样看来,达达作为专业的独立第三方,通过为京东到家与沃尔玛服务积累下的数据和经验,也许能够在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

不过,如上文所说,股东的背景和支持是一把双刃剑。对于达达来说,除了让市场担忧其独立于股东的经营能力外,还有选边站队的“战略”问题。虽然达达的市场空间看起来还很大,但线下商超零售渠道方面,高鑫零售(大润发、欧尚)、联华超市、三江购物、银泰等都划入了阿里巴巴的版图,盒马也不断通过新零售蚕食传统商超的空间,而阿里的战略伙伴苏宁也已经收购了家乐福中国8成的股权。达达选择了京东与沃尔玛作为股东,一方面业务必然与阿里系绝缘,另一方面想完全承接其他商超零售渠道的订单与信任,也并非易事。所以说,留给达达的时间与空间并没有想象那么多

总的来说,达达集团此次IPO上市,是其独立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然而,要想日后避免重蹈百世集团的覆辙,首先,要在利用好现有股东资源订单的基础上优化运营效率,在财务数据方面尽早实现扭亏为盈,财政独立才是真正的独立;其次,要利用好当下疫情助推、本地配送服务需求爆发的契机,全面合纵连横建立并拓展业务合作伙伴,降低对股东订单的依赖。只有做到以上两点,达达才算真正实现了独立自主经营。

到底是选择投靠巨头被整合,还是坚持谋求独立发展,一直都是成长型创业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面临的两难选择,在互联网时代尤为明显。不过这些年,无论是强调“赋能”的腾讯,还是强调“组织文化”的阿里,巨头们都在不断尝试扶植更多的伙伴,以打造更有活力和创造力的业务生态。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对于创业团队来说,无论当下选择了哪条路线,更重要的是持续的创造商业价值,张弓便无回头箭,只得勇往直前

以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