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骨科耗材公司!?吃肉还是送人头?

抄底骨科耗材公司!?吃肉还是送人头?
2021年02月09日 17:25 格隆汇APP

最近一段时间很多星友和朋友问了一些关于骨科耗材公司的问题,不由得联想到前一段时间看到一些V和媒体都在发文或者喊抄底凯利泰、布局低估的骨科耗材板块,听信的投资者基本上是损失惨重。最近写公司分析也比较多了,今天带着大家具体来聊聊行业判断。

诸多喊话抄底的媒体或V

······

对待骨科耗材板块的投资,抛出我们一个鲜明的观点:为什么我们认为在集采方案出台前,所有对骨科耗材板块的抄底行为都是极具风险的?

靴子未落地,不确定性引起的恶性循环

市场最怕的就是不确定性,在集采方案又或是结果没出来之前,大资金缺乏做多的动力,就算抢先布局也极易容易遭遇砸盘。

在11月底高值耗材第二批集采数据采集和数据监测的文件流出之后,尽管三友医疗和大博医疗在疫情影响下依然交出了比较不错的三季报和年报预增成绩单,但A股和港股的骨科耗材板块表现一直处于不断屡创新低的恶性循环。

举一个华东医药的例子,在19年12月底华东医药重磅品种阿卡波糖失标,公司股价从20块跌到最低15块多,后面却凭借着公司强势Carry院外市场,股价强势收复失地。当时的第一批药品集采,实际上一个揭盲的过程,在局外的投资者都不知道上面的决心和杀价的幅度有多大。而目前的骨科器械集采却不同,因为有冠脉集采的前车之鉴,大家在靴子未落地之前极容易将恐慌情绪打满,加之疫情对于骨科手术的影响,普遍玩家企业增长不及预期,极容易发生螺旋式的下杀,或反应过度杀到大家认为非常品便宜的位置,这种形式也有点类似之前的PD-1医保谈判。

所以,只有解除了这种不确定性的压制之后,各企业的股价才会有像样的反弹。有人说这样可能会错失机会,我认为相比资金的安全性,这样次等和不好把握的机会不值一提。

集采后无可避免的市场规模缩水,冠脉集采的趋势正在重演

目前的情况看,集采引起的市场规模缩水无可避免。2018年国内高值耗材中的血管介入细分市场规模为389亿,冠脉支架全国集采就使得规模“蒸发”了109亿。骨科目前大概在300亿的规模,将会缩水多少?

近一段时间,骨科集采已经在全国多地进行了“模拟预演”。从已公布中标结果来看,安徽骨科脊柱平均降幅53.4%,最高降幅95%;骨科关节类平均降幅81.97%。最近由淄博、青岛等组成山东省七市组成的采购联盟更是砍出了“骨折价”,最高降幅达94%,平均降幅67.3%。

以过往冠脉支架的集采情况来看,在全国集采前,各地已经进行了多轮的地方集采,平均降幅都介于50%-70%之间,在奠定了这个基础之后,全国集采才进一步击穿价格下限。

骨科耗材集采,复制这个降价趋势流程的可能性,非常大。

共同的疑问:最后到底会不会伤到肉?价平量升、价跌量升的博弈

降价的高幅度,基本上大家心里有预期了。那么问题又来了,降多少才不会伤到厂家的出厂价?

回顾去年科创板上市的三友医疗招股书,公司主动披露了带量采购事件给公司带来的一些风险,其中有些数据能够印证了一些观点,我们来看看:

▲ 三友医疗招股说明书

三友医疗是国内医用骨科植入耗材的领先企业,产品主要为脊柱类植入耗材、创伤类植入耗材。招股说明书中的平均售价反馈了终端销售的价格,而平均净价则反馈了产品真正的出厂价,在带量采购前,出厂价仅占终端售价的32%,显然反馈了流通环节巨大的差价。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预测在带量采购实施后,考虑到终端价格的下降以及物流费用的减少,实际上最终的平均净价有可能要比实施带量采购前要更高。

这个数据我们曾经拿去与部分器械企业、投资人来沟通,很大一部分是认同这个观点的。也就是说,如果平均降幅在70%又或是75%以内,那么中标企业是有机会实现价升的。

那么如果未来全国集采超越这个降幅,无疑是砍到肉了,那么就不得不考虑量的提升是否能够弥补价格的损伤。从国产替代率来看,关节和脊柱可替代的空间还比较大,创伤国产化率最高,如果集采,也许结果可能是最惨烈的。不过从集采难度看,由于创伤的配套和型号非常复杂,从过往各地的集采项目来看,创伤涉及的明显比关节和脊柱要少。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集采政策的实施和落地,对行业中不具备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中小厂商是一种淘汰和出清的行为,明显有利于头部企业提升市场占有率。

无论是价跌量升,还是如冠脉支架那样量跌价平的结果,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看,整个骨科耗材行业大家可以战略性回避或者放弃了。

抄底?抄谁?会不会都是输家?

在众多抄底的浪潮中,凯利泰的呼声是最高的,很大程度是市场一部分“作业帮”对于高瓴的盲目信任。显然,高瓴也没有预料到政策会来的如此之快,本来是想借非公开发行折价的东风继续布局国内骨科耗材资产,后面的凯利泰定增案的告吹,其实也能说明高瓴的态度。按照过往高瓴的操作风格,前面二级市场的买入部分可能不会清仓,但是各路抄底被套的投资者盼望“回本”的话,还是劝放低预期。

如果降幅之大真的超越市场预期,那么可能所有的国产厂商都是输家。不过,还存在一个“潜在赢家”的可能,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光脚者”,诸如微创骨科这种,或许可以凭借较厚的资本实力,低价中标获得市场新增份额(很可能微亏或不赚钱),以此来快速拓展产品在国内的普及度和医生认可度,然后再通过医保外的创新产品或者新一代产品来获得利润。

如果实在看好,建议从管线的丰富度、产品的创新力和竞争格局(龙头)来考量,如微创、威高等,有利于分散由于业务单一带来的集中性风险。

&寄语

有时候你自认为的认知差,其实是“韭菜局”。建议还是跟随主流机构,寻找还没被支付端摁住的无明显瑕疵的细分赛道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