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大控股(0165.HK)中报业绩增长亮眼:三大核心能力构建护城河,释放公司长期价值

中国光大控股(0165.HK)中报业绩增长亮眼:三大核心能力构建护城河,释放公司长期价值
2021年09月01日 12:37 格隆汇APP

气候、关税、贸易、全球产业链、地缘政治等诸多问题正日益影响着主要经济体的走向,大国博弈与新技术周期共存的新格局,给各国产业升级转型带来了历史机遇。

宏观经济的运行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逐步复苏仍为当前发展的主基调。

中国领先的跨境资产管理及投资公司中国光大控股(以下简称“光大控股”)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积极抓住发展机遇,保持风险底线思维,并取得了超预期增长的靓丽成绩。

2021年上半年,光大控股实现收入总额31.33亿港元,同比增长56%。其中,客户合约收入为3.28亿港元,同比增长67%;投资收入为20.63亿港元,同比增长77%。

归母净利润为17.81亿港元,同比增速高达133%。

此外,光大控股PEI300全球排名第75位(较去年进位9名),资管规模持续提升,总规模上升至1,865亿港元,再创历史新高。公司的总资产较去年底上升9%,首次突破千亿港元。

接下来,笔者将通过这份中期业绩成绩单,来深度解读光大控股在中国资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一、丰富的产品矩阵和优秀的投资业绩助推业绩持续实现高增长

光大控股业务可分为基金管理业务和自有资金投资业务,基金管理业务的核心考量指标为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和投资收益率。

2021年上半年,光大控股基金管理业务实现收入14.82亿港元,同时实现归母净利润12.14亿元。

从表层的原因来看,根据公司资料,因为2020年四季度募资设立的基金开始在今年贡献管理费收入,2021上半年实现管理费收入1.81亿港元,同比增长41%;以及低基数影响下,表现费及咨询费收入0.58亿港元,同比增速达346%;两者推动下,客户合约收入较同期较大幅度增长。这一部分是稳定性的收入来源,不受市场波动影响。

从深层的原因来看,基金管理业务是通过丰富的产品投资矩阵、卓越的投资业绩和专业的投后管理赋能,带动被投项目的价值持续上升,以及通过项目上市退出带来投资收益上升。这一部分是体现团队“投、管、退”全方位专业能力和综合实力的表现。

(资料来源:上市公司)

先从结果来看,光大控股旗下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自2010年复合增长率达31.5%,长期跑赢大市。2021年上半年,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顶住疫情造成的市场极端压力,较2020年底增长2%达到1865亿港元,在管基金数量达到79支,再创历史新高。

(资料来源:上市公司)

从结果反推原因,从产品的丰富程度来看,截至2021年上半年,光大控股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母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分别为1305亿港元、282亿港元和278亿港元,对应管理44支一级市场基金、27个二级市场投资组合和8支母基金产品。

投资范围覆盖了创业投资、成长资本、并购基金、母基金等多种投资策略,股票、债券、房地产、资产证券化等多种基础资产以及境内外多个投资区域,打造了丰富的综合资管投资产品矩阵。以规模占比为15.12%的二级市场基金为例,其产品业务线就覆盖亚洲信用债对冲基金、亚洲可转债对冲基金、境外大中华区股票对冲基金、境内A+H股多头策略(私募基金及机构委外)、PIPE基金以及投资顾问业务。就投资策略种类对标行业内其它大型投资机构亦具有优势。

(资料来源:清科研究中心)

一方面,光大控股不同策略的投资基金在不同业务线间共享知识洞察和其他智能资本,全面的投资产品矩阵有利于释放协同效应、提升业务触达效率、深度应用公司各业务部门投研能力,进而提升公司业绩。

另一方面,不同投资产品及策略适应于不同经济环境和区域的投资,有利于提升光大控股的业绩稳定性、实现跨越周期的卓越投资业绩。光大控股将继续通过多元基金架构、全价值链能力以及跨境布局,不断夯实在中国跨境资产管理机构中的领先地位。

从投资业绩来看,光大控股旗舰产品光大安心债券基金多年以来创造良好业绩,截止2021年6月资产管理规模超10亿美元。自2012年12月成立以来,该基金费后回报达到73.54%,年化收益为6.60%。以及大中华绝对收益多空产品光大中国焦点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达0.81亿美元。自2014年1月成立以来,其费后总回报达196.91%,年化收益为15.62%。

丰富的产品投资矩阵和卓越的历史业绩是吸引投资者的核心关键,而光大控股在这两个地方做到了领先优势,这或许正是公司业绩持续实现高增长的底层逻辑。

二、三大核心能力构建长期竞争力,护城河深厚

光大控股两项业务的区别无非是资金的来源属性不同和盈利水平不同,但究其根本,其本质都是通过突出的“募投管退”能力吸引资金流入从而使得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增长,以及获取丰厚的投资业绩回报。

光大控股在中国资产管理领域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无疑是得益于不断打磨而成的三大核心能力。

一是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及市场募资能力。

截至2021年上半年,在中国PE行业募资环境复杂的背景下,光大控股勇于创新,在S基金、安心债、焦点收益基金、特殊机遇基金等方面实现募资。旗下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为1865亿港元,持续创历史新高。从资金来看,公司提供的种子资金占比为23%;外部投资者的资金占比为77%,其中外部投资者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涵盖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家族办公室、政府机构等多元化机构。

(资料来源:上市公司)

二是广泛获取各类优秀资产的能力。

从上文笔者就提到光大控股产品矩阵十分丰富,仅2021年上半年,光大控股就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取得斐然的战略项目储备。其中,在长三角区域实现6个项目投资,累计金额4.88亿港元,主要涉及制药、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食品饮料及综合金融领域。同时与香港科技园公司合作,于香港科技园落地光大香港创新中心,发起光控香港创投基金,围绕香港应用科学成果转化和新基建领域展开布局,助力香港科技转型发展。以及在京津冀地区的项目储备丰富,行业横跨软件与网络、零售业、消费品、智智慧运输、医疗健康、综合金融等。

三是杰出的投后管理能力。

光大控股深度介入被投资公司运营,改善其业绩、提升其长期可持续经营能力,并通过价值创造获取超额收益。整体来看,私募股权主要是通过金融工程的运用、把握行业周期性上扬以及为被投资公司创造价值来获取收益。光大控股拥有独立的投后管理部门,其通过企业运营优化、业务转型战略制定、领导力培训、数字化支持等方式,深度介入被投资公司运营,降低其经营成本、提升其经营效率,为其创造长期价值。

至此,光大控股核心的竞争力大致分析完毕,我们可以看出“强大的募资能力+获取优秀资产的能力+杰出的投后管理能力”,构建了光大控股长期核心竞争优势,换而言之,公司护城河已日渐深厚。

三、战略布局多元潜力赛道,分享国家与时代红利

成功的投资=Beta + Alpha,总体上组合投资获取主要是贝塔的机会。

我们看美国股市,过去三十年表现最好的三个行业是科技、可选消费和医疗。相反,电信服务、公共事业、原材料是三个表现最差的行业。欧洲股市过去三十年表现最好三个行业是化工、医疗保健、食品饮料;表现最差的三个行业是银行、电信、零售。中国股市2005年以来表现最好三个行业是食品饮料、家电,医药;表现最差三个行业是钢铁、采掘,交通运输。

我们一比较就发现,各国表现好的Beta,都是具有国家竞争优势的行业。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未来的大Beta很可能来自科技创新,科技给整体社会效率赋能。

同时主要经济体推行科技封锁战略,科技博弈已经成为常态。在科技战争下,中国对技术密集产业也产生了的巨大投资需求。

而光大控股本身也一直高度重视科技投资,致力于打造全球科技投资网络体系。目前在科技领域的投资部署约占一级市场(不含地产板块)投资总额的60%,覆盖的领域有信息科技、工业科技、能源科技以及生命医疗科技等。

未来,光大控股将持续重点布局芯片设计、半导体装备全球产业链;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数字金融产业链;光电显示行业产业和数据中心产业链五大科技赛道,以及打造光控特色的产融结合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半导体领域为例,光大控股的投资覆盖了从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到半导体装备的整个半导体上下游产业。

此外,疫情提升了智慧医疗领域发展,科技带来健康领域发展的契机。

光大控股将聚焦医疗终极需求与技术创新,关注诊断和治疗两大方向,重点在生物药、高性能医疗器械、医疗检测等投资领域进行布局,重点投资具备革命性产品、技术创新能力、行业整合及并购能力的平台型企业。

最后,光大控股将内外联动,洞察经济周期。

对外,把握“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立足香港、辐射全球。通过光大“一带一路”绿色基金、光大海外基础设施基金、全球并购基金等,树立品牌、扩大影响。

对内,把握国内大循环机遇,积极开拓创新,在今年上半年获得海南省QDLP首批试点资格和设立东北首家境内外合资QFLP基金管理企业。同时聚焦战略区域,实现在大湾区、海南自贸区、京津冀、长三角的精准投资。

结尾部分

8月以来,光大控股的股价走势良好,从近年来的历史低点8.27港元/股已上涨至9.69港元/股,单月累计升幅超16%。

根据中金公司最新发布研报观点,考虑公司融资成本下降、基金管理费及投资收益贡献超预,上调光大控股2021/2022年盈利预测12.2%/12.1%至29.1/33.1亿港元,并将维持目标价13.0港元/股,截至目前还有35%的潜在升幅空间。此外,光大控股在中期业绩公告中宣派发每股0.28港元的中期股息,去年同期则为0.14港元每股,同比翻倍增长。

(图片来源:Choice终端)

从更具专业性和信息优势的机构观点不难看出,光大控股的价值正逐步受到了机构投资者的认可,随着市场信心的进一步释放,公司所处较低的估值位置也有望迎来重估的契机。

(图片来源:同花顺终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