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张继强:2023年看中国的股票、美国的债券,板块轮动或较为明显

华泰张继强:2023年看中国的股票、美国的债券,板块轮动或较为明显
2023年02月03日 21:17 格隆汇APP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六里投资报

在日前的工银瑞信基金2023年投资策略云峰会上,华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总量研究负责人张继强以“补虚无近功”为题,对2023年宏观经济与投资策略进行了观点分享。

张继强提出,从大类资产角度来看,2023年,美国的债、中国的股相对好一点,贵金属方向上也比较好,但最近涨得有些快。

从中国股市方面来讲,去年底已经看到了市场底、经济底、估值底和情绪底,今年市场会比去年更好。

从具体方向来看,张继强认为,大内需板块、自主可控、中国优势的一些产业,甚至像房地产、平台经济这种主题类的方向都可能有一点机会。

由于方向较多,今年板块轮动的特征可能较为明显。

投资报整理提炼了张继强的交流要点和精彩内容:

1.最终我们知道消费能不能好,取决于三个因素——

能不能消费,你的收入预期怎么样?

愿不愿意消费,有没有消费的场景?

敢不敢消费,对未来的预期和社保的状况能不能有所改善?

所以从这几个因素来看,今年基本的结论就是,整个消费今年会有明显的一个改善。

去年因为基数也很低,所以今年达到8%-10%应该是不为过的。

2.去年是美国经济好,去年美国加息,我们还在降息,当然汇率就会吃紧一点了。

但今年我们知道中美经济差,变成我们相对好一点点。

我们看到政策方面,美国加息加不太动了,中国降息基本临近尾声,甚至估计快结束了。

在这种过程当中,无论货币政策差异还是经济的差异,应该对人民币都有一定的支撑。

所以人民币我们觉得由贬转稳,甚至小幅度阶段性的回升都是很正常的。

3.对美股来讲,我相信今年大家核心的矛盾就看美国究竟是软着陆还是硬着陆。

如果是硬着陆,它还有一波杀盈利的风险。

如果是软着路,可能先进行所谓衰退交易,就是美联储加息速度变慢了,估值是不是好一点?

盈利预期,可能这个时候杀伤力也没那么大,但基本上在股市也就实现了一个软着路。

但是我们觉得这两种可能性,现在基本上50%对50%。

稳增长与提振社会信心

今年应该说整个政策的导向明显转向了稳增长,对增长的诉求会更高一点。

明确提出了所谓的内需,而且今年供给侧改革,它是跟内需结合在一块的,更多是以另一个面貌出现的。

而且今年我们也讲到了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尊重规律。

这些提法应该我觉得对整个信心的提振、社会心理的预期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各部委在集中学习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大家看到包括国资委的很多讲话很有意思。

它新的提法叫“一利五率”。

“利”就是利润率要比民营GDP要高。

五率比如债务率、ROE等等,会有一些新的要求。

我不去讲具体的它的指标,但是我想说一点,这种KPI的考核跟我们资本市场的审美观相对来讲比较一致。

我相信这对改善很多国企、央企的盈利预期和它的竞争力、高质量发展都是有帮助的,也有助于它估值。

我相信这一点对市场来讲值得大家关注。

最近不仅仅是国企、央企,

我们看到对民企很多支持的东西也开始慢慢在出现,大家看到了很多积极的一些变化。

我们也看到了今年在政策层面、消费的层面可能也有很多新的一些举措。

这一点我相信对大家来讲,无论从市场的角度,还是从经济的角度,都看到很多新的希望。

我把文件翻译成我们市场的大白话是什么?

稳增长的诉求高,就等于盈利增长的层面,期待就会好一点点。

要改善社会的心理预期,提振发展的信心,

翻译成大白话,就变成我们的风险偏好会有所改善。

政策的合力什么?

在这个过程当中,资金面包括等等,我觉得内部的流动性大家不用太担心。

资本市场总体来讲,环境应该比去年还是要好一些的,甚至会好很多。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看到,今年因为外需确实不好,

我们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哪里?

过去三年我们确实是靠外需的,但今年可以确定外需肯定是不好的,所以我们在这个时候提出了扩大内需的一个战略。

消费会有明显地改善

我相信有两点,大家可能关注度特别高。

一个是消费究竟能不能有所好转?

我总体来讲是偏正面一点的。

大家最近讨论比较多的,就是超额储蓄的问题。超额储蓄,我们要知道它的来源是什么。

确实去年增长了8万亿的超额储蓄,包括居民储蓄,这样增长了8万亿。

它有四个来源,

一个就是预防性的储蓄。

大家对未来可能充满了不确定性,大家不知道会不会失业的风增加。所谓超额储蓄,这部分确实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

超额储蓄或者预防性的储蓄,它不会很快变成消费的。

但有一点好,比如我一个人,去年我存了一部分钱,但今年会不会同样更多的去存?

一般来讲,预期改善的过程当中可能不会那么多,所以它的影响会小一点。

第二是什么?消费场景。

去年对很多稳定收入的人群来讲,它确实很重要一个原因,它有被动储蓄,就是我没有消费的场景,我觉得今年会能释放出来一点。

我们估计也有万亿的级别。

还有去年地产是疲软的,导致居民的存款向企业的存款的转化会比较慢,今年我相信有一定的改善。

还有第四个很重要,而且占比例特别高,就是理财回表。

去年因为理财波动之后,很多人把理财赎回之后就变成了存款,

这个钱会不会变成消费?

应该说大部分、绝大多数是不会的,

它更多是一种资产的储藏手段的变化,它跟消费没有太多的关系。

所以我们知道这一波超额储蓄,它不是收入驱动的,不要抱有太乐观的这种预期。

这种超额储蓄反而倒印证了去年经济比较冷,大家不愿意去消费,居民的储蓄向企业的储蓄的转化比较慢。

但是好的一点是,今年在消费场景方面,地产的方面缓解了很多,所以这两个点在今年,有一定的释放空间。

所以,我们知道超额储蓄不等于消费的潜力,

但是它有一定的正向性或者释放的空间,这是今年正面的一个作用。

最终我们知道消费能不能好,取决于三个因素——

能不能消费,你的收入预期怎么样?

愿不愿意消费,有没有消费的场景?

敢不敢消费,对未来的预期和社保的状况能不能有所改善?

所以从这几个因素来看,今年基本的结论就是,整个消费今年会有明显的一个改善。

去年因为基数也很低,所以今年达到8%-10%应该是不为过的。

通胀有隐忧,但无大碍

沿着这个思路,通胀有一点隐忧,主要有几个原因。

第一个,去年货币是有一点超发的,

货币政策去年对支持增长方面不遗余力,所以去年M2是有所超标的,M2增长12%,但是名义GDP只有6%。

第二个,我们知道过去几年,因为大量服务行业的产能,包括传统行业的CAPEX做的比较少,

所以供给端不一定能跟得上,就会容易产生一点点通胀的问题。

但是目前看起来,它好像还不是主要的矛盾。

所以我们觉得通胀有隐忧,但无大碍。

加力提效,财政与货币政策相结合

最后跟大家聊一下政策和市场。

政策方面,财政今年压力应该会比较大一点。

我们知道去年怎么解决的,是去年央行上交利润解决的,是政策金融解决的。

但今年,我们知道这两点稍微会弱化一点。

今年财政的难点,在于主要地方的压力应该比较大,而我们的财政,它面临几大约束。

一个约束是什么?

赤字率一般来讲不能超过3%。

第二个,政府的债务率一般不能超过60%,还有地方政府的一些债务率是不能超过100-120%之间的。

地方专项债发行的额度,不会比去年增长太多,大概率会小幅的增长一点。

显然这个钱是不够的。

怎么办?

我们看到政策的提法,就是加力提效。

加力就是我们支出还要保持力度,提效就是我们所谓的四两拨千斤,加上政策的组合。

在这个过程中,什么叫四两拨千斤?

一个,我觉得通过贴息撬动很多金融包括货币的配合,这方面会做的比较多,包括政策性金融。

还有一点,地方贷虽然额度不会增加很多,但它能不能扩张所谓的用途,或者它作为资本金的范围,

这一点我觉得是值得大家关注的,这是财政的一些问题。

第二是什么?就是货币政策。

我相信从目前的基调来看,从去年的总量极度的宽松,变成一个结构性支持为主。

什么叫精准?就是结构性政策,

什么叫有利?总量上你也不能过紧或者甚至还要偏松一点。

我觉得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保驾护航,还是会必须做的。

但这里我说一个动向,财政和货币的配合,很有意思。

财政、货币的配合在过去几年,比如像2020年6到8月份,当时财政还在积极,货币政策已经慢慢转为中性了,

所以我们当时叫面多不加水,对债券市场影响应该不太好。

2022年是属于宽货币,大量的资金淤积在债券市场,所以对债券市场应该会比较好一点。

但是今年介于两者之间,

我们觉得总体来说,财政对债券市场的冲击或者挤出的效应不会特别明显,因为很多资金是需要央行来支持的。

当然你说降准降息,我觉得降准主要看流动性缺口,我觉得上半年该降肯定还是会降的。

降息,我觉得也就是一二月份,大家可以再看一看,在那之后的概率会大大降低了。

因为今年的经济好转之后,通胀还有一点隐忧的情况下,降息的预期就不会特别高了,

尤其看到3月份之后,可能稍微会慢慢淡化。

人民币由贬转稳

甚至小幅度阶段性的回升

人民币这方面,去年是美国经济好,美国加息,我们还在降息,当然汇率就会吃紧一点了。

但今年我们知道中美经济差,变成我们相对好一点点。

我们看到政策方面,美国加息加不太动了,中国降息基本临近尾声,甚至估计快结束了。

在这种过程当中,无论货币政策差异还是经济的差异,应该对人民币都有一定的支撑。

所以人民币我们觉得由贬转稳,甚至小幅度阶段性的回升都是很正常的。

但中间肯定会有一定的扰动。这里就不讲了。

银行理财今年面临一些压力

我们看到市场的层面来看投资者行为。

这方面我觉得大家主要关注三个点。

第一个,外资。

外资机构今年总体来讲,我们觉得会有一定的回流。

对中国的预期,核心矛盾的改善,还有放眼全球来看,今年中国算少有的,有点增长的地方,值也比较便宜,这是一个。

第二个,大家也都关心,比如像保险机构等等,会不会有开门红等,目前还不太明显,

但是我觉得今年有一点希望,所以对保险机构的行为大家也会比较关注。

第三个就是银行理财。

客户对它的风险偏好和它的净值化之后不是特别匹配。

银行理财今年会有一点点小小的压力,比如定开型的产品逐步放开之后,可能会有一点小小的压力。

这个压力有几方面。

第一个,对债券市场来讲,比如像永续债,像城投,可能不是特别有利。

另一方面,对股市的资金来讲,很多资金会回流到银行的表内,变成存款,机会成本会降低。

虽然两者风险偏好差距很大,

但我相信有一部分,也许股市有了赚钱效益之后,它可能会变成股市的新增资金。

当然这个量不要过度的去预期,但我们觉得会有一点相关性。

美国的债,中国的股

最后我们对市场做一点简单的判断。

从大类资产方面,我们最近的基本的判断是这样,美国的债、中国的股,相对好一点。

我们在之前还有一句话,可以有一点点贵金属,但贵金属最近涨得有点快。

但我觉得大方向还是可以看的。

所以最终就是美国的债,中国的股相对来讲好一点点。

我们先看中国的债。

今年我们总体思路,经济好转、包括财政政策有所发力,资金面随着时间推移,有可能慢慢会转为偏中性一点点,

在这个环境下,

我们觉得包括房地产,包括疫情,两大核心矛盾也在改变。

所以利率中枢从去年年底开始,到未来一段时间到年中,总体来讲是处在微抬这样一个状态。

在这个过程当中,上限我觉得不会特别高,因为经济内生动力决定了它的上限。

比如像十年期国债,我们觉得不太会超过3.0%-3.2%之间,这是2020年和2021年的一个高点。

信用方面,包括信用的评级间利差,我们觉得很可能会有所拉大。

好的,比如高等级的、短端的,我们觉得没有问题。

在这个时候吃个票息,甚至吃个息差,应该对机构来讲还是比较舒服的。

但是对那种弱城投,大家谨慎的情绪可能会稍微重点。

今年地方的财力是有压力的。

同时理财的规模有所收缩,这样二级的需求力量会变弱,一级和二级之间它会有一个反馈。

这些因素决定了,弱城投今年尤其长久期的,我们不会把它作为一个重点,包括永续债。

但我们觉得,今年比如像短端的存单,像2年期以内高等级的信用债,其实没有太多问题,甚至可以加一点杠杆。

我们觉得吃个票息,吃个息差,今年还是比较舒服的。

找需求驱动、供给又跟不上的板块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看到股这方面,稍微要好一点点。

我们看到今年几大核心矛盾,无论是美联储的加息,还是疫情、地产的优化等等这些因素,都在好转的过程当中。

刚才说政策翻译成大白话,对盈利增长和风险偏好,和资金面总体来讲都会偏正面一点。

这样核心矛盾改变之后,我们觉得整个市场各方面的活力会好很多。

体从大方向来看,权益应该会有一些机会。

当然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今年肯定是比较喜欢这种需求驱动的,尤其供给又跟不上的这种板块。

它的业绩弹性可能就会比较高一点。

比如像大内需的板块,比如像科技自主可控,比如像安全,中国优势的一些产业,

甚至像房地产,包括平台经济这种主题性的机会,

还有像国企改革等等,这种有助于提升改变预期的东西,可能都会有一点点机会。

所以今年,整个板块轮动的特征可能会比较明显。

总体来讲,今年可能海外有一点点衰退交易。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对美债来讲,我们觉得总体是有机会的。

第二个,对美股来讲,我相信今年核心的矛盾,就看美国究竟是软着陆还是硬着陆。

如果是硬着陆,它还有一波杀盈利的风险。

如果是软着路,可能先进行所谓衰退交易,就是美联储加息速度变慢了,估值是不是好一点?

盈利预期,可能这个时候杀伤力也没那么大,但基本上在股市也就实现了一个软着路。

但是我们觉得这两种可能性,现在基本上50%对50%。

所以对美股来讲,只要有反弹,我们倾向于认为,在反弹的过程当中还是要适度的注意控制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