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月报:股票型基金业绩分化明显,ETF互联互通再迎扩容

基金月报:股票型基金业绩分化明显,ETF互联互通再迎扩容
2023年02月04日 14:31 格隆汇APP

、1月基金市场概况

1、存量情况:公募基金存量总规模环比增速为零,权益产品存量规模环比小幅增长

截至2023年1月末,公募基金存量规模25.80万亿元,环比保持不变。分类型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规模环比分别实现0.4%和0.2%的增长,债券型基金规模环比保持不变,货币型基金规模环比下降0.3%,QDII、FOF和REITs型基金规模分别环比增长0.7%、0.2%和2.3%。

存量结构看,货币基金占比最大,规模为10.46万亿元,占比40.53%;股票、混合、债券型基金存量规模分别为2.26、4.80和7.68万亿元,占比分别为8.75%、18.59%和29.79%。

2、基金业绩99%以上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1月取得正收益

20231月主要基金指数普遍上涨。其中股票指数型、普通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涨幅居前,分别取得7.32%、6.49%和6.07%的收益率;债券基金指数方面,混合债券型二级指数取得1.85%收益率,偏债混合型基金取得1.82%收益率,混合债券型一级指数取得0.70%收益率。

受权益市场上涨影响,股票及偏股型基金普遍上涨,股票型基金1月平均收益7.09%,其中平均收益最高的为被动指数型基金,1月平均收益为7.38%;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为4.97%,其中平均收益最高的为偏股混合型基金,1月平均收益为5.93%;2023年1月债券型基金平均收益为0.59%,其中平均收益最高的为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1月平均收益为1.76%;REITs基金、QDII基金和FOF基金1月平均收益分别为0.38%、4.82%和3.62%。

各类型基金平均收益

99%以上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1月取得正收益,88%以上的债券型基金1月取得正收益,95%以上的QDII基金和FOF基金1月也取得正收益。股票型基金业绩分化较为明显,1月最高收益和最低收益相差21.75%,混合型基金业绩1月最高收益和最低收益也相差18.28%。

各类型基金 1 月收益统计

股票型基金中单月表现前五的基金主要是新能源主题基金和有色金属ETF,创金合信气候变化A单月取得15.47%的收益率,领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产品中表现强势的基金持仓也多在TMT、高端制造和新能源等领域,其中金鹰转型动力领涨,单月上涨15.27%,领跑混合型基金;FOF产品中,单月表现前五的基金主要是配置了港股通类基金、新能源主题基金、高端制造主题基金和证券ETF等,其中中欧汇选A单月收益8.79%,领跑FOF基金;债券型基金中表现前五的产品主要是配置了较高权重的股票和可转债,合计配置比例一般在40%-50%;受益于港股市场1月表现强劲的影响,QDII类基金也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其中富国全球科技互联网取得15.68%的单月收益,领跑QDII基金。

3、新成立基金股票、混合型和债券型基金热度回升

本月基金发行受到元旦和春节假期影响发行较为低迷。1月新成立基金18只,包括3只股票型基金、6只混合型基金、5只债券型基金、1只QDII基金、2只FOF基金和1只REITs基金,募集总规模265.07亿元。新成立产品中债券型基金募集规模最大,募集规模164.64亿元,占新成立基金总规模的62.11%,其次股票型基金募集39.96亿元,混合型基金募集48.38亿元,分别占募集规模15.07%和18.25%。

从平均发行规模看,股票、混合型和债券型基金热度回升,FOF基金热度有所下降。股票型基金平均发行规模为13.32亿元,环比上涨94.13%;混合型基金平均发行规模为8.13亿元,环比大幅上升185.55%;债券型基金平均发行规模32.93亿,较上月上升105.12%。

本月新成立基金规模前五中有一只债券型基金,一只普通股票型基金和三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其中债券型基金募集规模近80亿元,其他四只基金募集规模在12.5亿元-40亿元之间。

基金行业大事件

1、ETF互联互通再迎扩容,近三月南向资金交易热度提升。

2022年7月4日,ETF互联互通交易正式启动,港交所、上交所、深交所披露的首批互联互通ETF名单中包括沪深交易所上市的83只ETF和港交所上市的4只ETF。2022年11月7日,南方东英恒生指数ETF(3037.HK)被调入港股通ETF名单。

近期港交所公告表示,2023年1月16日15只ETF被纳入陆股通,其中主要包括中证科创创业50ETF和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ETF产品,以及部分细分赛道或主题ETF,如半导体ETF、创新药ETF、医疗ETF、红利ETF等,境外投资者的选择进一步丰富。ETF互联互通启动以来从交易热度来看南向资金明显更加活跃,而伴随国内防疫政策的逐步转向,2022年11月南向和北向ETF的成交金额均出现大幅增长。

ETF互联互通启动以来的运行情况如何?

截至2023年1月13日,北向ETF启动以来累计成交金额为96.05亿元,南向ETF累计成交金额为941.65亿元,从交易热度来看南向资金明显更加活跃。伴随国内防疫政策的逐步转向,2022年11月南向和北向ETF的成交金额均出现大幅增长。以港股通ETF中南向资金持有占比最高的南方恒生科技为例,2022年11月南向资金流入该产品的趋势明显,南向资金持有市值在2022年10月24日至2022年11月15日的区间内快速增长35.52亿元,南向资金持仓占比随之大幅提升17.20%。

本次扩容后,北向ETF共包含36只宽基ETF、51行业ETF、7只主题ETF和4只SmartBetaETF,为投资者布局A股市场的投资机会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尤其是特色宽基ETF和热门赛道ETF产品或更加具备吸引力。5只南向ETF中包括跟踪于恒生指数的盈富基金(2800.HK)、南方恒生(3037.HK),跟踪于恒生科技指数的南方恒生科技(3033.HK)、安硕恒生科技(3067.HK),跟踪于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恒生中国企业(2828.HK)。展望2023年,随着ETF互联互通机制的不断深化,将继续推动内地与中国香港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保障两地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并且有利于中长期资金入市。另外,我们也将看到更多产品纳入ETF互联互通机制,促进不同产品的优势互补以及两地产品间的良性竞争。

2、施罗德基金获批设立,成为国内第五家外商独资公募。

2023年1月13日,证监会正式核准设立施罗德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施罗德基金为国内第五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

施罗德基金注册资本为2.6亿元,并由施罗德投资集团旗下的施罗德投资管理100%控股。施罗德基金本次获批也标志着国内资本市场和证券基金行业开放取得积极进展,同时外商独资公募公司积极加入中国公募市场,释放国外对中国公募市场秉持积极态度的信号,或可在激励机制、人才培养、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启发内地基金公司,也为国内投资者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

2021年是外商独资公募公司元年,贝莱德、富达、路博迈陆续获批。2021年贝莱德、富达国际和路博迈相继获证监会批复,允许在中国以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形式开展业务。2021年8月21日,证监会官网正式发布核准设立贝莱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该家基金公司为我国首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是我国金融开放过程中又一里程碑事件。

2021年8月、9月,富达国际、路博迈相继获证监会批复,核准其在中国设立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另有多家公司已提交申请,正等待批复中。2021年9月贝莱德基金正式成立第一只公募产品——贝莱德中国新视野混合基金,首募规模近67亿元。2022年11月18日,证监会发布批复公告,泰达宏利基金股权转让暨5%以上股东、实际控制人变更的申请核准通过,泰达宏利基金成为加拿大宏利金融集团100%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同时也成为国内第四家外商独资公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