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衍华散文|博山豆腐箱,才下舌尖,又上心间

冯衍华散文|博山豆腐箱,才下舌尖,又上心间
2023年01月26日 21:2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博山豆腐箱与其它菜肴绝不雷同,它是博山菜的代表作。它像精美的博山陶瓷、琉璃一样蕴含了故乡人民的智慧和灵秀。

        我记事起,豆腐箱就是故乡宴席上的大菜珍品。那时,我怎么也弄不明白,这普通的豆腐块,过油掏空填满菜就成了名吃?后来,听老人讲,才知原来它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清朝的文物呢。

        隔了漫漫时光,在颜神古镇一代帝师孙阁老的烟雨楼上,用豆腐箱招待乾隆皇帝的情景栩栩如生。传说,当年乾隆南巡,途经博山,前来拜谒康熙帝老师孙阁老的故居。那时,颜神早已成为远近文明的琉璃、煤炭之乡,商业繁华、经济发达的重镇。乾隆一行进了相国府,相府设宴接风洗尘。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上了道豆腐箱。皇帝毕竟是皇帝,天下菜肴该是无所不尝,无所不知吧。然而,这道菜却让他惊叹不已,恰似考状元选贤能遇到一份上品考卷,喜上眉梢,赞不绝口。从此,博山豆腐箱随皇帝进了京城皇宫。

        在鲁中一带,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吃了博山饭,围着天下转”。其实,不仅仅在于博山菜那特有的色、香、味、形,更有其独到的意境和文化。

        自己曾吃过不少名厨制作的豆腐箱,然而,记忆里,还是母亲做的最好吃。那醇香,那美味,真是人间最美的享受。在物质匮乏的日子里,寻常百姓家,只有逢年过节,重大喜庆和家中来客才做豆腐箱。豆腐长年不缺,既使是困难的家庭也能吃上豆腐,这就为做豆腐箱有了基础。故乡的婚宴“四四席”里豆腐箱便是四大件之一,还有一大件是虎皮肘子,一素一荤,风味各异,荤素平衡,相得益彰。故乡人简直把饮食的“味”之境界推向了极致。

        过去,故乡的习俗,过大年走亲访友待客要到农历的二月初二。因此,在家里,母亲总要做下好多豆腐箱,有客人来,随时拿出上席。记得,一进腊月,家家户户开始忙年,白天忙着做酥锅,晚上做豆腐箱。一个貌似简单的豆腐箱,其内在却是精致讲究。母亲将豆腐切成六分方顶,寸二长的方块,过油炸至金黄色,从其一面切开一块皮,形如箱盖。我们用细铜丝掏出内里的豆腐,皮硬内空的小金箱便做好了,再填上炒好的馅料,盖好箱盖。馅料一般有三鲜、蟹黄、鸡肉、猪肉、什锦或素馅多种多样。食用时,置于笼内蒸透,取出排在盘内,用蒜烹醋,放木耳、水笋、高汤开后勾欠,浇在箱上一道美味即成。口感细腻,浓香满口,皮韧馅嫩,其香其美,回味无穷。

        吃豆腐箱要慢慢品尝,调好的料是一种滋味,不同的馅子更是别具风味。为了吃出情趣,吃出文化,厨师们与文化人结合不断改进,最早是一个大箱子,名曰开箱取宝或金箱。后来为食用方便,改为一个个小箱子,叠成四层塔状。最有故事和情趣的当属“水漫金山寺”,当端上这道菜,在盘底倒上高度白酒,关闭灯光,点燃,“噗”的一下,蓝色火焰悠悠亮起,像一股柔柔的海水由海底缓缓漫至寺顶,在这虚无飘渺中,盘中豆腐箱,恰如一座梦幻般的金寺,随了火焰的升腾若隐若现。既讲述了一个凄婉动人流传千古的传奇故事,又把大家的视觉、味觉、情思融为一体,让你的感觉和意识里充满了美。不仅仅使你品尝美,更让你去感受美。

        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母亲做的豆腐箱。那时我们家人口多,尽管生活不宽裕,母亲还要为简单的生活铺排出一些花样来。而且过大年图吉利,新年新气象,有“金箱”藏金宝,象征了来年富足和“陡富”之意。

        一入冬,母亲就从院中的香椿树上折下数枝浸在瓶子里。开始,我们并不解其意,想:春天有浸桃枝的,是为了那灼灼其华,香椿能看啥?春节到了,嫩芽初绽,满屋清香诱人。这时,母亲便剪下一些,调进豆腐箱的馅子里,香味浓郁,让人回味无穷。平淡的日子,一下子变得温暖、富足而且有滋有味。那时,家中没有冰箱,正是母亲的发明,我们每年的年夜饭都能吃到鲜香椿。一道普通的菜,永远留在了我一生的记忆里。

        2018年,博山豆腐箱被评为山东十大经典名菜,还登上了人民大会堂国宴之列,引来中外客人的赞誉。在故乡它是一道寻常百姓的菜肴,家家做得,街巷里弄的酒馆饭店都有。然而,它又不仅仅是一种菜肴,而是一种感觉,一种心境。到博山不吃豆腐箱,就没有尝到本真的博山风味。

      迁居济南十多年了,有家酒店,每天的招牌菜都有博山豆腐箱。我每回品尝,就想起母亲,总有百般滋味涌上心头。才下舌尖,又上心间。情也罢,思也好,挥之不去。

        无论走多远,身边有豆腐箱,就有一种浓浓的乡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