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下滑,大卖场“集体没落”,这锅要社区团购背?

亏损、下滑,大卖场“集体没落”,这锅要社区团购背?
2021年11月08日 14:25 正商参阅微博

日前,各大上市食企和大卖场纷纷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卖场方面,13家上市企业营收几乎是亏损,净利润仅有4家是增长的。

亏损、下滑,大卖场“集体没落”

▉ 1.永辉超市:第三季度净亏损超10亿元

10月29日,永辉大卖场公布三季度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98.35亿元,同比减少3.9%;净亏损21.78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20.28亿元,由盈转亏;扣非净利润亏损18.28亿元,同比下降220.33%。

其中,2021年第三季度,永辉大卖场营业收入为230.08亿元,同比增长3.86%,环比增长12.28%;净亏损10.95亿元,同比下降726.56%,由盈转亏;单季度扣非净利润亏损9.03亿元,同比下降822.52%。

▉ 2.步步高超市:第三季度净利下滑1262.8%

10月29日,步步高披露三季度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4.7亿元,同比下降13.87%;实现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1.62亿元,同比下降13.2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569万元,同比下降1262.8%。

▉ 3.华联综超:第三季度净利亏损1.4亿元

10月28日,华联综超发布三季度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主营收入61.46亿元,同比上升0.96%;归母净利润-15928.79万元,同比下降236.15%;扣非净利润-14529.07万元,同比下降253.98%。

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8.73亿元,同比下降6.4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4亿元,同比下降514.41%。

▉ 4.人人乐:第三季度净亏损2.73亿元,同比下降78.53%

10月24日,人人乐发布三季度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人人乐实现营收11.41亿元,同比下降15.4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2.73亿元,同比下降78.53%。前三季度,人人乐实现营收39亿元,同比下降10.5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6.38亿元,同比下降116.70%。

对于目前行业内很多关于社区团购致使大卖场业绩下滑的“指控”,大多是受财报中说法的引导。其中,永辉依然把业绩下滑的原因归结为:疫情、社区团购,以及上半年主动调结构降库存等方面的影响。

社区团购:这锅我不背

大卖场业态下行也不是一个近两年才存在的问题,大卖场目前所呈现出的数据下滑,更多应该被视作整个业态持续进行中的结构性调整,和长期存在的行业挑战。

当然,不能忽视的是,当下整个消费大盘都不算太好,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4%,虽比上月加快1.9个百分点,但依然低于过去十年增速的平均水平。

另外,很多大卖场在上半年报和三季度报中都出现了明显的数据下滑,这其中还有一层原因在于,在去年疫情最严重的上半年,供给相对稳定的大卖场获得了很多从菜场、电商平台上转移过来的消费者(当时很多菜市场关闭,生鲜电商不是缺货就是配送时效拉长),获得了短期的业绩提振。

而随着疫情平稳后,短期利好逐渐消散,消费者们又回到原来的消费路径中去后,业绩自然就相较去年出现了一些反差。 但刨除短期影响因素去看,造成大卖场业态持续下滑的根本原因,还在大卖场自身。

20多年前,当现代卖场这一新鲜事物在神州大地崭露头角时,中国的消费者立刻被卖场那明亮的环境、齐全的商品、任选的自由、服务的周全所吸引。

曾经,卖场做为全国性品牌必须争夺的市场,它是品牌的展示窗口。你说你是驰名商标,现在卖场里面有你的位置嘛?没有,那你就是吹牛。

而如今,商超关门的越来越多,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生意一旦不行,管理层多半不去反思自身营销能力不足,反而将更多的风险归结给外因,是造成大面积商超作死的节奏。

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大批外资大卖场进入中国以后,利用渠道优势,向上游供应商收取进场费、堆头费、促销费、新品费等一系列名目繁多的费用,严重扭曲了零供关系。

据媒体报道,以上海某知名便利店1000多家门店为例,一个新消费品牌,如果进行单独终端陈列的话,不仅需要100万元的进店费,还要支付SKU条码费、陈列费。

中国的商超,并不是以销售产品盈利,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收取各种费用维护生存。这是极为不健康的。有的商超为了赚取更多费用,想办法把经销商卖得好的产品锁码,逼迫经销商解锁,再收一次进店费。

大卖场近两年销售额和利润下降后,不是积极想办法,联合经销商促销提升销量而是打起了歪主意,逼迫经销商签订销售任务和利润任务,只要完不成就让经销商补利润。想尽一切办法从上游赚钱,失去了大卖场盈利的重心。

集体的没落,摆在一贯强势的传统商超面前的,是时候要“换血”了!

仓储会员店能拯救传统大卖场吗?

今年以来,实体零售行业最大的风口非会员店莫属。

深耕大陆25年的山姆不断深化布局,强势杀入的costco也在积极布点加速拓展,就连老玩家麦德龙也重拾会员店模式,再加上盒马、永辉、华联综超、家乐福等本土玩家,仓储会员店赛道一时间火热异常,风头无两。

仓储会员店模式能拯救大卖场吗?

有行业专家认为,会员店成为风口其积极意义在于为中国零售业开启了一个新业态的规模化发展,丰富了中国零售业的业态结构。但是,当下本土企业对于仓储会员店尚处于探索与尝试阶段,对于仓储会员店的核心价值与能力支撑尚需要时间认知与建立,这个过程中所存在的不确定性依然很大,如果仅仅是抢抓机会性的布局,对于任何一家零售企业而言都很难真正获得仓储会员店的整体价值。

从市场需求层面看,国内一二线城市的中产家庭已经对这种业态的价值有了需求,也能够接受付费会员的经营模式,但从国内企业端来看,目前从供应链到业态经营能力方面还需要培育。

不可否认的是,仓储会员店是个好业态,但不是所有玩家都能做好。仓储店有其门槛,从卖场到仓储店需要足够的人力、供应链等储备。

凯度消费者指数的观点也认为,会员制需要考虑续约率情况,核心产品选择、运营效率,会员服务质量等都是消费者忠诚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这也考验着企业的后期整体经营能力。

当红利消失,所有的赛道都值得重来,核心还是零售的成长能力。会员店起风了,但是不是你的机会,则不一定。

而对于市场,大卖场对于仓储店的尝试还有待观察,相信不用太久就会看到答案。

来源纳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