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巨头接二连三承认造假,被欧美模式带坏还是太内卷?

日本巨头接二连三承认造假,被欧美模式带坏还是太内卷?
2022年06月15日 20:37 正商参阅微博

近年来,接连承认造假的日本制造业巨头,从高田公司、椿中岛、日立公司、日野汽车、三菱电机,再到最新的川崎重工,排起来已是一长串。其中,川崎重工的造假历史竟然长达40来年。

这些代表日本工匠神话的巨头们接二连三爆出的丑闻,连日本社会也震惊了。

《正经社》分析师梳理获悉,探究造成这种现象深层原因的观点,最吸引人眼球的,当是受“欧美模式”影响一说。

代表人物是中国银行全球调研专家、东京分行王哲。他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至日本泡沫期,日本企业更加强调以不断改良为重要特点的产品研发,缔造了“日本制造”的金字招牌,但是近年来,日本企业受欧美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管理中心逐渐转向重视股东利益,强调成本控制、财务数据和利润的逐年增长,更加注重短期利益。

也有观点认为,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和韩国的公司逐渐侵蚀了日本企业的市场份额,动摇了日本制造业的根基,造假的背后其实是产品竞争和成本竞争。而日本企业的内卷,则是这些内部机密不断被泄漏的主要原因。

01

又一巨头“招供”

最新这一回,是川崎重工,同样大名鼎鼎。在日前召开的记者会上,其承认旗下子公司生产的大楼中央空调冷冻机存在1950起质检造假行为。

造假行为主要包括,在出货前的试运行检查中,凭空杜撰出根本没有实测过的数据;以及在客户到场检查时,通过对测量仪动手脚来达到检测标准。这两项造假行为从1984年一直持续到今年,跨度长达38年。

另外,川崎重工还承认,在商品介绍中,曾把部分未取得日本工业标准认证的商品写成已取得认证,这一行为也持续了20年以上时间。

对此,川崎重工设立了由外部律师组成的特别调查委员会,将考虑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原因以防止再次发生此类问题,并将采取相关措施。

随后,川崎重工业总经理被解除了职务。川崎重工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质检造假行为对产品安全性暂时没有影响,相关产品也未涉及中国市场,公司将对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调查。

不过,这一丑闻给川崎重工股价带来了冲击,6月7日午盘一度重挫超过13%,这也反映出市场对川崎重工的不信任感增强。

有声音质疑称,造假风气不改善,出事就道歉、撤职的流水线式危机公关已经难以挽回企业信誉,只会使日本制造的颜面一伤再伤。

事实上,川崎重工生产的新干线列车车架此前就曾出现14厘米裂缝,被认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公开资料显示,川崎重工是日本军工产业的重要成员,仅次于三菱重工,是日本自卫队飞机和潜艇的主要生产商。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注册资本1043.28亿日元,集团员工约3万多人。

02

接二连三爆发

然而,川崎重工并不“寂寞”。

就在刚刚过去的5月,日本制钢所(JSW)发布消息称,该公司制造的涡轮机相关产品,存在数据造假行为。截至今年2月,该造假已经持续24年之久——屡次将未达到客户要求的产品数据,篡改为合格的检验数据后发货。

公开资料显示,日本制钢所的历史超过百年,常年为核电站等客户提供金属锻件等产品。

4月底,日本三菱电机也承认,位于兵库县的一家工厂生产的变压器产品,在出厂前进行的检验中存在数据造假。

受此影响,国际认证机构5月6日暂停了涉事工厂的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及国际铁路行业标准认证这两项证书。

值得注意的是,三菱电机已有6家工厂因质检造假等问题,相继被取消或暂停了相关国际认证证书。

三菱电机委托第三方进行的调查发现,该公司变压器数据造假至少可以追溯到1982年,跨度长达40年。此次涉及的近3400台变压器被出售到日本国内外,其中也包括日本的铁路公司以及运行中的核电站。央视财经援引日媒调查称,至少涉及9家日本核电站。

3月初,丰田汽车控股的日野汽车向外界承认,该公司引擎数据存在造假,其中包括尾气排放以及油耗,且已持续多年,影响多达11.5万辆汽车,这一数据几乎是日野在日本年销量的两倍。为此,日野停止了搭载有数据造假发动机的中重型卡车和巴士的运输。

值得关注的是,日野发动机也搭载在丰田和五十铃汽车这两家日本车企的个别巴士车型上,丰田和五十铃也被勒令暂停生产。3月29日,日本交通省对丰田旗下日野汽车生产的4种引擎存在数据造假一事作出处理决定,对搭载“问题发动机”的车辆撤销其生产许可,这一措施在日本国内还是第一次。

2021年5月,英国英格兰地区部分高铁被发现车厢底存在裂缝,有的裂缝甚至长达28.5厘米。这一发现导致该地区高铁大面积停运。这些投入使用仅3年的问题车厢,均为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日立800”型列车。

经过5个月的调查,日立公司承认,造成车厢出现裂缝的原因是质检造假,包括直接篡改检查结果、变更检查条件,或者不按客户规定进行检查。并且,日立造假已不是一天两天,而是“至少存在30年”。

2018年,川崎重工擅自将产品底盘违规削薄,直接导致日本JR新干线底盘的断裂。

2018年,日本轴承制造商椿中岛承认,2016年-2018年间,公司从中国洛阳轴承进口钢球,贴上椿中岛葛城工厂的标签出口到欧美。造假曝光后,椿中岛承认,因产品产量无法满足市场,故而采购价格更低,但质量完全符合客户要求的中国钢球,伪装成椿中岛产品出售。

椿中岛是世界标杆级的轴承钢珠企业,代表了全球最高轴承钢珠制造工艺,2018年收购美国恩恩后,已成为全球轴承钢珠的老大。

2017年,曾是全球三大安全气囊公司之一的高田公司,被曝为降低生产成本而使用了硝酸铵,导致其出厂的汽车安全气囊极易引起充气发生器爆炸,从而引发全球汽车行业大规模召回事件,最终导致该公司破产。

03

被欧美模式带坏?

据国际金融报报道,在20世纪后期,日本制造业曾一度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优越的产品性能和可靠的产品质量让“日本制造”在全球市场所向披靡,“Made in Japan”等同于质量担当。

鼎盛时期,在全球50强中,三菱、丰田、松下、日立、索尼、本田、日产、东芝这些日本制造企业都榜上有名。

不管是从小作坊成长起来的企业,还是一些传统的老牌大企业,他们都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日本的传统文化:“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那时的工匠们把自己的产品看成是自己人格和信誉的表现,他们不以功利、不以富贵论成败,对工作的坚持、对难度的挑战逐渐演变成普通民众崇尚的价值取向。

中国银行全球调研专家、东京分行王哲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至日本泡沫期,企业经营管理更加重视长期经营,并不断加强质量管理,强调以不断改良为重要特点的产品研发缔造了“日本制造”的金字招牌。

“但是近年来,日本企业受欧美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管理重心逐渐转向重视股东利益,强调成本控制、财务数据和利润的逐年增长,更加注重短期利益。”王哲说。

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日本经济中心主任陈子雷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日本制造业造假有财务数据的造假,也有技术层面的造假。财务数据造假跟日本企业的经营环境、国内国际经济环境恶化有关。而技术数据造假说明日本制造业根基发生了动摇,产品研发设计制造过程偷工减料的背后是激烈的企业竞争,特别是产品的竞争和成本竞争。

04

市场承压内卷升级?

王哲指出,日本公司治理体制也存在问题:

一方面,日本企业内部管理“竖井化”严重,横向沟通和监督体制不足;

另一方面,日本独特的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用工体制导致日本企业内部官僚化严重,未能建立起管理层与一线员工的有效沟通途径,从而导致长期存在对一线生产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有日本问题专家撰文指出,进入本世纪之后,随着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几乎所有日本企业的市场份额都在被中国和韩国企业所侵蚀。

因为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带来的工艺和工程方面的进步,人的因素一步一步地被排除出了制造过程,这样一来全球的产品质量就被趋向于均等,质量的峰谷趋于平滑,即便存在某个地方生产的东西质量好一些,也不会比别的地方好很多,所以日本的质量神话的破灭就是肯定的了。

另一方面是市场被侵蚀还造成了日本企业的内卷,内部争斗使得原来不容易曝光的内部机密不断被泄漏了出来。近来的问题几乎毫无例外都是所谓“内部告发”给媒体,才被外界所知。

除此之外,还有在竞争中,尤其是在和中韩企业的竞争中已经失败了的企业,有意弄虚作假来减少投入、降低质量维持经营的日本企业,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正经社》综合整理,来源:央视财经、证券时报、华夏时报、国际金融报、冰眼谈天下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