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风波后 行业风口上的ST新研能否“否极泰来”?

财务造假风波后 行业风口上的ST新研能否“否极泰来”?
2022年06月13日 20:57 V财经讯

2022年6月9日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对ST新研(300159.SZ)的一纸处罚决定昭示了为期半年的立案调查告一段落。

《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显示,因新研股份收购四川明日宇航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明日宇航),2015年11月1日起,新研股份将明日宇航纳入合并范围。新研股份子公司明日宇航通过虚构业务和提前确认收入两种方式实施财务造假。

公开信息显示,ST新研主营业务包括航空航天业务和农机业务,其中航空航天业务主要以“航空飞行器结构件”、 “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结构件”为核心,农机业务主要从事中高端农牧机械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致力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所需的农牧机械装备及替代国外进口的中高端农牧机械装备的研制和销售。

2021年11月8日,ST新研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近半年来,ST新研可谓是利空不断。不过,据近期披露的2021年年报显示,ST新研亏损收窄,全年营收13.63亿元,同比增长47.14%,利润总额为-3.2亿元,同比减亏4.26亿元。

备受投资者关注的是,头顶“农机制造行业第一股、军工板块龙头股”光环的ST新研,在陷入财务造假风波后,能否涅槃重生?同时,ST新研“暴雷”背后的一些深层次原因,也值得引发思考。

“暴雷”始末:缘起高估值并购

ST新研于2011年1月上市,原主营业务为中高端农牧机械的研制销售,被誉为创业板“农机制造行业第一股”。数据显示,2012 财年,全球农机巨头约翰迪尔营业收入达到 2100 亿元人民币,净利润 192 亿元,总市值达到 2100 亿元。与全球行业巨头相比,ST新研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2015年,顺应“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以及国防军工行业的巨大发展机遇,ST新研开始积极参与“民参军”,并收购明日宇航,形成农机+军工领域双主业、双引擎发展的战略布局。彼时,收购作价36.4亿元,评估增值率高达418.47%,形成商誉28.82亿元。

公开信息显示,当年被并购时,明日宇航原股东韩华、杨立军等人给出了明日宇航2015、2016及2017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7亿元、2.4亿元和4亿元,累计扣非净利润不低于8.1亿元的业绩承诺。截止2017年12月31日,明日宇航的业绩承诺期已到期,期间明日宇航扣非净利润合计为81119.91万元,业绩承诺完成率100.15%,刚好压线达标。

对此,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ST新研收购价格有“虚高”嫌疑,形成大量的商誉资产;另一方面为了匹配高估值收购,被收购方可能会做出不切实际的业绩承诺。

2020年,ST新研年报显示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21.85亿元。其中,明日宇航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3.84亿元、其他非流动资产(预付设备采购款)减值1.62亿元。因明日宇航业绩下降进而计提商誉减值13.47亿元,该三项计提和减值合计近19亿元。

由此可见,并购产生的巨额商誉并没有给ST新研带来业绩的协同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公司年报业绩“暴雷”。

在最近几年的A股市场,ST新研并购“暴雷”并非个案。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上市公司年报中有452家业绩亏损,其中一半以上是由于计提商誉减值引发的。

分析人士认为,通过并购能够帮助公司迅速发展,但通过实际结果看,许多并购并没有完成最初承诺的业绩,并且还带来了商誉减值的负面影响,为公司后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另外,高额商誉并购不但会使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也对企业长远发展不利。

大量“暴雷”事件,让投资者不得不思考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业内人士表示,2014年10月证监会重新对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工作进一步予以明确,将重组并购等行为活动规范化,并鼓励上市公司开展这一系列行为。在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的要求。

在政策鼓励下,2015年上市公司并购事件激增,据choice数据显示,2015年并购事件11950次,平均并购金额创下历史最高点为4.1亿元,而在2014年,并购数量仅为5969次。并购重组数量激增带来的是我国资本市场的繁荣景象,但同时也为上市公司商誉减值造成的业绩“暴雷”风险埋下祸根。

对此,某一线投行资深保代认为,2015年-2016年的牛市,使很多上市公司的估值都非常高。在这样情况之下,又由于2014、2015年这两年半的时间是历史上最长的 IPO关闸期,导致企业不得不去通过并购进入资本市场。由于并购过程中股价极高,相关规则又要求锁死被并购企业的PE倍数不能超过15倍,因此迫使被并购企业需要通过提升预期利润才能达到自身的估值预期,通过提高业绩承诺来达到并购后在上市公司中合理的股权占比。

“实际上,高的业绩承诺完成起来还是有很大问题。随着股票市场整体的大幅下跌,宏观环境、市场环境发生变化,GDP增速放缓,军工行业的军改政策,使得企业根本完不成这么高的业绩目标。”上述保代表示。

亏损收窄 能否走出破局之路?

2022年6月9日,ST新研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财务造假风波终于迎来定论。在此之后,ST新研能否“否极泰来”?

4月27日ST新研披露的2021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63亿,增长47.1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4亿,相较于2020年调整后的净利润,减亏3.99亿。

其2022年一季度报告显示,因农机和军工收入增加,营收1.42亿,较上年同期增长33.02%,净利润减亏至-3211万元,亏损面相较于上年同期缩窄26.96%。ST新研认为,基于上述主要财务指标明显好转的情况看,公司有信心尽快走出经营业绩的困境。

ST新研年报显示,在军工业务板块方面,公司历经近二十年的军品型号跟研,已深度参与到我国定型批产的新一代武器装备的零部件配套中,参与图号数量过万种。ST新研配套军品型号涵盖战斗机、运输机、直升机、轰炸机、战术导弹、弹道导弹、飞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等,配套客户涵盖中航工业、中航发、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船等各大军工主机厂。公司在配套客户范围、配套装备型号数量、工艺技术积累、生产设备数量与质量、全工序整体部段交付能力上较同行业民营企业有明显优势。

据一位对明日宇航较为了解的业内人士表示:“抛开明日宇航做出不切实际的业绩承诺并引发业绩暴雷来说,该公司在我国目前的航空航天以及航发等先进制造领域,其技术实力,和设备规模以及先进性确实在民营企业中处于龙头地位。该人士还强调,明日宇航几乎参与了我国目前航空航天以及航发领域绝大部分主力装备的研发和批产配套。参与的型号涵盖了我军的歼击机、运输机、直升机、教练机、火箭、涡扇发动机以及多种型号的导弹等。是目前市场上民营企业中少有的参与了那么多型号的研制于批产的企业之一。这也是跟企业在过去很多年几乎疯狂的研发投入分不开的。可以说,明日宇航还是为我国航空航天装备业的发展还是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相信在趟过目前的业绩暴雷风波后,明日宇航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很有空间的。”

毫无疑问的是,航空航天零部件生产行业系一个准入门槛高、业务培育期长但又极具增长潜力的战略性新兴行业。“十四五规划”对国防军工行业的发展明确了下个五年的建设目标,其中特别提到了,要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高度概括了我国军队建设的状态及发展方向,行业的发展会贯穿整个“十四五”,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军工企业订单明显增加。ST新研2021年年报中显示,未来几年,航空航天装备的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客户对航空航天零部件的需求也将随之加大,因军工产业对军品质量、供应商的保障能力始终处于高标准、严要求的状态,民营企业配套供应装备零部件的交付能力也需要继续提升,未来,军工航空航天装备市场有望向交付能力强的企业集中。此外,俄乌战争以及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复杂化也将进一步刺激军工行业的发展。

在农机领域,近年来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利好农业机械产业发展。包括:《2021—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等。种种迹象表明,身处“农机+军工”的ST新研,其业绩增长空间仍大有可为。

分析人士认为,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约为美国的77%。但我国军费仅约为美国的32%,军费/GDP比重约1.42%,远低于美国的 3.39%,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4%。国防投入远落后于经济发展,国防与经济实力匹配将驱动行业长期确定增长。

对于农机制造行业发展,分析人士认为,乡村人口数量自2011年开始连年持续下降趋势未变,整体表现为乡村人口减少,总播种面积上升的局面,反映出未来机械代替人力的机械化农业生产趋势。同时,土地流转改革及规模化农业合作社的兴起,促使农业机械化率进一步提高,保有量将得到提升。

对于ST新研来说,“由于2015年开始农机行业的持续低迷,行业内换血转型频繁发生,像ST新研这样持续投入生产、研发的公司很少,多年沉淀下来的忠实消费者、不断积累的口碑会使公司产品销量稳步提升。”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ST新研全资子公司牧神目前拥有有效专利96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7项。投入研发过亿元,打造农机大数据云平台及迈迪国标物联码产品信息交互识别系统——迈迪国标物联码系统。

据了解,ST新研拟进一步投资建设新疆农机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新疆农机国IV发动机排放检测实验室,持续提升农机业务的研发能力和牧神农机品牌影响力。

随着上市公司2021年年报出炉,在民营军工零部件制造领域中,广联航空、爱乐达、利君股份、立航科技也相继交出“成绩单”。其中,广联航空的航空航天零部件业务收入约1.2亿(含无人机)、爱乐达该业务收入约6.1亿、利君股份的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业务收入约3.8亿(含装配)、立航科技的飞机零件加工业务收入约1.16亿(含部件装配)。。

对比来看,航空航天零部件业务收入为ST新研2021年年报贡献5.75亿元,如含装配等业务,ST新研的该业务收入将会更高。毫无疑问,ST新研已然是军工零部件加工领域的龙头企业。

ST新研未来能否走出财务造假的阴霾,我们拭目以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