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白酒股”伊力特经营乏力 采、存、销数据有疑点

“新疆白酒股”伊力特经营乏力 采、存、销数据有疑点
2019年12月08日 11:10 红刊财经

红刊财经 周月明

编辑 | 承承

作为新疆白酒上市公司的“独苗”,伊力特与其他区域型白酒企业一样,2019年也面临着增长乏力的状况,特别是在产能利用率明显偏低下还融资扩产,如此举措令人不解。更为重要的是,梳理其近几年的采、存、销数据,还发现其中存在一定的异常。

作为新疆地区白酒上市公司的“独苗”,伊力特与其他区域型白酒企业一样,2019年面临增长乏力的状况。财报显示,伊力特2017年、2018年营收增速还能够在10%以上,净利润增速在20%以上,但进入2019年后,营收和业绩增速出现大幅下滑,一季报和三季报营收增速还不到1%,半年报业绩则同比下滑5.7%,这是近年来的首次下滑。

不佳的财报数据让伊力特股价一度重挫,4月份以来,股价持续下行,截至12月6日,股价在15元附近徘徊。伊力特的经营究竟出现什么问题,导致其今年的业绩表现明显迥于往年?

一边销量萎缩 另一边却在积极扩产能

财报显示,伊力特主要产品是白酒,近5年来,占其总营收都在94%以上,其中高档酒是公司的营收主力,2018年时,高档酒贡献占比61%、中档酒占28%、低档酒仅占5.5%;2019年上半年,高档酒占比提升至73.6%。

在财报中,伊力特把自己的市场划分为疆内和疆外。2016年以来,其疆内市场占到总营收的70%以上,疆外市场仅占20%左右。由此划分可看出,伊力特是一家典型的区域型白酒企业。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疆外市场,2018年伊力特的疆内市场增速出现了大幅缩减,相比2017年的15.32%占比下滑至2.59%。此外,虽然公司并未公布2019年上半年以及前三季度具体的疆内疆外增速情况,但截至2019年上半年,其疆内市场业绩为6.98亿元,不足2018年的一半。对此,伊力特在半年报中称,“销售面临着严峻挑战,新疆本地市场销售总量出现萎缩”。

相比增量空间有限的疆内市场,伊力特对疆外市场的“野心”似乎越来越大,其曾立下“军令状”,计划力争未来5年,新疆市场与疆外市场销售占比由目前的7∶3转变为3∶7。然而从公司2018年披露的经销商队伍来看,此目标似乎“任重而道远”,2018年,伊力特疆内经销商数量还是占大头,有45家,报告期内增加了5家,而疆外经销商数量却只有8家,仅比上一年增加了1家。疆外市场的经销商可选择的品牌众多,伊力特如何发展壮大其疆外经销商体系,显然是令人好奇的。此外,开拓疆外市场不仅要面临着众多品牌的“狼争虎夺”,还要花费高额的宣传推广费用,而从伊力特财报来看,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确实是在逐渐走高的,2017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占比分别为3.7%、4.89%和6.26%。

然而有意思的是,相比宣传推广的花费,伊力特似乎更愿意把大笔资金投入生产端。今年3月,伊力特披露了再融资预案,拟发行8.76亿元可转债,这是其上市以来的首次再融资。就此次可转债募资目的来看,计划用于对公司总部酿酒基地进行全面技改,形成3万吨成品酒生产能力,此外还要将第一坊从伊宁市搬迁至可克达拉市,形成1.5万吨成品酒的生产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2018年年报中,伊力特曾提到自己现有产能状况,总部生产的设计产能为3.2万千升,实际产能为1.99万千升;伊宁分厂设计产能为8000千升,实际产能仅为5721千升。当然,不确定的是,这里提到的设计产能是否是已有的生产设施所能释放的产能,若是如此,则从公司实际产能来看,在已有的生产条件下,产能并未得到完全释放。既然如此,公司又为何要花费大笔资金去建设新的项目呢?如此异常情况,不由让人怀疑其募集资金的必要性是否合理。

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从伊力特的资产状况来看,其货币资金并不少,且没有大幅减少的情况,2017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分别为14亿元、13.46亿元和17.8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达到40%以上。可既然公司存在如此多的资金,又为何不充分利用一下自己的货币资金,非要发行高达8.76亿元的可转债呢?如此情况同样让人对其真实的资金情况感到好奇,是否真的存在哪么多可使用的货币资金?

营收数据有失真之嫌

除了上述募资扩产的动机让人质疑外,《红周刊》记者根据财报数据核算了伊力特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的营收情况,发现这部分数据是存在一定异常的。2018年、2019年上半年,伊力特营业收入分别为21.24亿元和9.4亿元,若考虑到同期国内增值税税率变化的影响,伊力特2018年、2019年上半年含税总营收大约为24.71亿元和10.91亿元。

据伊力特2018年、2019年上半年的合并现金流量表数据显示,公司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别为23.32亿元和11.92亿元,此外,2018年、2019年上半年公司新减少预收款分别为1.6亿元和4666万元,对冲同期与现金收入相关的预收款项影响,则与2018年、2019年上半年营收相关的现金流入达到了24.92亿元和12.38亿元。

将这两年的含税营收与现金收入数据勾稽,则2018年、2019年上半年现金收入比含税收入分别多出2124万元和1.48亿元。理论上,2018年、2019年上半年的应收款项应该分别减少2124万元、1.48亿元才合理。

然而,在这两年的资产负债表中,伊力特的应收账款(包含坏账准备)、应收票据合计分别为2.81亿元、1.17亿元,相比上一年年末相同项数据,2018年未减反增加了8697万元,2019年上半年虽然减少了1.65亿元,但与理论上应该减少的1.48亿元有一定的差异,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分别相差了1.08亿元和1701万元。

考虑到伊力特财报并未披露任何应收票据背书金额,因此这一数据差异应与应收票据背书无关,可既然如此,数据出现差异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采购数据存在较大差异

除了营收方面数据存在异常外,伊力特的采购数据同样存在疑点。

财报数据显示,伊力特2017年和2018年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分别为3.18亿元和2.93亿元,占总采购额比例为35.19%和26.59%,由此推算出这两年的采购总额分别为9.03亿元和11.04亿元,若考虑到国内增值税税率影响,则2017年公司含税采购约为10.56亿元,2018年含税采购约为12.84亿元。

在2017年、2018年的现金流量表中,公司“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12.55亿元和11.39亿元,剔除当年预付款项新增加的3766.36万元和597.36万元的影响之后,则与采购相关的现金支出分别达到了12.17亿元和11.33亿元。将含税采购与现金支出相勾稽,可发现2017年,现金支出比含税采购金额多出1.61亿元,2018年含税采购金额则比现金支出多了1.51亿元。理论上,当年的应付款项应该相应减少或增加这些金额。

可事实上,查看伊力特财报可发现,2017年、2018年的应付款项分别为1.54亿元和2.37亿元,2017年和2018年都相比上一年增加了2484.5万元和8292.4万元。这一结果与理论上应该新增或新减少的金额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2017年未减反增,存在1.86亿元的数据偏差,而2018年则存在6839万元的偏差。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数据的偏差呢?对此疑问,是需要公司予以一定的合理解释。

存货数据疑点重重

除营收数据、采购数据存在疑点外,若分析伊力特的存货数据,同样可发现该数据也是有一定的问题的。

在财报中,伊力特披露了近几年原材料采购的相关数据,主要包括酿酒原材料和包装材料,2017年为9.03亿元,2018年为10.17亿元。此外,伊力特还披露了营业成本中的材料消耗金额,2017年、2018年分别为7.71亿元和8.41亿元,材料成本占营业成本比例分别为76.9%和77.65%。

将材料采购金额与营业成本中消耗的直接材料相减,2017年和2018年分别得到1.32亿元和1.76亿元的差额,理论上说,这部分差额应计入当期存货变化中,即2017年、2018年存货中的原材料应该分别新增1.32亿元和1.76亿元。

先不考虑这两年存货中原材料的新增金额如何,在2017年和2018年,伊力特的存货价值总额分别为7.79亿元和7.95亿元,仅比上一年分别增加了7178.55万元和1575.24万元,仅这一数据就已经比原材料应新增的1.32亿元和1.76亿元要少得多,这本身就已显示出其存货相关数据的矛盾。而对此差异,就需要公司做更多解释了,否则,公司就可能存在有更多存货未销,或者营业成本要比披露的数据要高的疑点。

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在伊力特披露的原材料采购情况中,采购比重最高的并不是酿酒原材料,而是包装材料,2017年和2018年分别为4.6亿元和5.67亿元,都超过总采购额的50%,然而在存货中,包装物的占比却非常小,且变动金额相对于采购金额来说也很小。2017年,包装物仅新增了435万元,2018年则减少了916万元。这就令人产生疑问,存货中包装物较少,那么存货中其他项目中是否涵盖了包装材料呢?若不是的话,那是否意味着采购的包装材料大部分已计入营业成本之中?但在2017年、2018年,营业成本中的原材料消耗额分别为7.7亿元和8.4亿元,而同期包装材料的采购额为4.6亿元和5.7亿元,若大部分营业成本中的消耗材料为包装材料的话,那么意味着有60%左右的消耗材料都是包装物,按理来说,酿酒原材料才应该是原料成本的重头,可包装材料却占了大头,如此不合理现象是否正常,是需要公司好好解释的。(本文已刊发于12月7日的《红周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