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亚通高价参股公司或是空壳,投资收益主要贡献方身份谜雾重重

怡亚通高价参股公司或是空壳,投资收益主要贡献方身份谜雾重重
2020年11月14日 21:27 红刊财经

记者 | 周月明

近几年来,怡亚通出现了增收不增利情形,公司的利润多靠投资收益来支撑。对于怡亚通而言,其投资收益的主要贡献方的身份是值得探究的,毕竟部分子公司存在“空壳”的嫌疑。

怡亚通是国内首家上市的供应链企业,其主营业务有广度平台、380分销等,营收规模自2016年同比大增45%突破500亿元大关后,此后的几年营收增速有所下滑,但规模总量上依然在逐步攀升。值得注意的是,在营收稳定增长的同时,其归母股东净利润却自2018年开始出现下滑,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分别实现2亿元、9014万元和6069万元,同比下滑66%、55%和1.39%。若查看其财务报表,可发现公司这几年的主营业务几乎不挣钱,利润多是靠投资收益来获得。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怡亚通的投资收益分别为1.42亿元、4.73亿元和1.71亿元,占同期归母股东净利润比例的71%、524%和281%。此外,在2018年之前公司净利润还未大幅下滑时,其投资收益就已经为怡亚通净利润贡献不少了。据其财报披露,2016年、2017年,怡亚通投资收益分别达到了1.16亿元和1.57亿元,而同期归母净利润则分别为5.19亿元和5.95亿元,投资收益分别占比22.4%和26.4%。

两参股公司长期“输血”怡亚通

查看怡亚通多年的财务报表,《红周刊》记者统计其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发现其主要来自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其中,有两家香港上市公司常年给怡亚通带来不小的投资收益,分别为伟仕佳杰控股有限公司、俊知集团有限公司。

资料显示,伟仕佳杰控股有限公司是怡亚通自2013年就开始参股的,当时的持股比例是15.28%,今年中期的持股比例为17.37%。自2014年之后,伟仕佳杰给怡亚通带来的投资收益基本都在5000万元以上,特别是2017年之后,利润贡献更为明显。2017年至2019年阶段,伟仕佳杰带来的投资收益分别达到了1.07亿元、1.09亿元和1.24亿元。俊知集团是怡亚通2015年开始参股的,最新持股比例为16.35%,自参股后,其为怡亚通贡献的投资收益基本上也是在逐年上升中,至2019年时已达到5866.7万元。

那么,伟仕佳杰和俊知集团是怎样的公司呢?《红周刊》记者查询相关资料后发现,伟仕佳杰主营信息科技产品分销及服务,而俊知集团则是射频同轴电缆等相关配件的制造商。从两家公司为怡亚通的利润贡献来看,基本上快变成其利润的支柱了,对怡亚通业绩变化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它们未来经营业绩的好坏对怡亚通能否拥有稳定的投资收益很关键。

财报披露,截至2020年上半年,伟仕佳杰和俊知集团营收已经有所下滑,其中伟仕佳杰2020年上半年营收录得288亿元,同比下滑3.99%,而俊知集团营收12.68亿元,大幅下滑45%,同期净利润亏损1.375亿元。若单从业绩贡献情况看,伟仕佳杰2020年上半年为怡亚通贡献了6126万元投资收益,基本与2019年持平,而俊知集团则从投资收益的贡献者变成了拖累者,2020年上半年投资收益为-2053万元。由此可见,怡亚通这两年的“利润支柱”已经出现变数,意味着怡亚通的主营业务如果再没较大起色,则单凭投资收益这些“外界支持”恐已吃力。2019年、2020年上半年,怡亚通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出现亏损,分别为-1.59亿元和-1.06亿元。如此现实条件下,一旦某家参股公司再进一步出现不利情况,或者其他收益来源方不再“给力”,则上市公司将面临更大的业绩下滑风险。

借丧失控制权方式确认投资收益

除了投资收益主要贡献者经营存在不顺之外,《红周刊》记者在梳理怡亚通近些年财报后发现,其没少在投资收益上“做文章”。这些玩法主要表现在某家参股公司获得增资,怡亚通就借丧失控制权确认溢价的投资收益,但这家参股的小公司为何能获得增资,增资是否匹配经营的情况却是充满疑点的;此外,怡亚通的一些投资收益贡献者(还包括一些主要贡献者)无论从规模,还是经营上都很可疑,都令人怀疑其投资收益的真实性。另外,怡亚通近些年还不断增加长期股权投资,并且将这些资产质押出去换取现金,可让人惊奇的是,很多被参股的公司规模、人数都非常小,而怡亚通给出的投资额却并不小,如此情况让人怀疑这些投资是否真实,是否只是“走个过场”增加一些资产以维持公司的高资产、高股价,或者日后通过增资高溢价卖出,再赚取一把投资收益。总之,怡亚通在投资收益上的“玩法”是令人眼花缭乱的,不愧是连续多年靠投资收益支撑净利润的“老玩家”。

对于怡亚通所存在的问题,首先看其对子公司合肥市卓怡恒通信息安全有限公司丧失控制权确认投资收益的疑点。怡亚通处置这家子公司在2019年时产生了2.62亿元投资收益,而当年公司投资收益总额才4.73亿元,占比很高。当年经监管层问询后,怡亚通才在问询函回复中披露了一些子公司的具体情况。

据问询函回复可知,合肥卓怡恒通是2019年10月28日才成立的,公司当时出资5124万元、深圳卓怡仁聚企业出资3416万元,分别持有60%和40%的股份。截至2019年12月,合肥经开科技和安徽省智能语音又分别向合肥卓怡恒通增资1亿元,各获得合肥卓怡恒通15%的股权,据此推算,合肥卓怡恒通100%股权估值约6.67亿元,而怡亚通也因其他公司增资原因而持股权下滑到42%,丧失了对合肥卓怡恒通控制权,其将42%股权所对应2.8亿元估值确认成了投资收益(还需扣除丧失控制权之日剩余股权的账面价值0.1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红周刊》记者查看深圳卓怡仁聚、合肥经开科技和安徽省智能语音这几个出资方,其中,深圳卓怡仁聚是2019年1月才成立的企业,注册资金仅5万元;合肥经开科技和安徽省智能语音的人员规模不大,分别只有5人和3人,如此情况让人不难产生联想,这些资金很可能只是为了抬高合肥卓怡恒通的估值而突击入股的。此外,合肥卓怡恒通作为一家2019年10月才成立的公司,为何在2个月后(当年年末)的估值就能提升到6.67亿元,较所有出资额2.85亿元溢价了3.82亿元,难道是其资产质量、经营状况等在短短两个月就出现了质的变化?

总之,对于合肥卓怡恒通的经营情况以及估值是否合理是需要上市公司好好解释一下的,否则不排除上市公司是通过财技手段让公司2019年财报更加好看,可一旦合肥卓怡恒通估值真的出现不合理或财务数据存在造假情况,则难免会对上市公司未来业绩和股价带来重大负面冲击。

投资收益贡献方身份存疑

其次,怡亚通的一些投资收益贡献方,甚至包括贡献主力的身份、规模也都非常可疑。比如近几年投资收益仅次于两家香港上市公司的浙江通诚格力电器有限公司。

据财报可知,自2017年开始,怡亚通参股了浙江通诚格力电器有限公司,持股占比25%,而这家公司此后也为怡亚通带来了不少投资收益。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其贡献的投资收益分别为3424.4万元、4664.8万元、7377.4万元和2065.7万元,若按怡亚通参股25%股权来推算的话,浙江通诚格力电器有限公司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单是净利润就分别达到1.37亿元、1.87亿元、2.95亿元和8262万元。

《红周刊》记者在查看Wind全球企业库时,发现浙江通诚格力电器有限公司主要负责格力空调、格力小家电在湖州、嘉兴地区的管理和销售,虽然未披露其销售净利率,但查看同期格力电器的销售净利率多在10%至15%之间,若假设浙江通诚格力电器的销售净利率在15%左右的话,按照其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净利润水平,则其营收应分别在9亿元、12亿元、19亿元和5.5亿元左右。问题在于,《红周刊》记者从Wind全球企业库看到,2017年至2019年,浙江通诚格力电器的从业人数仅分别为31人、32人和33人,也就是说,公司能够在2017年至2019年实现1.37亿元、1.87亿元和2.95亿元净利润仅需30人左右,如此高的人均利润额实在让人很好奇,是浙江通诚格力电器的效率太高,还是其业绩存在不真实情况?

部分参股公司存“空壳”之嫌

另外,若查看怡亚通近几年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话,可发现其增速都是比较高的,2016年至2020年上半年,分别为11.5亿元、15.5亿元、17.6亿元、2.39亿元和2.68亿元,同比增长14.1%、34.8%、13.5%、35.9%和32.14%。《红周刊》记者统计了其2016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参股公司,分别为3家、8家、12家、23家、36家,其中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增加最多。

不过,《红周刊》记者发现,这些参股公司中有不少人员规模都很小,比如2017年参股的怡联佳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投资约400万,但其常年人员数量在10人左右;又比如同样在2017年开始参股的深圳予识供应链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公司投资约100万,其人员也在10人左右;还有2018年才成立的湖南金通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截至2018年怡亚通投资额约1512万元,但其当年员工数量仅有12人(2019年16人)。

除此之外,自2019年起,其参股公司中还多了许多名字中含有“怡亚通”字眼的公司,这类公司往往投资额并不小,但员工数量却是“少得可怜”,不禁令人怀疑这些也是一些空壳公司而已。比如2019年才成立的张掖怡亚通供应链有限公司,当年公司对其投资1750万元,但员工数量仅3人;又比如同年投资的四川天原怡亚通供应链有限公司,投资额达1640万元,但当时员工人数也仅有7人;还有山东交运怡亚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2019年投资额达1700万元,但员工人数只有8人。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那么这些带有“怡亚通”字眼的参股公司,其实际业务是什么?经营的怎样?都是令人好奇的。那么,怡亚通投放不少钱到这些人员规模很小的公司,其是真的看好这些公司的业绩发展,还是“另有目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