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融环境:“幸运儿”翻车记

科融环境:“幸运儿”翻车记
2021年09月11日 11:22 红刊财经

红周刊 记者 何艳

近几年,环保题材个股遇到过两次历史大机遇,分别是2017年的“雄安”概念和2021年的“碳中和”。科融环境成为这一题材的“幸运儿”,不仅将总部迁移至雄安,成为雄安新区的第一家上市节能环保企业,还顺理成章地搭上了今年最热门的“碳中和”这辆“快车”。然而,不幸的是,火爆题材并未助推公司股价一路上行,反而因连续违规屡次翻车。

两次违规被罚

资本市场上,大肆造假的公司并不少见,但像科融环境这样,连续两次违规,挑战监管层底线的公司却并不多。

2020年12月14日,科融环境公告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被处罚的原因是,虚增2017年利润,手法则是,通过将21个项目调试报告日期由以前年度涂改为2017年,并在2017年确认调试收入,导致科融环境2017年虚增利润717.88万元。

专业证券维权律师表示,虚增利润行为性质恶劣,而科融环境2017年虚增利润金额占更新后的利润总额的近70%,也就是说,2017年度有约三分之二的利润均是通过涂改数据、造假而来。基于此,证监会对科融环境作出顶格6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实际控制人毛凤丽及相关责任高管也被予以处罚。

而这也并不是科融环境第一次发生信披违规。早在2019年5月31日,科融环境收购案当事人就因虚假披露收购信息被证监会行政处罚。证监会对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相关关联方出具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及《市场禁入决定书》。

经证监会查明,2016年6月,天津丰利收购科融环境控股股东的股权时,存在两项违规。一是天津丰利创新投资有限公司通过科融环境披露的信息存在虚假记载。二是科融环境控股股东徐州杰能科技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徐州丰利科技发展投资有限公司)通过科融环境披露的信息涉嫌存在虚假记载。

基于以上违法事实,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如果投资者于2016年6月28日至2017年12月1日期间买入科融环境,并在2017年12月2日卖出或仍持有并曾产生一定浮亏(无论是否解套);或者于2018年4月25日至2019年8月7日期间买入,并在2019年8月8日后卖出或仍持有并曾产生一定浮亏(无论是否解套)均可发起索赔,您可登录证券市场红周刊官网,通过“民间维权”频道进行在线维权,参与由《证券市场红周刊》“民间维权”栏目组织的索赔征集活动,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广大投资者在获得赔偿前无需支付任何律师费用。

业绩不佳 股东减持

公开资料显示,科融环境是一家集节能燃烧、水利及水环境治理、危废处理、固废污染物处理、热电联产、热能工程、烟气治理等业务于一体的环境综合治理平台公司。

科融环境自2010年底上市以来,仅仅过了两年“安稳”日子,此后便发生净利润持续下滑现象。财报显示,2013年一季至2014年一季的财报季,公司净利润持续同比无间断下滑,此后的2015年中报至2016年年报,再次出现净利润持续同比下降现象,2016年年报,公司净利润下降幅度创下历史纪录,下滑幅度达到7164.4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下降幅度更是高达30938.87%。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科融环境实现营业收入8545.39万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71.64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3152.72万元。

经营不佳只是一方面,科融环境还面临股东减持的局面。9月6日晚间公司公告,持股8.2%股东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2138.4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

面对这种情况,科融环境也在寻找“破局”之道。尤其是“碳中和”背景下,科融环境的新布局引发市场遐想。比如,对当下热门的氢能业务进行布局。对此,公司在关注函中回复,“近期投资者对氢能行业的关注度较高,但公司氢能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对公司的收入结构和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9月9日,科融环境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复投资者提问时明确表示,“公司目前的业务暂未涉及天然气业务。”科融环境后续发展方向究竟如何,能否乘着“碳中和”的东风起飞,还需打个问号。更重要的是,投资者索赔事项如何进展,值得进一步跟踪,《红周刊》记者将持续保持关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