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板块调整,“五一”收入“底色不足”或是成因

旅游板块调整,“五一”收入“底色不足”或是成因
2023年05月10日 17:49 红刊财经

红周刊丨秦佳丽

在2023年“五一”假期前后,旅游板块连续调整。从原因来看,或许与旅游在假期中的表现有关。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五一”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文旅板块困境反转同时在企业一季度业绩呈现,A股19家旅游及景区公司中,逾九成企业实现净利润正增长,半数企业扭亏为盈。不过,旅游及景区企业在二级市场尚未走出下行区间,年初至今板块内七成旅企市值下行,*ST西域、*ST凯撒等近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有业内人士向《红周刊》表示,尽管今年“五一”出游人次好于往年,但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近三年积压出行需求的释放,这种复苏势头能否持续依旧存疑。另外,相较于人均消费额度较低的观光旅游,深耕度假旅游的企业后续更易成为受益标的。

名山大川型景区营收增长领衔

行业复苏能否持续有待观望

《红周刊》了解到,在今年“五一”假期出行数据中,名山大川类自然景区较疫情前强势复苏。携程平台等数据显示,峨眉山“五一”假期接待游客17.43万人次,日均人次较2019年增长56.72%;黄山“五一”接待游客11.78万人次,日均人次较2019年增长4.9%。

业绩表现上,对应近期出游数据的强势复苏,一季度半数旅游及景区企业净利润规模超过2019年同期。其中,前述名山大川类景区在板块内增幅同样领衔,黄山旅游、峨眉山A今年一季度分别实现净利润7068万元、5921万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79%、207%.

产业经济研究咨询机构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向《红周刊》表示,名山大川类景区的优势在于资源禀赋:“所有名山大川的知名度都是千百年来积累和传承下来的,因此每年客流和营收都较为稳定,且大多具有国资属性和资源垄断性。不过目前此类景区基本上以门票、缆车、交通等基础性收入为主,体验性和度假产品相对落后,二次消费收入较少。”

事实上,旅游消费复苏已体现在企业业绩上,伴随A股一季度财报披露收官,上市公司营收也实现逆转。

《红周刊》查询Wind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19家A股旅游及景区上市企业(万得申万分类)营业收入合计45.6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0.77%;净利润规模合计2亿元,同比增幅超过100%。

相比2022年度业绩普遍亏损,今年旅企业绩改善明显。一季度近半旅游及景区上市企业实现扭亏为盈。具体来看,19家企业中逾九成企业一季度实现净利润增长,三特索道、宋城演艺、天目湖、黄山旅游、大连圣亚、曲江文旅、岭南控股等10家企业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100%。(见附表)

其中,净利润规模居前的为黄山旅游、九华旅游、丽江股份,分别以7068万元、6185万元、6184万元的规模居于TOP3;净利润增幅居前的则为九华旅游、峨眉山A、丽江股份同比增幅依次达1215%、972%、296%。

市场环境改善、接待量增加是旅企业绩增长的重要原因。譬如,丽江股份在业绩公告中将营业收入增长原因归结为旅游市场恢复与接待量增加;三特索道表示,由于市场环境改善以及国家政策对旅游业的扶持,公司各景区经营复苏情况良好。

不过,在周鸣岐看来,尽管今年“五一”出游人次好于往年,但能否印证旅游板块后续将强势复苏依旧存疑。“今年‘五一’是疫情防控以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假期,一定程度上是近三年积压出行需求的释放,不过这种释放未必持久。”据介绍,“‘五一’爆火的出行趋势很大程度上由国内假期属性决定,国内‘带薪休假’整体偏少,所以出现扎堆出行现象;另外,旅游本身是一种可选性消费,必要性不强,经济发展和收入能力决定了消费能力,如果经济不景气,假期集中的客流状态很难持续。”

他补充道:“尽管这次‘五一’出游人次多,但依据按期间旅游收入总额计算,人均消费大概500元上下。这印证了当下流行的‘特种兵式旅游’说法,游客忙于穿梭在各个目的地打卡,真金白银的消费其实偏少。”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向《红周刊》表示,今年10月份的出游人次和旅游收入有望更高,“经历了‘五一’假期消费带动经济实现正反馈循环,后续‘十一’假期消费需求可能更加旺盛。”

旅游个股走势分化

半数企业缺乏业绩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旅游行情加速复苏,目前二级市场尚未实现“困境反转”,年初至今旅游及景区股频频走低。

据Wind数据,从年初至5月5日,A股19家旅游及景区股中,除了曲江文旅、九华旅游、黄山旅游3家企业实现股价上升,其余16家企业均录得股价下行,其中区间跌幅居前的为众信旅游、*ST凯撒、*ST西域,跌幅均超过20%。

《红周刊》了解到,旅游景区板块市值下行的背后,部分企业依旧缺乏业绩支撑。尽管一季度旅游及景区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大幅增长,但具体到各大公司,目前仅有半数企业净利润“回正”。前述众信旅游、*ST凯撒以-3993万元、-4443万元的净利润规模在板块内垫底。

此外,旅游板块呈回暖迹象的同时,一批企业正被“披星戴帽”。其中,近期披露2022年年度报告的*ST西域,由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 ”再度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公司将2022年业绩由盈转亏归结为疆内疆外疫情反弹,致使其错失了中秋和“十一”等黄金节假日,公司全年仅正常运行2个月左右,正常经营受到严重影响。

近日同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还有已经“戴帽”两年的*ST凯撒。此外,公司近期公告中还新增了多项其他风险警示情形——公司存在资金占用且情形严重;截至2023年3月15日,上市公司及子公司开设银行账户总数389个,其中冻结数量达到53.21%;近3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公司2022年度财务报表被出具了带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段落的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

上述企业当前想要重振业绩依旧面临考验,周鸣岐表示,这类濒临退市红线的企业多年未能翻盘,接下来已经没有太多翻身机会,等待其结果大概率是“卖壳”甚至退市。

国资入主渐成新趋势

度假赛道或具市场潜力

《红周刊》了解到,旅游板块历经深度调整背景下,近期部分上市旅企引入国有资本以获得产业扶持,国资正成为重要接盘力量。

其中,继2022年天目湖获当地国企溧阳城发集团增持股份后,今年2月,战略定位“生态主题乐园综合运营商”的三特索道发布筹划关于控制权变更进展的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武汉当代城建发将其持有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4.98%股份,以协议转让方式转予武汉高科集团。武汉高科集团将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将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

与此同时,旅游景区近年持续追求降低门票经济依赖。譬如,峨眉山A2022年度游山门票收入0.89亿元,占比总营收20.65%,较2021年下降5.53个百分点;三特索道2022年度公园门票销售收入0.59亿元,占比23.05%,较2021年下降2.93个百分点,对比之下公司旅游酒店餐饮等景区二次消费业务上升。

在业内人士看来,接下来部分旅游消费细分赛道具备市场潜力,深耕度假旅游以及具备独特产品的企业,后续有望成为受益的标的。“与观光旅游相比,市场其实更加倾向于度假旅游。前者看上去人次多,但还是以穷游为主,企业很难赚到钱;而容易为上市公司带来利润的还属度假消费,在度假领域打造出品牌也容易为市场所熟知。”周鸣岐如此表示。

他对此列举例称:“比如,君亭酒店并购品牌度假酒店‘君澜’后股价曾经一飞冲天;复星旅文在度假领域比较出彩,如果能处理好旅游与地产的关系,未来有更多可能性;另外,诸如海昌海洋公园、宋城演艺等具有独特性的企业市场空间较大。”

(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推荐。)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