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娃之父走了!比《复联》还爆的中国IP,火了33年!致敬!

葫芦娃之父走了!比《复联》还爆的中国IP,火了33年!致敬!
2019年05月16日 11:55 丽尔摩斯-黄秋丽

文 | 祥燎

来源 | 金错刀(ID:ijincuodao)

33年前,中国出现了一部动画片,风靡全国,火到今天。

70后至90后的童年,都有它的参与。甚至,以一定的语气喊出“爷爷,爷爷”,就能让人梦回童年。

它就是《葫芦兄弟》。

前阵子,《复仇者联盟4》的导演罗素兄弟来华宣传,他们透露他们最喜欢的中国超级英雄便是孙悟空与葫芦娃。

在刀哥看来,葫芦娃就是中国版“复仇者联盟”!

戏内,复仇、超能力、匡扶正义、勇于牺牲...中外英雄,异曲同工。

戏外,在吸金能力上,葫芦娃不落下风。33年前,几乎所有地级市都抢着买《葫芦兄弟》的播放权;33年后,一款质量一般的手游,搭配葫芦娃的IP,也能年入5亿。此外,还有各种翻拍、代言,甚至真人版电影...

可是后面这些热闹,和葫芦娃的创作者,几乎毫无关系。

这位给予了几代人回忆的“葫芦娃之父”,在他83年的人生时光中,只有两次引起大众关注。

一次是在10年前,他被报导患有抑郁症(假新闻),他的家里顿时收到数千张为他加油的明信片。

还有一次就是现在。

1

不做则已,要做就做到最好

胡进庆为人低调,只有动画行业的人才知道,他的名头有多响亮。

他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级导演,中国剪纸动画的开创者之一。他导演的动画片,除了《葫芦兄弟》,还有《人参娃娃》、《鹬蚌相争》等,国内外获奖无数。

他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老同事表示,“胡进庆是中国‘剪纸片’行业里的头号人物。他虽然不是什么官,但很有创意,很多题材他说能拍就能拍”。

这样的实力,是他用几十年时间磨出来的。

1953年,胡进庆毕业于北京电影学校动画专修科,随后进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担任造型设计和动画设计。

那时的中国动画从业者,心气很高。国外动画的好,可以学习,但绝不一味模仿。做动画都秉承着一个崇高的理念:文化输出。

所以,出现了一批与国粹融合的动画,剪纸动画更是如此——它的灵感,来自于剪纸和皮影戏。

1958年,一部20分钟的《猪八戒吃西瓜》横空出世,这是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胡进庆负责动作特技。

这部动画的制作,完全是从零起步。当时还成立了剪纸片试验小组,专门到民间向老艺人学习剪纸和皮影戏的技术。

首战成功后,胡进庆来劲了,一心投入到剪纸动画技术,还发明了“拉毛”工艺——用细纤维的纸张来做剪纸,可以拉出绒毛一样的边缘,从而表现动物的毛发效果。

被胡进庆运用了“拉毛”剪纸手法来表现的,就是著名的水墨动画片《鹬蚌相争》。这部动画片,还拿下第3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短片银熊奖——比张艺谋的《红高粱》还早4年擒熊。

当然,属于胡进庆的巅峰时刻,还要等两年后的《葫芦兄弟》。

当时,国内电视台充斥着日本和美国的动画片,国产动画被压制得很厉害;另一方面,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向市场经济转型,也希望能做出有市场前景的动画片。

于是在单位安排下,成立了摄制组,胡进庆做导演,筹划做一部长篇动画片。

胡进庆欣然接受任务,但他没想到,条件会如此艰苦,比如《葫芦兄弟》的所有音乐,伴奏就只有一把电子琴。

即便如此,和其他心气极高的老一辈动画人一样,胡进庆不做则已,要做就做到最好。

2

经费短缺,照样给你死磕出经典

很多人以为,葫芦娃的形象来源于神话传说,但实际上,它们完全是胡进庆和他同事吴云初构思而来的。

不过他们的构思,也不是无源之水。

最初,厂里给胡进庆的,是一本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文学剧本梗概《十兄弟》。十兄弟的能力各异,有的是力大无穷,有的是千里眼、顺风耳,有的钢筋铁骨...葫芦娃便借鉴了不少他们的能力。

电影《十兄弟》,1995年

但胡进庆看完剧本,直接撂下一句:拍不了。

关键在于成本。当时,剪纸片动画一帧画面的成本才三块多,是上海美影厂的三大片种(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中,预算最少的。而《十兄弟》里的人物、场景太多了,就厂里发下来的那点经费,根本不够!

更何况,领导们给的制作周期只有一年半到两年。要知道,当时十几个人拍一部20分钟的剪纸动画片,往往就得花上一整年的时间。

厂领导们不管这个,让胡进庆必须拍出来,因为动画片组和木偶组都有项目,剪纸片组也必须出一个。

胡进庆也犟,提出一系列条件,关键一条是要让他改剧本。他丢下狠话:“你不答应,我就不拍!”

在胡进庆的改动下,《十兄弟》变为《七兄弟》,最后成了《葫芦兄弟》。

1. 剧情设计:10分钟讲好一个故事

就像人们对86版《西游记》的错觉一样,明明只有25集,却仿佛要用一整个童年的暑假才能追完。

《葫芦兄弟》也是如此。这部贯穿几代人回忆的动画片,仅13集,每集仅10分钟(还包含片头片尾曲...),总时长不过2个多小时。

因此,《葫芦兄弟》每集的剧情极为紧凑,每集套路明显,即“葫芦娃能力展示,与妖怪斗智斗勇,救爷爷”。

这样的剧情,也是有意为之。原作《十兄弟》,说的是“斗贪官,反昏君”,相比之下,《葫芦兄弟》的历险以及神话元素,无疑更贴近儿童。

主题为之一变,顺便还能将故事中的场景全部挪到深山石洞之中,减少场景切换,省钱省时。

当然,在套路之下,剧情过程中的波折,胡进庆无疑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二娃被妖怪刺瞎双眼,刺聋一只耳朵;四娃被骗喝下毒酒;穿山甲的壮烈牺牲...很多剧情虽然残酷,却符合逻辑,又达到推动情绪的效果,因此牵动人心。不像如今的许多动画,只会守在低幼的“安全区”中。

2. 人物设计:千篇一律又特色鲜明

关于人物,和场景一样,胡进庆第一步要做的也是精简。

《十兄弟》里形象各异的10个人物,被他换成了7个外形完全一样,只有颜色不同的7个葫芦娃;原作里的众多反派,也被简化为“蛇”“蝎”。

但每个人物,配合其能力,又有着极其鲜明的性格。

大娃力大无穷,为人单纯开朗,充满激情;二娃千里眼、顺风耳,灵活聪明;三娃铜头铁臂,刚强坚韧,性烈如火;四娃会喷火,常常愤怒不平,嫉恶如仇....

人设,一出来就立住了。

值得一提的是,胡进庆选择这些能力,还有这一层考虑:葫芦娃使用能力时,身体不必有什么变化,省心。

除了人设,在人物造型上,胡进庆也颇下了一番功夫。

最开始,葫芦娃一副小农民形象;后来改了好几版,渐渐朝年画娃娃靠近;最后放开想象力,干脆袒胸露乳,连鞋也不要了。

“那个形象一定要有民族化的东西,又要‘野’一点,”胡进庆说,“我借鉴了观音菩萨旁边‘善财童子’的形象,最后画成那样一个赤着脚的比较粗犷的样子。”

蛇精最初一副地主婆模样,改后也顿时走在时尚前沿。

尽管剧情、场景、人物已经极简,《葫芦兄弟》的拍摄仍非常紧张。因为它的拍摄过程就像演皮影戏一样,工作人员需要先把人物剪成有活动关节的纸片,然后在大的背景图案上摆出不同的动作,再一格一格地拍下来。

最终,13集的动画片,拍了近两年。这还是全组四五十人加班加点的结果。

3

“累死了也值”

《葫芦兄弟》播出后,立即成了炙手可热的超级IP。

当时,几乎每家地级市的电视台都购买了动画片的播放权。美影厂动画片音像制品的销售量每年有2000万套左右,其中《葫芦兄弟》就占了总份额的18%。

很快,市面上就出现了《葫芦娃大战变形金刚》《葫芦娃大战魂斗罗》等等衍生作品....

一直到今天,葫芦娃的魅力依旧。

《葫芦娃》手游,年收入超5亿;2016年的《新葫芦兄弟》评分惨不忍睹,在爱奇艺上仍有4亿多的点击量;还有人,总惦记着拍真人版葫芦娃。

这些热闹,与胡进庆没多大关系。他只知道这片子“是赚了点钱”,但他自己的生活,几乎没有任何改变。他依旧住在厂里的职工自建楼里,深居简出。

他的重心,还是在创作上。哪怕退休后,他还说,“要能给孩子们再拍几部真正的属于中国的动画电影,累死了也值。”

由于低调,所以没多少人知道他。在整部《葫芦兄弟》动画中,胡进庆担纲了导演、编剧、形象设计等工作。但他的名字,只出现在导演一栏里,其他岗位则是用了“进庆”,“墨犊”等简写或笔名。他说,“全都是自己名字,那多难看。”

在采访中,胡进庆也会对人说,“不能写我一个人是导演,还有其他两位同志。他们名字一定要写上,这是做人的规矩。”

结语:

曾经,《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山水情》《九色鹿》,中国的动画一次次让世界惊叹。

现在,连《葫芦兄弟》这样的作品都少见了。低幼、抄袭,成了主旋律。

因为出发点已截然不同。一个是拿出打造艺术品的劲儿,一个是奔着政府补贴或快钱。

其实好的作品,消费者不会让创作者失望。

1941年,影响了日本“漫画之神”手冢治虫的《铁扇公主》,票房收入超过了当时所有的故事片;被美联社称赞“美国绝不可能拍出这样的动画片”的《大闹天宫》,制作完成十几年后才得以全本上映,照样“火得不能再火”。

对待作品,美影厂老一辈的动画人有个规矩,虽然略显理想主义,但其心气尤其值得今天的人借鉴:

一不模仿别人,

二不重复自己。

参考资料:

新民周刊:《深挖|葫芦娃的爷爷走了,他曾说:为了中国动画,累死也值》

空藏动漫资料馆:《纪念丨的诞生·造型篇》

百度百科:胡进庆;葫芦兄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