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学红:广东永奥4s店倒闭是个案,多数经销商仍稳定经营

郎学红:广东永奥4s店倒闭是个案,多数经销商仍稳定经营
2024年01月24日 09:50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1月24日电 题:广东永奥4s店倒闭是个案,多数经销商仍稳定经营

  作者 郎学红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近日,广东一家老牌汽车经销商广东永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永奥”)投资遭遇经营危机,旗下多家4S店倒闭,出现拖欠员工工资、车辆交付困难等问题,引发了关注。更有分析人士联系此前经销商行业出现的问题企业,就此怀疑4S店模式是否将走向终结。

广东永奥问题出在哪儿?

  对此,笔者首先要指出的是,广东永奥发生的危机只是个案,并不能代表全行业淘汰赛开启。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掌握的情况,目前全国大约有两千多家集团、3万多家经销商。其中,广东永奥旗下大概有不到30家4s店,即便加上商超店和销售体验店,也只有40家左右,而不是网传的80多家,这个规模连行业整体的1%都不到。其次,这并不是经销商集团第一次出现危机或者爆雷,以后也可能会断断续续出现一些有风险的集团。早在2015年,联拓集团就曾因经营不善陷入破产困境。2020年,润东集团破产重整,正通集团也出现问题。2023年庞大集团退市。这些企业出现危机的原因各不相同,比如联拓集团是因为当时涉足了一些金融业务,没有控制好风险,最终拖垮整个企业。庞大集团是因为对上市规则不了解,对原始股处理不当,导致证监会调查,然后银行抽贷,最终陷入危机。广东永奥的问题则在于误判了行业形势,在疫情期间盲目进行业务扩张,在风险控制方面出现了问题,导致资金链断裂。因此说,广东永奥只是个案,不能把它放大成全行业的危机。

  根据以上企业的这些惨痛教训,我们也建议经销商,即便是在转型新能源的时候,也要更多地利用存量资产,不要盲目扩张。比如一窝蜂地去建商超店,肯定会造成租金水涨船高。如果能够以比较低的成本,把原有的店一分为二或者一分为三,然后开辟出一个新能源展区,就会大大降低投资的风险。

  此外,总的来说,目前整个宏观经济增长压力还比较大,消费仍然处于复苏期,所以经销商转型新能源一定要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充分考虑到风险因素,不要盲目扩张。

价格战导致2023年经销商大面积亏损

  2023年是比较特殊的一年。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调查,2023年上半年,经销商的亏损比例为50.3%,盈利比例35.2%,持平比例为14.5%,亏损面处于近年高位。亏损面加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年初厂家和经销商过于乐观地预测了2023年的整体汽车市场,认为三年疫情以后会迎来报复性消费,因此制定了比较高的销量目标。现在全年的销售数据已经出炉,国内消费达到了5%以上的同比增速,汽车产销则实现了两位数的同比增速。看上去2023年应该是丰收的一年,但是对于大多数汽车厂家而言,并没有实现年初的业绩高增长目标。原因是在供需失衡的情况下,价格战贯穿全年,吞噬了经销商利润,经销商的利润被吞噬殆尽以后,为了保持渠道的稳定,厂家也必须拿出资金来补贴经销商,最终导致厂家的利润也在下滑。此外,厂家给到经销商的批车价格也在一路下调。所以,整个行业的大面积亏损,核心并不是新能源汽车带来的冲击,而是供需矛盾引发的惨烈价格战导致的。

授权&直营模式,哪个更安全?

  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提速,以及新的销售模式的普及,传统的销售模式受到一些挑战,但并不是4S店模式。不管是直营、授权还是代理,我们要看的都是其背后的商业模式。简单来说,其实不是说4s店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而是说传统的授权模式是不是会被To C的厂家直接销售模式代替。

  传统的模式是厂家把车批售给授权的经销商,有一次产权的转移,经销商要买断,所以经销商要占用大量的资金,要承担库存。而现在一些直营为主的车企打造的加盟店,虽然是经销商来运营,但是仍然是车企把车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加盟的代理商相当于只拿佣金,没有买断车的产权。

  传统的4s店,其实是一个前店后厂的模式。而我们看到,不管是特斯拉还是新势力车企,也已经越来越多地展现为前店后厂的形式,前面是展厅,后面是维修。

  此外,这次广东永奥出现问题,导致一些人对授权模式的安全性产生担忧,认为厂家直营相对更安全。这种观点也是比较片面的。

  厂家的淘汰赛其实也早已拉开序幕。我们看到一些新能源车企如威马汽车因经营不善进行重整,也有一些合资车企如广汽三菱、东风雷诺等等也出现了经营问题退出中国市场,造成消费者售后服务难题。

  总之,不管是主机厂商还是经销商爆雷,其实都是个别事件,有一些概率的因素。不能因广东永奥等几家经销商爆雷就否定所有的授权模式。事实上,全国3万多家经销商多数还是在稳定经营的。

  目前,广东永奥也在积极地应对危机,表示要尽可能把已经实现销售的车正常交付。一些动作比较快的厂家,已经开始接管以保证品牌店的正常运营。在此,笔者也建议厂家应该给经销商一定的时间进行调整,不要加剧它的风险。如果风险能够缓解,首先可以保证消费者的利益,其次对于厂家和经销商来说也降低了风险。从金融机构和银行来说,也建议不要在这个时候采取比较极端的做法,要尽可能给它一个缓冲期,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宋亚芬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