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与泡沫

冬天有泡沫?这是很奇怪的悖论。

经济凛冬已经不言而喻。这两天PMI指数出来了,48.8,持续两个月跌破50的荣枯线。其中大型企业PMI在荣枯线以上,有修复迹象,而承载大量就业的中小企业属于哀鸿遍野。

Note:PMI,采购经理人指数,全称为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它是通过对企业经理的月度调查,汇总一些跟供应、生产及销售相关的问题,最后统计而成的指数。以50为荣枯线,如果PMI超过50,说明这个月认为情况更好的人多,经济可能在向好的发展;相反要是PMI低于50,就说明经济可能在变差。

关于就业,其实都不用看就业数据本身。就问你一个问题,有没有感觉现在叫车容易?

交通部数据显示:今年1-4月网约车订单量环比分别为14.1%、13.3%、9.7%、-1.4%,4个月网约车驾驶员数却分别环比增加2.2万、6.5万、5.2万、17.7万。

懂的都懂。

五月的数据大概在六月中都会岀来,会更差。为什么?因为2-3月攒足了劲疯狂跑一圈下来发现市场上全是乙方,甲方的手都死死搁口袋里,不肯拿岀来。

汇率是经济的镜像。

人民币汇率又跌破了7的大关。

当然,原因不是因为有人担心的“美国加息,利率倒挂”,而是人家经济“软着陆”迹象明显,资本市场走强,非农就业数据持续新高,而我们是凛冬深寒——某种意义上,超过3年低于1%的CPI,两位数的青年失业率,已经是接近萧条了。

已经说太多,略过不表吧。总需求不足,应该是这两月公号最频繁提及的话。上周朋友转了个截图给我,“没有什么基本面了,基本面就是等着救经济”。

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也点破了市场现在最大的博弈焦点——政策。

家庭资产负债表、企业投资扩产招聘,绝大多数是自我难以修复了,市场先生还是非常精明,对于风险资产(股票、股票型基金、商品),大多数投资者都在清仓/轻仓赌政策变化中,这样反过来导致政策更加谨小慎微——谁也不想被谁拿捏了。

但是,有时候觉得,金融市场还是个优秀正直的存在。只要想得正确透彻,不管世界怎么疯颠起舞,总是有赚钱机会:

受益于本国稳定的宏观政策(嗯,日本央行真是超水平发挥),日元资产的“安全资产属性”被市场追捧,尤其是巴菲特老爷子一加持,日股在“推开世界的门”后,一路狂奔。

当然,最惹人注目还是仍在持续攀升美国纳指,上周涨幅2.04%,年初至今已有26.51%的涨幅。

说实话,今年纳指走势和我去年预期的其实不同。我“大梦初醒”是在三月底,两件事:

  1. 3月15日ChatGPT 4.0横空出世,让世界意识到,“新生产力”时代到来,毫无疑问,美国领跑,美国企业领跑——纳指权重科技股里面不断有新世界的生物生长出来。比如,英伟达受益于云计算平台和大型科技公司训练AI芯片市场需求,实际营收较市场预期高出50%+。

    一个赛道带动一个市场的故事再次上演。

  2. 3月美联储应对硅谷银行危机的系列操作,让我意识到,在宏观政策这样的复杂生态问题上,“技术官僚”的“技术”多么要紧,会导致宏观均衡上的“代际差距”。最近拜登政府又出奇招,解决了债务上限问题,乌云消散。

尤其在一个“比丑时代”,这两点足够支撑对美元资产的信心。

有人问,现在的美元资产有泡沫么?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在紧缩的环境中,按理,是不太会有泡沫的。但是现在需要配置的资金,实在是太多了,都往一个方向、一种投资标的上,寻找“安全资产”。基本面没有制造泡沫的根基,但是极致的分化中,资金的拥挤,就可能生产泡沫。

在去年的《钱从哪里来4:岛链化经济》中,我曾经讲过去年A股的“短平快泡沫化”特点——

“在好行业‘极度稀缺’的时候,任何一点利润或者业绩的确定性,都足够让人疯狂拥抱。这时候,买卖双方交易形成的市场均衡价格可能会被推到一个虚高的位置。但这种‘均衡价格’是非常脆弱的,任何一点儿风吹草动都足以导致崩塌……任何一点坏消息都可能就被市场过度解读,导致大家作鸟兽散……在这种脆弱的、动态的均衡下,择时变得特别重要。”

当下的纳指,也许也多少有这样的“泡沫化”特征。

但是,就像凯恩斯说的:“在长期,我们都死了”。

当下的世界,所有一切都不断“短期化”,谁又能说,泡沫不是一种“价值投资”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