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职场人,他们去哪了?

消失的职场人,他们去哪了?
2021年09月16日 19:14 锌财经官网

原标:逐渐消失在办公室的职场人,他们去哪了?

当我们在社交平台上收集职场人对“混合办公”的看法时,发现大家对这个办公模式的感受呈现出很深的撕裂感,一边是羡慕、满足,另一边却是迷茫,甚至抱怨:

“第一份全职工作入职两天宣布 WFH (居家办公),到现在也没有见齐全部门的同事。”

“每周在家办公的那两天,我都在想念在公司 996 的日子,在家明明就是 007。”

“赶早高峰出门的每个早上,我都在羡慕混合办公的室友,省下化妆和通勤的时间可以多做多少事啊。”

“远程办公最初的痛点可以慢慢克服,但是身处一线城市的开销与不安定感还是在那里。”

我们确实身处一个工作模式大变革的时代,疫情彻底颠覆了办公方式的定义,我们的职场正朝着陌生的方向变化,职场人或主动或被动地体验了混合式办公以及居家办公等非传统办公方式,有些甚至已经开始了长期混合办公。

职场社交平台领英近期的调研数据显示,57%的职场人更倾向混合办公,还有11%支持完全在家办公,同时亚太地区企业普遍认为每周三天在办公室、两天在家办公是远程与线下结合的最优状态。

抛开数据,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真实而生动的职场人,在混合办公时代,有困惑、有挑战、也有收获。

“因为疫情无法出差,海外市场还得做”

时间倒回到两年前,刚从硬件公司转行到医疗器械销售的 Shaun 不会想到,他即将进入的行业会因为一场全球大流行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他所在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向海外市场销售生命支持解决方案,包括 ICU 必备的呼吸机、麻醉机、监护仪等。加入公司的半年多时间里,他定期到海外市场出差,拜访当地的医院、政府机构,和当地的供应商一起拓展当地市场。

「发往海外的医疗器械」

可是疫情在全球的肆虐打乱了一切节奏,海外的疫情如星火燎原,医院纷纷向公司发来了购买需求。Shaun 却无法出差,有许多工作需要在当地落地,Shaun 的公司紧急在海外市场招聘,那些原本只有中国团队出差时才有人气的办公室,开始被当地外籍员工填满。可是随着疫情反反复复,这些外籍员工大部分时间都无法到办公室上班,就这样,疫情初期自己体验了一把在家办公的 Shaun,开始长期与混合办公的海外同事对接。

让 Shaun 最烦恼的,就是时间。外籍员工上下班界限分明,“一下班就不再回复工作消息”,再加上时差,有的时候外籍员工发来咨询,中国已经是深夜,常常信息一来一回就过了两天。医院的需求拖不得,Shaun 必须想办法。

“最后,我们安排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开一个很短的碰头会,在中国,是下午容易犯困的时间,用开会提神,在海外,正好是他们早晨刚开始工作的时间,把接下来一天的时间都安排明白。”Shaun 介绍说,“我们也给他们做个示范,无论中国这边多晚,他们都能找到我们,时间久了,他们也多多少少有所改变。”

「Shaun和海外员工开会」

不用长期离家出差,Shaun 挺高兴,比起自己去海外市场从零开始,当地员工的加入帮Shaun打通了许多在当地无法接触到的资源。虽然有诸多不适应,这种新的工作模式带来的好处,Shaun 已经感觉到了。

是职场新人,也是“混合办公原住民”

入职一年多,李迪只在公司待过五天。

“第一天是那一批新员工在公司西雅图总部入职迎新活动,第二天是我的导师(mentor)带着我在部门的办公区转了一圈,因为当时已经有不少同事 WFH(work from home),所以基本上就是他告诉我,这里本来坐了谁,那里本来坐了谁,第三天晚上收到邮件,就通知全公司在家办公了。

接着,李迪就开始了居家办公的工程师生涯。

“因为返回办公室的时间一再延迟,团队发起了回办公室待一天的活动,我去待了半天,后来我想大家都不去,办公室完全没有人,我觉得得去体验一下,就又去了一天。”

「李迪第一天去办公室拍下的工位」

这是身为 Gen Z 的李迪在硕士毕业后的第一份全职工作,除了一份短暂的实习,他几乎没有其他的工作经历,“我就算是混合办公的原住民了”。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李迪搬了两次家,一次比一次偏远,房子一次比一次大,房租一次比一次低。公司允许员工将人体工学椅搬回家,还给报销 500 美元以下的显示器费用,他觉得现在家里的办公环境就不错了,至于在办公室工作是什么体验,他只能从别人的描述里想象。

公司一直有自己的视频会议工具,远程办公期间大家使用得更频繁了,还有员工自己开发了降噪插件。“觉得公司自己的工具还好,但有更完整的软件当然更方便”。除此之外,他对混合办公“没有所谓适应不适应”。“我认识到的职场就是这样。”他说。

在另一家公司工作的室友每周去办公室两天,有的时候也问他,是否觉得在家办公比较枯燥,“我不知道回办公室上班是什么样,可能回办公室上班时候,我会更喜欢回办公室上班也说不定。”

李迪的社交生活基本与工作无关,他很少与同事聊起娱乐话题,平时也基本上是和室友或读书时的朋友一起聚会,“我很少主动认识朋友,现在和同事见不到面,也就没有机会在办公室认识朋友。”

李迪的感受或许并不是特例,领英《2021 未来职场工作方式调研》的数据显示,经历过混合办公之后,61%的 Gen Z 表示对办公室生活感到生疏。如李迪这样主动或被动成为“混合办公原住民”的一代职场人踏进的这个职场,陌生而充满新的挑战。

移动办公的最大挑战,就是给自己营造工作氛围

“传统还是数字广告,在 4A 公司还是自由职业,移动还是在公司办公,只要能帮助成就自己工作理想的话,就无所谓。”

生于香港并驻在中国内地多年,资深品牌营销专家彭伟聪的职业生涯,从广告公司智威汤逊开始。当时智威汤逊是香港最难进也是最自由的广告公司之一,那段经历让彭伟聪学会了两件事:扎实的基本功是自在工作的保障,以及谁都有管好自己工作状态的责任。智威汤逊给员工最大的自由与信任,也很讲究结果——彭伟聪用“恩威并施”来形容。

因此,当彭伟聪开始混合办公,也理所当然觉得“对于工作自己要做好准备,按时保质交付,因为没人会管你的工作过程,他们只管结果”。他认识到自由职业者其实比一般职场人更不自由,因为需要更强自我管理能力。“很多人对混合办公有不切实际的期待,比如可以自由放任,但实际上要学会衡量投入与产出:了解让自己状态好的条件,持之以恒地投入在工作上,养成高效产出的工作模式。”

他常到几家舒适又适合办公的咖啡馆,车里还永远放了一台备用电脑,不管去到哪里,都可以随时掏出来工作。“经验多了,工作和不工作的区隔就变得没那么重要,因为自己能调节平衡好就行。”

彭伟聪始终相信见面沟通的效率,即使是做自由职业的时候,只要客户或合作伙伴在上海,他都会尽量安排见一面。因为不那么直接的方式,对彼此的理解和默契都是考验,难免增加沟通成本。

另一方面,混合办公经常会线上沟通,而在家和屏幕背后的结果,容易使人忘记这也是工作场合,是要照顾各方感受的。例如他观察到许多人视频会议时着装轻率,或者光线昏暗,连脸都看不大清楚。“沟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有没有把对方当一回事。”对此,他评价道:“混合办公的话,见面沟通机会难免减少,必须用到一些不那么全面的沟通方式,例如视频或文字信息。你身处的环境又不像办公室有整体氛围提醒你在工作,这就容易使人松懈和引发误解,使本来比较自由的办公方式,体验变得不那么好。”

我们所处的空间,会影响人们的状态和判断,这就是彭伟聪习惯去咖啡馆办公的原因之一——用一些仪式感来帮助自己达到自律,移动办公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营造如同身处办公室一般的氛围感,从而更好的进入工作状态。

「彭伟聪常办公的咖啡馆」

他常去的几家咖啡厅,因为熟悉和配套齐备,已经变成他能自在投入工作的环境。他会按照当天的工作计划和身心需要来安排去哪家,“例如附近有什么午餐可以均衡当天的营养,甚至那一天想要什么样的采光,因为细节是很能够影响和用来调节工作状态的。”

“作为职场妈妈,我更愿意来办公室”

说起办公室带来的氛围感,领英员工 Camille 显然很有发言权。入职时,公司就已经推行了混合办公政策,团队成员约定一周可以选择两天远程办公、三天在公司办公,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全部到办公室办公,于是她每天早早到办公室开工,下午五六点钟结束工作,回家专心陪伴家人。

Camille 的孩子三岁半,公司没有约定固定的打卡时间,每天早上送完孩子上学,她就来到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与此同时,她发现身边有不少同是职场妈妈的同事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我们更习惯上班时间来公司,在家的时候,总感觉时间并不完全在自己手上。”

“有很多功能刚开始不是特别习惯。”和李迪类似,Camille 花了一些时间去适应办公软件。但 Camille 的同事们选择来办公室的时间不同,Camille 与不同部门的沟通基本上都用线上会议解决。

Camille 的上司是一位准妈妈,在孕期,她也享受着混合办公带来的便利。“她要在临产之前交接很多工作,安排很多会议,我们直接在 Teams 里就把会开了,而不需要抢会议室、在会议室等人到齐。”

如今,Teams 已经成为她最离不开的工具之一,她最喜欢的功能是多人在线开会时,同步分享文件。“在线下开会,我们也经常要说我把文档发到群里,现在这样更直接了。”

刚从创业公司跳槽到领英,“上班是上班,下班就是下班”让她花了一段时间才习惯。“以前真的很忙,神经也要一直紧绷着,现在我学着在下班时间让自己休息下来,周末的时候也不去想工作,专心带娃。”

「领英办公室」

通过观察同事们的工作状态,她最大的感受是“安全感”。同事们会分享自己过去一年在工作之外的时间做了什么、学了什么,有的做了 UP 主,有的读了很多书,有的学了新的语言,Camille 则主要将工作之外的时间用来陪孩子,她说:“我觉得这样综合看来,长期对人的发展比一直上班好一点,会有更多积累,心态上也更长久一点,能用更好的态度面对工作。”

混合办公,一把双刃剑

混合办公是我们正在经历的一场巨大变革,世界正在经历着“混合办公悖论”的阶段,员工既想要灵活的办公方式,又想要更多面对面协作机会,许多企业面临着关键流程和架构转型的挑战。

 ——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

混合办公带来的好处不少,比如节省通勤时间、下班自由、有更多时间照顾家庭等,但也有不少职场人担心因此影响职业发展、缺少向领导/同事学习的机会,在家工作效率降低等。

我们采访到的数个故事,可能只是办公变革时代职场人面临的挑战其中的几个切面。

调研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职场人担心自己如果继续在家工作,会错过在办公室工作的乐趣。另一方面,68%的职场人认为,在办公室工作时间更长,获得管理层青睐的可能性更大。也因此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担心自己在家工作会对职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向上管理”确实是目前职场人面对混合办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如何在远程工作的情况下,依旧让上级认可自己的工作?”是我们在社交网络上征集混合办公带来的挑战时,排名第一的顾虑。

更进一步,混合办公改变了人际互动和联结的方式,员工们迷失在长期的虚拟沟通中,产生疏离感和孤立感,正如李迪在采访中所指出的,他本就是一个很少主动拓展社交圈的人,而入职三天就进入远程办公状态的他,也失去了在工作场景与同事加深联系、拓展社交的机会。

研究社交关系数十年的微软首席研究员南希·贝姆博士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团队互动的减少恰恰影响着两件重要的事情:生产力和创新。 

“在办公室里偶然遇见别人,或者一起吃午饭,可能看起来与公司的成功无关,但实际上是人们相互了解、建立社交资本的重要时刻。他们建立了信任,发现了他们以前不知道的共同兴趣,然后激发了想法和对话。”

——微软首席研究员南希·贝姆博士

混合办公动摇了职场关系网的基础,人们必须基于此找到新的方式,重新建构职场社交。

Camille 这样的职场家长的选择,则反映了混合办公带来的第三大挑战——离开了专门为工作场景设计的办公室,员工们要在更为复杂和吵闹的环境中工作,也要面对潜在的 7x24 小时工作的困扰。他们期待雇主有更科学和明确的管理制度,也需要重新找到生活与工作的界限。

技术在混合办公中成为了一把双刃剑。技术是混合办公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另一方面却也使员工陷入了数字化之下的精疲力竭。2020 年 2 月至 2021 年 2 月期间微软 365 的协作数据对比显示,平均每人多发送 42%的聊天内容,从事文档工作的人数增加了 66%。

学者的研究佐证了数字化精疲力竭的成因,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海江从员工角度研究了远程办公情境下,电子沟通即时性会通过影响上级信任来影响员工的绩效评价,尤其是“上下级背景相似性较低时,上级信任与主观绩效评价更容易受到电子沟通响应时间的影响,远程办公员工需要综合考虑上级的特征并调整沟通习惯。”

为了获得上级的信任,员工就更进一步陷入数字化精疲力竭的恶性循环。

我们的职场,将被混合办公带向何方?

混合办公可能是一场灾难,也可能是管理模式、工作方式乃至个人生活全面革新的契机。对于人们该如何,以及于何时何地在混合世界中办公,我们已经听到来自众多商业领导者和学者的有力观点。

技术应该是赋能者而非负担的创造者——它在帮助员工转向混合办公模式的过程中将重塑一切。

更得力的办公软件会是解决方案之一,正如李迪和 Camille 都曾在采访中提到的,办公软件的好功能是否齐全,开会时是否能在一个软件中解决所有沟通需要,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在团队协作上的效率。

在混合会议中,传统的会议礼仪、会议习惯也都需要重新书写,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如何组织、召开会议,如何通过一些新型会议礼仪改进混合会议的体验——比如,即使是远程会议也衣着得体参加。

苹果、雀巢、Google、领英等公司,都强调了灵活办公空间和集成性办公软件的重要性。由于数字化办公场景增加,员工需要习惯线上线下无缝切换的工作方式。公司为之做出的调整已经体现在办公空间的规划与设计上。比如,雀巢与 IWG 集团进行合作,雀巢中国的10000 名员工可以使用 IWG 全球的 3500 个灵活工作区域,减少了员工通勤的压力。

办公空间,办公软件,这些应对混合办公挑战的解决方案其实很难做到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它们的背后,要求的是管理方式的变革。这一切的基础,是从上到下建立一套透明、有效的沟通机制,根据员工反馈及时调整方案、推出辅助政策。

以领英中国为例,领英重视倾听员工的声音,在内部构建了一个信息能够高效流动的系统。每个季度,领英会做一个员工内部声音调查,同时积极结合每月线下活动,让员工和管理层之间保持沟通通畅,以灵活调整公司接下来的活动。比如为了帮助员工缓解因远程办公带来的压力,领英设定了“无会议日”,这一天不开内部会议。甚至,在今年的七八月份,领英宣布每周五下午都放假,尽可能地关怀员工的身心健康。

混合办公带来的种种挑战,对企业调整相应制度的灵活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晓敏是一家国际公关公司的业务负责人,她近期在部门中推行混合办公的尝试。她认为,在当下混合办公可能不是适合所有的企业和所有的工作岗位的,但是从本质上这对企业组织提出了更高的系统化的要求,无论在技术,还是在文化和管理上。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最高管理层的意识和参与,以及在推行过程中保持政策的灵活、可执行度,对个体差异性给予充分理解和尊重。

“弹性工作制所体现的组织柔性,日益成为组织的一项重要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孙建敏

在领英人力资源负责人张竞义看来,信任则是领英中国在混合办公中的第一落脚点。“我们的办公政策必须是 Talent First(人才第一)的。 ”张竞义肯定地说,“这意味着我们相信每个员工做出混合办公的选择是对他自己最优,也对他者最优,这个他者包括他的团队也包括与他平行的合作者。这个信任也是领英现有的公司文化里,非常扎实的一点。”领英推行混合办公的 18 个月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张竞义得出结论,“当公司真正信任员工,真正给他自由度、给他尊重的时候,企业本身也能从中获益。”

最近,携程也开始了一项混合办公实验,该试验总计有数百名员工参与,分两个对照组探索该形式是否可以作为公司未来长期办公形式之一。在可行性得到验证后,该举措有望向更多员工开放。试验的发起人、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梁建章表示,混合办公是全球趋势,企业应该更开放更主动尝试。

许多从混合办公延伸出来的困惑与心得,其实更关乎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与团队,如何区隔工作与生活,以及如何理解工作的意义。

而一个社会如何应对混合办公趋势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也将极大程度地影响着这个社会在许多方面的走向。

让我们想象一个十年或者二十年后的世界,或许在那时,年轻人不再需要做“逃离北上广”或是“奔向新一线”的抉择,因为工作不再局限于一城一地,抓住发展潜力大的机会,并不一定需要在一线城市的地铁里挤破一层皮,而生活更像生活,工作也更与理想有关。

这或许,是在当下正在发生的未来。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迪、晓敏、Camille 为化名

REFERENCE:

[1]导语部分来源于即刻、微博上的网友留言

[2]领英:《2021 未来职场工作方式调研》

[3]领英:《2021 未来招聘趋势报告》

[4]微软:《2021 工作趋势指数报告》

[5]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演讲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JD2GHFR051189P5.html

[6]王海江等:远程办公情境下如何提升上级的信任感和绩效评价,管理学季刊 2021 年第 2期

[7]刘林平:远程办公的管理与挑战,人民论坛,2020 年 4 月

[8]孙建敏:弹性工作制的研究述评与展望,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20 年第 9 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