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企净利首尾差130亿!牧原又跑赢,有新希望股民绝望了,呼唤刘永好出山

猪企净利首尾差130亿!牧原又跑赢,有新希望股民绝望了,呼唤刘永好出山
2021年07月16日 15:27 时代财经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幸雯雯

伤痛终究还是要被揭开。

截至7月16日,A股共有13家养猪企业公布了2021年中报业绩预告,有人欢喜有人愁。

在猪价持续下跌背景下,“猪中茅台”牧原股份(002714.SZ)不惧风雨,预计盈利97亿-102亿元,远远抛开同行,而天康生物(002100.SZ)、华统股份(002840.SZ)等8家猪企上半年也都没有白干,均有不同程度的盈利。

不过,目前共有4家猪企预计上半年亏损,新希望(000876.SZ)“绝望”了,预亏29.5亿-34.5亿元,与牧原股份相比,盈利差距或高达130亿元。

受业绩预告消息影响,7月16日收盘,除鹏都农牧(002505.SZ)微涨1.26%以外,养殖板块几乎全线飘绿,牧原股份和傲农生物分别下跌4.58%和4.17%。

7月16日,针对中报业绩预告和股价等问题,时代财经致电多家猪企采访,截至发稿没有得到回复。

图片来源:图虫

同“猪”不同“命”

近日,头部猪企正邦科技(002157.SZ)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1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2亿-14.5亿元,同比下降149.64%-159.99%,而去年上半年,因市场大好,出栏量稳居行业第二的正邦科技录得盈利24.17亿元。

对于业绩变动原因,正邦科技表示,受国内生猪价格下滑影响,公司业绩阶段性承压。

猪价下滑是永恒的难题,不少猪企“连呼吸都是痛的”。

不仅是正邦科技,正虹科技(000702.SZ)、天邦股份(002124.SZ)和新希望同为“难兄难弟”,预计2021年上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亏损。其中,新希望成“最绝望”的一家猪企,预亏29.5亿-34.5亿元,同比下降193.24%-209.04%。

对此,新希望称报告期内生猪销售价格大幅下降,叠加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及疫情影响等因素,生猪养殖成本上升,导致猪产业亏损是其预计经营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

另外,持续投入产能建设,也摊薄了猪企的利润。天邦股份表示,除二季度猪价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以外,公司持续优化淘汰低效能母猪,摊销储备期、建设期主场的筹建费用等,也导致了业绩同比下滑。

然而,同“猪”不同“命”,时代财经统计发现,在13家已发布2021年中报业绩预告的猪企中,有9家企业盈利。

“猪中茅台”牧原股份不惧猪周期“寒冬”,或将再一次摘得业绩冠军。尽管业绩同比下降12.83%-5.42%,但预计上半年仍盈利94亿-102亿元,是目前头部猪肉养殖企业中唯一预计盈利近百亿元的。

牧原股份在报告中称,报告期内生猪出栏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但由于国内生猪产能逐渐恢复,2021年上半年生猪价格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导致公司2021年上半年经营业绩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同时,全力打造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模式的浙江省畜禽屠宰龙头企业华统股份也预计盈利1.8亿-2.1亿元,同比上升139.34%-179.23%。

华统股份表示,业绩变动主要是由于市场需求稳步上升,公司生猪屠宰及肉制品加工业务较上年同期增长。

制图:时代财经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猪肉价格下降19.3%。六月全国平均14元左右的猪价,更是突破了大多数规模养殖户的成本线,养殖户每养一头猪面临数百到近千元的亏损。

在此背景下,二级市场上猪产业上市公司股价整体走低。

今年以来天邦股份和新希望股价自最高价的最大跌幅超50%,最为“坚挺”的牧原股份跌幅也达42.21%。

业绩预亏叠加股价大跌,新希望的股吧一片哀嚎。有股民无奈表示“没希望”了,也有股民建议新希望改名“新绝望”。

图片来源:股吧

还有股民“呼吁”老董事长“重出江湖”。时代财经查询发现,2013年,刘永好卸任新希望六和董事长,33岁的刘畅女承父业。上任第一年,新希望营收694亿元,同比下降5.25%;净利润18.99亿元,同比上涨11.20%。

控制成本才是正事

牧原股份与新希望预计上半年的盈利差距约130亿元,简直是“冰火两重天”。同样处于逆风期,为什么猪企之间的利润相差这么多?

中信证券7月15日的研报指出,虽然猪价仍处于下行周期,但是预计牧原股份的成本优势体现得更加明显,依然可以保持较好的盈利能力,并且维持较快的扩张步伐;长江证券7月一份研报也指出,得益于低成本优势,预计牧原股份第二季度仍实现盈利。

7月1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业绩巨大差距的根源在于生猪成本,“牧原具备上游的种猪储备和种猪选育,在高速扩张过程中,由于具备优良的种猪资源,仔猪成本较低。同时牧原在猪价下跌后,及时采取措施调整了生产节奏。”

“如果企业跨行进入养殖,在种猪研发基础不牢靠的背景下,产能释放的前两年,由于固定资产折旧、管理成本、交流成本等过高,会导致养殖成本过高。同时如果从外面购买大量仔猪用于扩产,成本会更高。”朱增勇进一步解释道。

数据显示,目前生猪养殖平均成本约16-17元/公斤。而牧原股份在7月一次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公司不同区域子公司之间成本存在一定差异,领先区域完全成本在14元/公斤左右,部分场线完全成本可以达到13元/公斤以内,部分新建设子公司成本在20元/公斤左右。

图片来源:图虫

而从行业来看,目前猪价已经跌破猪企的成本线。根据各猪企生猪销售情况简报,6月,牧原股份、正邦科技商品猪销售均价分别为13.58元/公斤和13.66元/公斤,温氏股份、新希望和天邦股份则分别为14.2元/公斤、14.54元/公斤和14.13元/公斤。

可以说,“猪周期”下行时,谁能控制好成本,谁便能笑到最后。同时,不同的经营模式也会导致猪企的盈利差异。

时代财经统计,猪企的经营模式主要有几大类,分别是以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300498.SZ)为代表的全产业链模式、以新希望为代表的从卖饲料转型养殖的模式、以上海梅林(600073.SH)为代表的肉类加工模式和广弘控股(000529.SZ)为代表的多元产业发展模式。越往下游,毛利越高,而越往上游,受到猪价周期性波动的影响更大。

而最能扛的全产业链模式再细分的话,牧原股份靠的是“自繁自养”,温氏股份立足“公司+农户”模式。

经过近30年的发展,牧原股份现已形成集饲料加工、种猪选育、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屠宰肉食于一体的产业链。而新希望在养猪业务上起步较晚。

公开资料显示,新希望从2013年才开始采用高度自动化、集约化生产方式,在山东夏津投资建设100万头生猪生产项目,现阶段仍以“公司+农户”合作养殖为主,一体化自养为辅,2020年公司一体化自养与合作放养的比例约为1:9,外购仔猪业务占比也较大。

朱增勇表示,相对自繁自养,在所有成本细项均同等和猪价处于常态水平的情况下,“公司+农户”管理成本与综合成本要更高。

套期保值抵御猪价波动风险

除了控制成本,不少猪企把目光投向生猪期货套期保值。

今年年初,我国首个活体交割的期货品种——生猪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期货套期保值能为养殖、屠宰、贸易等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了规避价格风险、保值增值的渠道。

据了解,正邦科技在今年一季度参与了200万元生猪期货套期保值业务;不过,7月12日正邦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二季度该公司未参与生猪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硬抗猪价下跌带来的风险。

金新农(002548.SZ)则称,自2021年一季度后,其所开展的生猪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实现盈利1.09亿元,但截至6月23日,该公司所开展的生猪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的累计亏损2206.71万元(上述数据未经审计)。

图片来源:金新农公告

而唐人神7月12日在互动易平台表示,目前该公司密切关注生猪期货价格的波动,谨慎参与套期保值服务。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