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收紧钱袋,31家物企还在大方派息,碧桂园服务“红包”最大

房企收紧钱袋,31家物企还在大方派息,碧桂园服务“红包”最大
2023年04月11日 21:13 时代财经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刘新歌

由于与房地产的高关联性,物业企业在过去一年里不可避免地沾染了行业下行的“寒气”。

截至4月10日,A股、港股63家上市物企中,恒大物业、彩生活、奥园健康、佳源服务、鑫苑服务、旭辉永升服务、力高健康生活、康桥悦生活等8家物企延期发布2022年业绩。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除了年报“难产”,物企对投资者的回报也有所下降。据时代财经统计,已发布年报的53家物企中,31家企业仍坚持派息,其中10家企业股息同比2021年下降。雅生活、金科服务等22家企业决定不派发2022年末期股息,正荣服务、世茂服务、佳兆业美好等14家物企则连续未派发2021、2022年末期股息。

物企表现与其母公司地产业务的表现几乎同步,如中国恒大、花样年、中国奥园、佳源国际等房企亦年报延期,建业地产、正荣地产、力高集团、佳兆业等则面临流动性困境。

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时代财经分析称,除了与房地产行情相关,物企派息更受母公司的直接影响。多数物企母公司为开发商,房企业绩和现金流状况会对物企造成直接影响,致使物企在现金流压力下无法按照往年力度继续派息,甚至干脆不再派息。

碧桂园服务“红包”最大,滨江服务派息最壕

在2022年度报业绩会上,碧桂园服务总裁李长江直言过去的一年“应该是碧桂园服务历史上最困难的一年”。2022年内,碧桂园服务增收不增利,录得收入413.67亿元、同比增长43.4%,但股东应占利润同比下降51.8%,为19.43亿元。

不过,这未影响它向股东发出大红包。除每股0.144元末期股息外,碧桂园服务还派发了每股0.2281元的特别股息,同比增加约24%。两笔股息总额达12. 55亿元,在目前公布了派息方案的物企中排首位。

现金分红也成为碧桂园服务管理层除固定年薪外的另一部分收入。年报数据显示,碧桂园控股董事会主席杨惠妍通过全资持有的必胜和Fortune Warrior拥有碧桂园服务12.18亿股,持股比例为36.12%。而碧桂园服务执行董事李长江、肖华及郭战军分别持有322.79万股、125. 58万股、82.54万股股份。据此计算,杨惠妍可获得股息4.53亿元,李长江等三人可分别获得分红120.11万元、46.73万元、30.71万元。

华润万象生活以7.11亿元派息总额位列物企第二位。在上市两周年特别股息每股0.3643元的基础上,华润万象生活又派发了每股0.312元的末期股息,按年增长13.0%,加上已派发的中期股息每股0.127元,全年派息率由2021年的37%提升至45%。

派息最壕的则是滨江服务,其拟派的末期股息为每股1.001港元,总派息额约为2.77亿港元,全年派息比率高达60%。2022年,滨江服务营收同比增加了41.7%,净利润增加了28%,业绩表现优于大多数同行。

几家欢喜几家愁。53家发布业绩报的上市物企中,仅15家企业提高了派息额度,22家企业不派息,10家物企派息下降。其中,东原仁知服务派息下降了82.5%,浦江中国、第一服务、时代邻里的派息降幅均超过50%。

2022年9月上市的万物云,上市前三个年度均进行了大笔分红,其中2021年派息更是高达35.37亿元,而上市首年其派息却同比降低了近92%,2022年股息总额仅为2.84亿元。

物企派息表现与房地产下行的高度相关也暴露出其独立性问题。亿翰物研总经理邬晔对时代财经称,房企暴雷后,物企独立化为业内频频提及,常被谈论的是业务独立化,但管理独立化、财务独立化更为重要,二者决定物企能否真正独立经营。

“目前,一大部分上市物企管理层由地产或者集团公司委派,重大人事调动、财务都受控于背后隐形的抓手,没有真正为中小股东利益负责,这也是2022年以来投资者抛弃物管股的重要原因之一。”邬晔续指。

资本宠儿落寞,千亿市值物企消失

2021年之前,物业江湖一派烈火烹油之势,多家房企争相分拆物业板块上市,上市物企股价也不断攀高。尤其是重量级玩家恒大物业入场后,物管行业曾经出现了碧桂园服务、恒大物业、华润万象生活三家千亿市值的上市物企。

而随着房地产行业遭遇流动性危机,物业股随之偃旗息鼓,不仅万物云上市遭遇破发,上市物企的市值也大幅缩水。时代财经查询发现,以4月10日盘后市值看,曾经的千亿市值物企均已消失,63家上市物企中仅有8家企业市值超百亿元,28家物企市值低于10亿元。

但相比房地产企业的大面积浮亏,曾经被视为“现金牛”的物企还是表现出一定的运营稳定性。53家已披露年报的上市物企中,39家营收呈正增长,占比超7成。其中,金茂服务营收同比增幅高达60.7%,碧桂园服务营收较上年同期增加了43.4%。

规模是物企业绩的保证,当下规模之争仍是企业间竞争的关键。以413.7亿元居营收榜首的碧桂园服务为例,目前其在管面积为8.69亿平方米,是上市物企中在管规模最大的企业。

此外,与房地产行业类似,物企国家队表现出一如既往的稳定。14家已发布年报的国资物企业绩数据显示,其营收均为正增长,同比增幅基本在10%以上。净利润方面,除远洋服务同比下降约82%、金融街物业下滑9.99%、万物云下降7.5%外,其余物企保持着正增长,金茂服务净利大增约90.7%。

邬晔称,预计未来2-3年内,物业市场集中度会向央国企物企有一定的倾斜,其规模增速和市场份额占比将持续增加。“当前物管行业占比最大的业态依旧是住宅物业,而从房企销售业绩榜看,央国企有明显优势。”

关于未来物业行业的竞争,柏文喜认为,除了分化、收并购、重组将加快外,还将呈现出少数头部之间竞争及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

邬晔指出,短期来看,行业的竞争还是集中在规模和营收层面,因此市场拓展成为大部分物企2023年的主基调。但从中长期来看,物企之间的竞争将更聚焦在管理能力、项目服务能力和品牌影响力。“规模的爆发可以依靠关联方输送或高成本拓展,但这些不能成为物企高质量、长远发展的基础。无论未来附加多少概念,物管的基础永远是服务。”

邬晔进一步判断,随着房地产信用风险出清后,物业股也将迎来估值修复。目前民营物业公司估值普遍低于10倍,最低的甚至只有4倍,而国家队物企估值普遍在15-20倍,最高的甚至接近30倍。“未来行业整体估值中枢会回到10-20倍之间,有差异化能力的物企估值可能还会有溢价。但讲故事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物企更需要做到一定的业务体量和增长率,市场才会给出相应的独特价值。”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