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七成毕业生选择体制内,1000万应届生怎么办?

清北七成毕业生选择体制内,1000万应届生怎么办?
2022年01月17日 18:48 牲产队2024

学而优则仕,宇宙尽头是编制。

最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发布了《2021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作为我国殿堂级的高校,这两所大学毕业生的去向,一直备受关注。

2021年,清华大学2021届毕业生共7441人,北京大学校本部毕业生共9704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两所高校的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保持高位,均达到98%以上。

图片来源于:清华大学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图片来源于: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21)

下面我们拿着数据,看看清北毕业生都去了哪?

在地域上,今年清华本科生留京的比例仅达到16.1%,更多人选择了广东或上海;相比之下,北大本科生更愿意留在北京,比例达42.33%。

大家关心的留学深造,这三年,清北毕业生选择留学的比例,急剧下降,2019-2021年,清华毕业生出国(境)留学人数从1035人减少至517人,锐减了近50%,清华博士更是出现了0人出国的记录。

虽然有疫情方面的原因,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优秀学子留在国内深造,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

分析数据,队长还发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更多的清北学子选择是“走向”体制。

清华大学2021届签三方就业毕业生总数为3669人,其中去往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占比分别为15.8%、30.3%、23.8%,合计占比为69.9%,也就是说7成的清华毕业生进了体制内。

2019年、2020年,清华毕业生进入体制内的比例分别为61.2%、64.9%。不难看出,近年来清北毕业生选择进入体制内的人数不仅比例占大头,并且还在逐年加速增长。他们职业首选是公务员,其次是教育类事业单位和国企员工,去民营企业的仅有26.8%。

从行业来看,这一届清北毕业生,整体从事教育的比例大幅上升,清华毕业生从事教育行业的人数从去年的15.5%上升到今年的21.5%,仅次于信息软件行业,位列第二。

网上就曾流传着“深圳一所小学招老师,清华北大博士扎堆应聘”,本次清北《2021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算是明明白白地用数据求证了这一事实。

体制内的稳定正在成为这届年轻人拒绝996的热门之选,“铁饭碗”已经压倒了其他一切职业。

分析其原因,其实并不复杂。

一方面:“求稳”的心理越来越突出,疫情影响下,经济下行,企业有效需求明显下降,招聘企业签约量明显下滑;就业形势严峻,即使名校学子也感受到了就业危机。

像一些互联网大厂在裁员时,常常是优先裁退应届生,这让应届生对互联网大厂也没有了安全感。

另一方面:体制的稳定性和长效收益越来越吸引大学生,民企发展的空间和势头大不如前,生存环境不确定性越来越高,即使互联网大企光环也在褪色。这种情况下掌控着充裕资源又有着“铁饭碗”的岗位吸引力只升不降。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要走的路,选择稳定、福利好的岗位是人性所然,进入体制也无可厚非。但问题是连清北毕业生都扎堆挤进体制内,如此多的顶级学霸奔赴“铁饭碗”,不可避免地加剧体制内的内卷。

近年来,国考热逐年升温!2022年国考,考生已经突破200万人,平均68人竞争1个岗位!热门岗位更是出现3300人竞争一个岗位的盛况,千军万马奔赴独木桥!

 

10年前扎堆进金融圈的人,现在都扎堆进体制。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编制反而成了这一届年轻人的避风港。

金饭碗、银饭碗终究抵不过编制里的铁饭碗。

可是,体制内的工作向来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清北应届生固然有其名校优势,可2022年,中国大学应届生将首次突破1000万。如何解决这1000万人的就业,才是更为紧迫的头等大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